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作为我国国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绿茶以其独特的清香、鲜爽、健康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而绿茶审评,则是对绿茶品质优劣进行鉴定的重要手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绿茶审评的世界,感受这场味蕾与视觉的盛宴。
一、绿茶审评的重要性
绿茶审评,是对绿茶品质进行鉴定的重要环节。通过审评,可以了解绿茶的产地、品种、加工工艺、品质等级等信息,为茶叶的生产、销售、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二、绿茶审评的基本流程
1. 样品准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绿茶样品,进行编号、称重等处理。
2. 感官审评:包括外形审评、香气审评、滋味审评、汤色审评等。
3. 理化指标测定:包括水分、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等。
4. 综合评价:根据感官审评和理化指标测定结果,对绿茶样品进行综合评价。
三、绿茶审评的关键环节
1. 外形审评:主要观察茶叶的形状、大小、色泽等。优质绿茶外形匀整、色泽嫩绿。
2. 香气审评:通过闻香、嗅香等方式,判断茶叶的香气类型、强度、持久性等。优质绿茶香气清新、持久。
3. 滋味审评:品尝茶叶的滋味,包括滋味类型、强度、鲜爽度、回甘等。优质绿茶滋味鲜爽、回甘。
4. 汤色审评:观察茶叶冲泡后的汤色,包括色泽、亮度、透明度等。优质绿茶汤色清澈、明亮。
四、绿茶审评的注意事项
1. 环境要求:审评环境应保持安静、通风、光线适宜。
2. 评茶员要求:评茶员应具备一定的茶叶知识、感官经验和审美能力。
3.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要规范,避免影响审评结果。
五、绿茶审评的实用技巧
1. 观外形:观察茶叶的形状、大小、色泽等,判断其品质。
2. 闻香气:通过闻香、嗅香等方式,判断茶叶的香气类型、强度、持久性等。
3. 品滋味:品尝茶叶的滋味,包括滋味类型、强度、鲜爽度、回甘等。
4. 观汤色:观察茶叶冲泡后的汤色,包括色泽、亮度、透明度等。
六、绿茶审评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1. 问题:为什么我的绿茶香气不足?
解答:可能是因为茶叶品质较差、加工工艺不当或储存条件不佳等原因。
2. 问题:为什么我的绿茶汤色发黄?
解答:可能是因为茶叶品质较差、加工工艺不当或储存条件不佳等原因。
3. 问题:如何判断绿茶的品质?
解答:可以通过外形、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七、绿茶审评的意义
1. 提高茶叶品质:通过对绿茶进行审评,可以发现茶叶品质问题,为改进茶叶生产提供依据。
2. 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绿茶审评有助于提高茶叶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3. 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审评,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绿茶,满足其需求。
八、绿茶审评的发展趋势
1. 智能化审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审评效率和准确性。
2. 绿色审评:注重环保,减少审评过程中的污染。
3. 国际化审评:加强与国际茶叶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绿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绿茶审评是一场味蕾与视觉的盛宴。通过审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绿茶的品质,为茶叶的生产、销售、消费提供科学依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茶审评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绿茶评审基本操作
绿茶的审评需按照GB/ T 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进行,主要流程分为把盘、称茶、泡茶、沥汤四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出汤后,对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的评审。
审评时需要注意保持环境整洁干净,以及提前准备好审评所使用的茶具。
审评要求审评室的选择和布局应符合标准的要求。绿茶审评工作室,一般要求地面干燥,室内墙壁和天花板为白色;室内光线应明快柔和,避免阳光直射,还可安装日光灯弥补光线的不足与不匀,采光面的窗户不得使用有色玻璃。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各种设备应无明显的杂异气味。
四周环境要安静,无外源杂异气味和噪音源。审评室的面积应能满足审评工作需要而定。
(审评使用茶具~)绿茶评审的基本操作步骤一:把盘
从盛装茶样的包装容器中倒出外形审评样品。
这一步骤,主要是看干茶的外形和香气,看外形(看茶叶的嫩度、松紧、手测茶的干燥过程。)
闻干茶(可抓取一把茶叶闻香、并手测茶的干燥程度、轻折断茶叶,有脆感即为正常。)
步骤二:称茶
(称取茶叶)在茶样盘中抓取3.0g样品,必须注意上中下三段茶的对应性,不可随意取拿。而具体的取样手法,则可依照GB/ T 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进行取样、称取。
步骤三:泡茶
绿茶审评的冲泡,也需要注意规范性。一是水应注满审评杯,二是水要烧开沸腾,三是冲泡速度宜快。
将审评杯和审评碗成行排开,一个审评杯,对应1-3个审评碗。审评杯用于冲泡茶叶,审评碗用于盛放对应的茶汤。通常审评杯的容量是150ml或250ml,对应投茶量3克或5克,茶叶投放入审评杯后,并用沸水冲泡。
冲泡时间:4分钟
步骤四:出汤
出汤时,审评杯的盖孔朝向杯柄,将审评杯倒扣在审评碗中即可。
沥汤的操作要快。
首先需注意执杯方式,避免手指直接与高温的杯壁接触,引发操作的混乱;其次提杯姿势应正确,避免因审评杯过早倾斜而使茶汤流出审评碗外;
(出汤时)三是将审评杯放置在碗上面时,杯口的锯齿处应低于杯底,以利茶汤全部流出;
四是沥汤的最后还需要在审评碗上抖动审评杯数次,以将杯中残留的茶汤全部沥出。
同时冲泡多只茶样时,还需要注意每只茶杯沥汤的间隔时间应与冲泡时间一致,以免出现冲泡时间误差。
(出汤后)步骤五:看汤色
每一个审评碗中的汤的量要求一致,以免影响茶汤的颜色深浅。再用茶匙按汤色的浓度、亮度、清澈度评定优次。
步骤六:闻香气
拿起已出完的审评杯,右手半揭开盖子,轻嗅香气,重复几次。闻香气,可分为热嗅、温嗅、冷嗅三种。
具体指的是,闻不同阶段的香气:热嗅用于判断茶香是否正常(有无异味等)、香气的类型和香气高低;温嗅是判别茶香的类型与等级的重要考量);冷嗅,能了解茶香的持久度。
步骤七:尝滋味
用茶匙盛取茶汤到茶杯中,或直接用茶匙舀取茶汤,进行滋味品尝。品尝时,舌头充分接触茶汤,动作快速、平稳,并及时记录下滋味的特点:浓淡、鲜爽度、苦涩度、纯净度等等。
步骤八:评叶底
将审评杯中的茶叶倒扣在盖子上,对叶底进行观察审评;观察叶底的嫩度、芽头占比、色泽、均度等的优次;并用手指按压,感受茶叶的软硬、厚薄程度等。
结语
茶叶品质的审评,一般从上述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5方面进行,缺一不可,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为最终准确的审评结果提供参照。
审评茶,除了能审评出茶叶的优次,把控茶叶质量外,他们还能指出关键的,找出茶叶缺陷的制茶步骤,为茶厂改善茶叶品质提供的宝贵意见。
绿茶的内质要怎样审评
绿茶的内质审评:审评内质时,称取样茶4克于200毫升审评杯,或称取样茶3克于150毫升审评杯,沸水冲泡5分钟,茶汤倒入审评碗,然后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
汤色主要鉴别色度、亮度、混浊度等。高级绿茶汤色嫩绿清澈明亮;一般绿茶则汤色黄绿明亮;低级绿茶汤色较浑暗,含有较多的杂质微粒和沉淀物。审评绿茶时,开汤后先看汤色,以免汤色变黄或变红,影响审评效果。
香气主要辨别茶叶香气的高低、长短、纯正与否,有无异味等。一般高级绿茶常具有新鲜的嫩香、清香或花香。如婺绿具有清香;屯绿具有板栗香;舒绿具有兰花香等。低级茶香气低,带有粗气,劣变茶带有不同程度的水闷、烟、焦、霉、馊、酸等不良气味。
滋味主要辨别是否纯正。浓淡、厚薄、醇涩等。一般绿毛茶,滋味浓厚,入口微苦而后甘,余味鲜爽,即有收敛性。绿茶滋味决定于茶汤中多酚类化合物与氨基酸含量的比例,二者含量都高而比率小,则味浓而鲜爽。凡滋味淡薄,带有粗老气味或苦涩者为低级绿茶。
叶底主要评嫩度、匀度和整碎度。芽和嫩叶含量多,叶质软手压软绵无弹性者嫩度好;手压粗糙有弹性,嫩度差。凡叶底幼嫩色泽翠绿,淡绿嫩黄(橄榄色)而明亮,属品质优良的绿茶。叶底粗老枯黄、色暗,为低级茶。若叶底带青张、有红梗红叶,是制工不当,品质差。
审评时,可对照标准样,综合外形和内质审评结果确定等级。
掌握绿茶审评的审评方法,在花茶加工中是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主要用于对付窨茶坯的合格与否进行评定,对来料加工的茶坯进行品质调剂,同时可以对茶坯存在的不足提出技术意见,生产上有些茶坯的微弱不足可以在窨花的同时通过某些技术措施得以改进,如对某一批滋味尚存涩味的则在窨花时可以通过窨制时间或通花温度控制或压花等来改善品质。
绿茶感官审评
绿茶作为名优品种,其加工工艺主要分为炒青型、半烘炒型和烘青型三大类别。对这些绿茶的感官审评,采用的是细致的五项因子评估法,包括观察外形、品尝汤色、香气、滋味以及叶片底质。审评步骤是:取3克茶叶,注入150毫升沸水,浸泡3到5分钟,依次进行视觉评估(汤色)、嗅觉体验(香气)、味觉品尝(滋味)和叶片观察(叶底)。
审评过程注重干湿结合,即首先通过观察茶叶的干态外形,再通过热水冲泡后品尝其内在品质。评分时,会首先给出评语描述茶叶的档次,随后再根据各项因子的品质高低进行打分。通常,外形的评分占比为40%或30%,汤色为10%,香气为20%或25%,滋味为20%或25%,叶底为10%。评分采用百分制,然后根据各个因子的权重计算最终得分,确保评分的公正与准确性。如果评分过程中只记分而忽视了详细的评语记录,一旦后续出现品质争议,就可能缺乏明确的依据。因此,详尽的评语记录是审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典型工艺,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常饮绿茶能防癌和降血脂,防电脑辐射。吸烟者可减轻尼古丁伤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