绿茶工艺流程图(绿茶工艺流程图怎么画)

茶叶,作为我国国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绿茶以其清新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深受人们喜爱。绿茶的制作工艺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从采摘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绿茶工艺流程图的神秘面纱。

一、采摘

绿茶的采摘是整个工艺流程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一般来说,采摘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 描述
初采 在茶叶生长初期,采摘细嫩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
采中 茶叶生长中期,采摘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等
采末 茶叶生长后期,采摘一芽四叶、一芽五叶等

采摘时,要遵循“四看”原则,即看天气、看茶树、看叶色、看茶芽。在采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晴天采摘,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2. 采摘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茶叶;

3. 采摘的茶叶要整齐,便于后续加工。

二、摊放

采摘下来的茶叶需要经过摊放,使其水分蒸发,以便于后续的加工。摊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自然摊放:将茶叶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其自然失水;

2. 机械摊放:利用机械设备将茶叶摊放在摊放床上,进行失水处理。

摊放时间一般为2-4小时,具体时间根据茶叶的品种、气候等因素而定。

三、杀青

杀青是绿茶制作工艺中的关键环节,目的是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杀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炒青:将茶叶放在炒锅中,用高温炒制,使其失水;

2. 蒸青:将茶叶放在蒸笼中,用蒸汽加热,使其失水;

3. 微波杀青:利用微波加热,使茶叶失水。

杀青过程中,要注意火候和时间,以免影响茶叶的品质。

四、揉捻

揉捻是绿茶制作工艺中的第二道工序,目的是使茶叶卷曲,增加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揉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手工揉捻:将茶叶放在揉捻槽中,用手或脚进行揉捻;

2. 机械揉捻:利用机械设备将茶叶进行揉捻。

揉捻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茶叶的品种、揉捻程度等因素而定。

五、干燥

干燥是绿茶制作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是使茶叶水分降至一定范围内,便于保存和饮用。干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烘干:将茶叶放在烘干机中,用高温烘干;

2. 晒干:将茶叶摊放在阳光下,让其自然干燥。

干燥时间一般为2-4小时,具体时间根据茶叶的品种、干燥程度等因素而定。

六、包装

绿茶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包装,以便于储存和运输。包装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散装:将茶叶装入袋中,无任何包装;

2. 包装盒:将茶叶装入精美的包装盒中;

3. 礼盒:将茶叶装入精美的礼盒中,适合作为礼品。

总结

绿茶制作工艺流程复杂,从采摘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掌握绿茶制作工艺,不仅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茶文化的精髓。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绿茶制作工艺,品味茶的美妙。

绿茶生产工艺流程

绿茶的生产工艺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

1、杀青

采取高温措施,使鲜叶内含物迅速地转化,破坏鲜叶的组织,进而破坏酶的活化,然后是内含物质在非酶促反映的作用下,形成绿茶的色、香、味的品质特征。所以说杀青最重要的目的是外因通过内因初步改变而形成的鲜叶形质。

2、揉捻

揉捻可以理解为两个动作,一个揉,揉即使茶叶成条,一个捻,捻可使茶叶细胞破碎,挤出茶汁,使茶汁附在茶条表面,增加粘性,有利于茶叶外形形成,既用这样的方法使茶叶面积缩小卷成条形。便于冲泡,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3、干燥

干燥的目的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二是蒸发水分,紧缩茶条,使毛茶充分干燥,防止非酶促氧化,利于保持品质;三是散发青臭气,进一步提高和发挥香气。干燥过程中,热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扩展资料:

价值功效

1、抗衰老。有助于延缓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

2、抑疾病。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3、抗致癌。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肌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4、抗病毒菌。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愈率达90%左右。

5、美容护肤。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6、醒脑提神。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对于缓解偏头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茶

绿茶加工工艺流程图,绿茶的加工制作包含哪几个步骤

绿茶未经发酵,因而保留了更多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含有的丰富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更突出的效果。常饮绿茶,是可以防癌、降血脂和减肥的,吸烟者喝绿茶还可以减轻尼古丁的伤害。绿茶的加工制作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采青、萎凋、杀青、揉捻、干燥和精制。

初制阶段

采青

采青是指采摘茶青的过程,绿茶茶青的采摘有严格的标准,芽叶的老嫩程度熟、匀整程度,以及采摘的时间等,都是决定绿茶茶叶品质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萎凋

鲜叶采摘回来后,摊放在干净的器具上,厚度以7~10厘米为宜,摊放时间6~12小时,中间适当翻叶。鲜叶摊放含水量达到68%~70%、叶质变软、发出清香时,即可进入杀青阶段。其中,含水量必须把握适量。含水量太低导致失水,叶子晒干晒死,会造成茶叶成品味薄;含水量太高,没有搅拌,造成鲜叶积水,会导致茶叶味道苦涩。

杀青

杀青是绿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杀青采取高温措施,以散发叶内水分,钝化酶的活性,阻制酶促反应,并使鲜叶中的内含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绿茶的独特品质特征,保持茶叶色泽和风味。杀青过程中若温度过低,叶温升高时间过长,会使茶多酚发生酶促反应,产生红梗红叶。相反,如果温度过高,叶绿素破坏太多,会导制叶色泛黄,有的甚至产生焦边、斑点,降低绿茶品质。

因此,对于不同等级及不同季节的鲜叶,杀青时间和温度都有不同要求,必须掌握高温杀青,闷抛结合,少闷多抛,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原则。杀青至叶子叶色暗绿,叶质柔软且略有粘性,梗折不断,手捏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茶香溢出,达到熟、透、匀的要求时立即出锅。出锅后马上摊凉,最好用风扇吹凉,使其迅速散发水分,降低叶温,防止叶色变黄和产生水闷味。

揉捻

杀青过后,要将茶叶像揉面一样的揉捻,这一步分人工揉捻和机器揉捻。揉捻主要功能是适当破坏叶组织(揉捻叶细胞破坏率一般为45~55%,茶汁粘附于叶面,手摸有润滑粘手的感觉),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冲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形打好基础;塑造不同的特性。

揉捻一般分热揉和冷揉。所谓热揉,就是杀青叶不经堆放趁热揉捻;所谓冷揉,就是杀青叶出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摊放,使叶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揉捻。较老叶纤维素含量高,揉捻时不易成条,易采用热揉;高级嫩叶揉捻容易成条,为保持良好的色泽和香气,采用冷揉。按揉捻力度又可以分:轻揉捻,轻揉捻制成的茶成条形状;中揉捻,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状;重揉捻,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状。

干燥

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然后再进行炒干。干燥工序的主要目的有:使叶子在杀青的基础上继续使内含物发生变化,提高内在品质;在揉捻的基础上整理条索,改进外形;排出过多水分,防止霉变,便于贮藏。最后,经干燥后的茶叶,必须达到安全的保管条件,即含水量要求在5~6%,以手揉叶能成碎末。按干燥方法的不同,绿茶又分晒青绿茶、炒青绿茶、蒸青绿茶、烘青绿茶。

1、晒青:是用日光对经杀青、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晒干。由于太阳晒的温度较低,时间较长,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制出的茶叶滋味浓重,且带有一股日晒特有的味道,喜欢的茶人谓之浓浓的太阳味。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2、炒青: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三类。长炒青形似眉毛,又称眉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栗香浓郁,滋味醇厚,叶底黄亮。圆炒青外形如颗粒,又称珠茶,有外形圆紧如珠、香高味浓、耐泡等品质特点。扁炒青又称扁形茶,成品扁平光滑、香鲜味醇,如西湖龙井。

3、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蒸青绿茶的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4、烘青: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烘青绿茶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条形烘青,全要主要产茶区都有生产;尖形、片形茶主要产于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种烘青,主要有马边云雾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汀溪兰香、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

精制阶段

干燥过的绿茶其实已经可以拿来冲泡饮用了,不过这种初制茶的外型不佳,且品质不稳定,在上市销售之前,还应进行精制,最后做成精制茶。绿茶精制的工艺包括:筛分(将茶筛分成粗细不同等位)、剪切(需要较细的条形时,可用切碎机将它切碎)、拔梗(将部分散离的茶质分离出来)、覆火(干燥不够时,再干燥一次,也称补火)、风选(将精制过的茶用风来吹,碎末和细片就会分离出来)。如此,最后再经过包装,绿茶就可以面市了。

绿茶加工过程一共分几步

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绿茶炒青

平静书斋

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如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结匀整,不含碎茶,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绿茶烘青

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条形烘青,全要主要产茶区都有生产;尖形、片形茶主要产于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种烘青,主要有马边云雾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汀溪兰香、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绿茶晒青

是用日光进行晒干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绿茶蒸青

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唐朝时传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绿茶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绿茶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态。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1386.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