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们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中国茶叶,尤其是敬亭绿茶国标,作为我国传统名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无数茶友的喜爱。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敬亭绿茶国标的背景、特点以及选购方法,让您在品茗的过程中,享受绿色健康的生活。
一、敬亭绿茶国标的背景
敬亭绿茶国标源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产地位于海拔300-800米的山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古以来,敬亭绿茶国标就以其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中珍品”。
二、敬亭绿茶国标的特点
1. 色泽:敬亭绿茶国标的茶叶呈嫩绿色,匀长挺直,色泽鲜绿。
2. 香气:敬亭绿茶国标具有独特的兰花香,香气浓郁,持久。
3. 滋味:敬亭绿茶国标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回味悠长。
4. 形态:敬亭绿茶国标的茶叶呈针状,匀长挺直,叶底嫩绿。
三、敬亭绿茶国标的选购方法
1. 看外观:选购敬亭绿茶国标时,首先应观察茶叶的外观。好的敬亭绿茶国标应呈嫩绿色,匀长挺直,无杂质。
2. 闻香气:拿起茶叶轻轻闻一闻,好的敬亭绿茶国标具有独特的兰花香,香气浓郁。
3. 品滋味:取适量茶叶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好的敬亭绿茶国标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
4. 观叶底:泡好的茶汤倒掉后,观察叶底。好的敬亭绿茶国标叶底嫩绿,匀长。
四、敬亭绿茶国标的冲泡方法
1. 水温:敬亭绿茶国标适宜用80-90℃的沸水冲泡。
2. 茶具:选用透明玻璃杯或瓷杯,以便观赏茶叶的形态和汤色。
3. 泡茶步骤:
(1)将茶叶放入茶杯中。
(2)用沸水冲泡,待茶叶充分展开后,静置3-5分钟。
(3)将茶汤倒入茶杯中,即可品尝。
五、敬亭绿茶国标的保健作用
1. 抗氧化:敬亭绿茶国标中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
2. 提神醒脑:敬亭绿茶国标中的咖啡因能刺激大脑皮层,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3. 消食化腻:敬亭绿茶国标中的茶多酚能分解脂肪,促进消化,具有消食化腻的作用。
4. 抗菌消炎:敬亭绿茶国标中的茶多酚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
敬亭绿茶国标作为我国传统名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无数茶友的喜爱。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品茗敬亭绿茶国标不仅能让我们品味到绿色健康的生活,还能缓解压力,提升生活质量。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关敬亭绿茶国标的详细信息,让您在品茗的过程中,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
敬亭绿雪的价格高吗 敬亭绿茶挑选技巧有什么
敬亭绿雪,作为绿茶中的瑰宝,承载着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其价格如何,一直是茶友们关注的焦点。总体而言,敬亭绿雪的价格在绿茶中并不算是高昂的,具体价格因等级差异而有所变动。
敬亭绿雪产自安徽省宣城市北敬亭山,其外形如雀舌,色泽鲜亮,冲泡后香气四溢,口感甘醇。在绿茶的定价中,敬亭绿雪并不属于顶级,一级茶叶价格大约在500元左右,二级则在200多元,而三级茶叶则更为亲民,约为100元。当然,价格还会受到包装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际购买时还需多加比较。
在选购敬亭绿雪时,价格固然重要,但茶叶的品质也同样不容忽视。有人认为茶叶越新鲜越好,但实际上,很多茶叶在杀青烘干后就出售了,这种茶叶水分含量较高,保存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在选购时,除了考虑早茶之外,还需考虑茶叶的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至谷雨期间采摘的茶叶品质最佳,过早采摘则可能味道不足。
此外,敬亭绿雪的等级也是选购时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敬亭绿雪主要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价格差异较大。因此,在挑选时,除了考虑价格外,还需关注茶叶的采摘时间、制作工艺等因素。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才能挑选到最让自己满意的茶叶。
茶菌质量标准,茶菌饮料执行什么质量标准
茶叶的质量安全
1、茶叶质量安全概念
茶叶质量安全为茶叶质量与茶叶饮用安全性的总称。
1.1茶叶质量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关于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固有”是指存在于某事或某物中,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根据质量的一般定义,茶叶质量可定义为“茶叶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
1.1.1茶叶特性茶叶特性是指茶叶本身固有的各种品质特征:(1)感官品质特征,如茶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2)理化品质成分,包括茶叶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等;(3)茶叶安全性,包括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含量。
1.1.2对茶叶的要求消费者和社会对茶叶的要求,包括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明示要求是指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如关于茶叶生产、加工及其茶叶本身的食用安全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行业或地方制定的茶叶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市场对茶叶的要求,如食品标签、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条件等。隐含的期望是指消费者和社会的需求或期望,是消费者对茶叶的理解和要求,并没有文件规定,如消费者通常认为龙井茶是一种外形扁平光直、色绿、清香的茶叶,否则,就不是龙井茶。
1.1.3满足消费者的程度茶叶满足消费者的程度是指茶叶满足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水平状态,生产的茶叶既要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水平,如茶叶质量标准,符合标准茶叶质量就合格,合格是对茶叶质量的基本要求,并不等于茶叶质量无缺陷。茶叶质量标准是根据一定时期的茶叶科技水平和经济状况而制定的,是相对稳定的,而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要求则是时时在变化的,因此,茶叶还要满足消费者的主观要求。
1.2茶叶食用或饮用安全
茶叶安全是指长期正常饮用对人体不会带来危害的茶叶。目前影响茶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
1.2.1化学性有害因素茶叶中的有害化学物质首先来源于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的正常或违规使用,导致茶叶中有害化学物质残留;其次是产地环境污染,如土壤、大气和水污染,导致茶叶中有毒有害元素和放射性物质残留;另外,还有茶叶加工、包装等不当引起的化学物质污染。
1.2.2生物性有害因素茶叶生产环节多,在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机会,如生产加工用具和包装材料等被微生物污染;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放置不当,如将茶叶半成品或成品直接放置在地上造成微生物污染;从事茶叶加工、包装等工作人员的健康有问题,也可能导致茶叶被致病性病源微生物污染。
1.2.3人为故意因素个别茶叶生产经营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违规使用色素、香精、水泥和滑石粉等物质,导致茶叶中对人体有害成分的增加。
1.2.4生理性因素由于茶树的生理性原因造成茶树对某些化学物质的富集,如茶树是富氟植物,导致每公斤茶叶中氟含量低的几十毫克,高的数百毫克,最高可超过一千毫克,人体少量摄入氟有利于健康,但摄入量过多,则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2、茶叶质量安全评价
2.1感官品质评价
感官品质是茶叶的外在品质,是茶叶的商业品质。主要靠感官检验来确定,根据专业审评人员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感受,使用规定的评茶术语,或参照实物样对茶叶产品的感官特性(形态、嫩度、色泽、香气、滋味等)进行评定,需要时还可以评分表述。茶叶感官审评必须依赖敏锐、熟练的评茶员,因此,评审结果将受审评场所、评茶员的健康状况、评茶员的主观原因、知识水平以及经验等影响,因此,从第三者来看,往往对审评结果的客观性、普遍性感到不安,甚至产生怀疑。但目前利用科学仪器还难以将茶叶感官品质的优劣进行数值化。
2.2理化品质评价
理化品质是茶叶的内在质量,主要靠仪器检测来判定。目前,常见的茶叶理化品质指标有:水分、灰分、水浸出物、粗纤维、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灰分碱度等。水分和灰分直接与茶叶质量安全有关,水分含量过高,茶叶贮藏性差,不仅茶叶感官品质易发生改变,而且茶叶易变质,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我国茶叶水分含量一般规定小于等于7.0%,部分产品由于其品质特殊性,水分含量要求适当放宽,如碧螺春茶7.5%,茉莉花茶8.5%和砖茶14.0%,日本规定茶叶水分含量为5.0%;灰分既是茶叶品质指标,又是茶叶安全指标,正常茶叶灰分含量为4~7%,灰分含量过少则可能是假茶,灰分含量过高,说明茶叶受到泥沙、灰尘等污染。多数茶叶产品国标规定灰分小于等于7.0%,砖茶8.5%,国际红茶标准(ISO3720)灰分为4.0~8.0%,海湾六国进口茶叶灰分标准为8.0%;规定水浸出物和粗纤维两项指标目的在于控制采用粗老茶树叶子加工茶叶,从而保证茶叶产品的品质。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大于等于36.0%,一般茶叶最低大于等于32.0%,砖茶为21.0%,国际红茶标准(ISO3720)最低要求为32%。粗纤维含量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6.0%;茶叶水溶性灰分一般要求大于等于45%,酸不溶性灰分要求小于等于1.0%,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为1.0~3.0;另外,还有部分茶叶产品对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成分及粉末碎茶含量亦有要求。
2.3安全指标评价
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茶叶是最安全的茶叶,但毒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没有任何有害成分的茶叶是不存在的,“零风险”不仅浪费大量资源,而且也不现实,因此,对茶叶安全应有科学评价方法。为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农业部于2001年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其中茶叶从产地环境、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到最终的产品质量均制定了标准,涉及茶叶安全指标有8项(mg/kg):联苯菊酯≤5.0、氯氰菊酯≤0.5、溴氰菊酯≤5.0、乐果≤0.1、敌敌畏≤0.1、杀螟硫磷≤0.5、喹硫磷≤0.2、铅(以Pb计)≤5.0和1项大肠菌群≤300个/100克。无公害食品茶叶是基于基本满足茶叶消费安全而制定的,是对茶叶质量安全的最低要求,也是市场准入标准。从茶叶安全的角度看,安全指标越多,限量标准越严,茶叶安全性就越好,但对茶叶供应和产业影响就越大,因此,评价茶叶安全性的重要方法是对茶叶进行风险分析。近年我国出口欧盟茶叶受阻,究其原因,①国内部分茶叶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②欧盟技术标准过严,WTO规定各个国家为保护本国国民健康和环境,允许采用高于国际标准的标准,但要科学的分析。可见,对于欧盟制定的苛刻茶叶市场准入标准,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指责,而应当寻求积极的对策。
2.4质量认证评价
产品质量认证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目前,茶叶产品质量认证主要有无公害食品茶叶、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和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许可证(QS标志)。通过认证的茶叶产品在包装上可以加贴相应的认证标志,便于消费者识别。
3、茶叶质量安全标准
3.1国内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已制定茶叶及相关产品质量安全国标和行标共计有38项。其中,无公害食品茶、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茶叶卫生标准等茶叶安全标准共8项;花砖、茯砖、康砖、米砖、青砖、金尖、沱茶、黑砖和紧茶等紧压茶产品质量标准9项;第一套、第二套、第四套红碎茶和祁门工夫红茶等红茶产品质量标准4项;绿茶、闽烘青绿茶、蒙山茶、洞庭碧螺春、龙井茶和敬亭绿雪等绿茶产品质量标准5项;茉莉花茶、花茶级型坯、武夷岩茶、富硒茶、茶饮料和茶多酚等其他产品质量标准12项。
3.2国内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方法标准
目前,我国已制定茶叶及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方法国标和行标共51项。其中,水分、总灰分、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粉末和碎茶含量、粗纤维、水不溶性灰分碱度、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水浸出物和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等茶叶理化品质成分测定方法标准28项;茶叶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检验、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验、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量、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代森锌类农药总残留量和黄曲霉毒素B1、铅、铜、镉等茶叶安全性指标检验方法标准12项;茶叶取样方法、抽样方法、茶叶样品制备、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等检验基础标准5项;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茶叶包装检验规程和保健茶检验通则等其他检验方法标准6项。
3.3国际组织标准
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促进贸易自由化,解决国际贸易纠纷,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与食品有关的协议有两个:一个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即 TBT协议;另一个是《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即SPS协议。TBT协议规定成员国采用的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SPS协议采用的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标准、国际兽医组织(OIE)制定的动物健康标准和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制定的植物卫生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茶叶标准有:产品质量标准1项,即《红茶一定义和基本要求》(ISO3720);茶叶质量检验方法标准14项。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茶叶中农残限量标准10项(mg/kg):甲基毒死蜱0.1、氯氰菊酯20、溴氰菊酯10、三氯杀螨醇50、硫丹30、杀螟硫磷0.5、氟氰戊菊酯20、杀扑磷0.5、氯菊酯20和克螨特10。
3.4茶叶主要进口国和生产国标准
茶叶进口国的标准制定得较严,尤其在茶叶质量安全指标方面。茶叶进口国中以欧盟对茶叶中农残的要求项目最多、最苛刻。2003年4月10日欧盟茶委会最终修订发布了“茶叶农残-实施规则(ETC18/03)”,规则由简介、适用范围、程序、分析方法和附录1、2构成。其中附录1规定了欧盟及德国法律规定下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156项;附录2列出了茶叶中常见残留农药49种,茶叶中常见残留农药由欧洲茶委会技术局根据茶叶中农残情况的变化于每年春季会议上更新。此规则对中国茶叶出口欧盟十分不利,据我“中心”近年对出口欧盟茶叶中农残量的检测情况看,甲氰菊酯、氰戊菊酯、八氯二丙醚(S—421)、噻嗪酮和三氯杀螨醇等农药残留,茶叶生产和出口欧盟的企业应给予足够重视。
日本对茶叶中农残限量要求进一步提高,2003年颁布的茶叶中农残新标准共81项。据新标准、日本的有关法规以及我“中心”对出口日本市场的茶叶中农残实际检测情况,出口日本市场的茶园内应禁止使用下列农药:甲胺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辛硫磷、阿维菌素、多菌灵、敌敌畏、草甘磷、溴氰菊酯、三唑磷、杀虫双和杀草强等12种农药。日本茶叶理化品质和其他安全性指标规定主要有:总灰分(w/w)<15%;水分<5%;砷(As)<2mg/kg;重金属(以Pb计)<20mg/kg;微生物大肠杆菌群阴性。
美国对进口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达32项之多,整体来说限量指标不是很严,但对我国茶叶中溴氰菊酯残留应加以注意,因该标准规定≤0.5mg/kg。
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阿曼、巴林和卡塔尔)也颁布了茶叶进口质量安全标准有12项指标,其中理化品质指标5项和重金属元素7项。对我国出口海湾六国茶叶中的灰分含量应注意,该标准规定灰分≤8%(可溶性灰分≥45%)。
茶叶主产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孟加拉国等基本按ISO3720红茶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出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