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作为我国的国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而绿茶作为茶叶家族中的佼佼者,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茶友们的喜爱。在绿茶的加工过程中,机械炒干工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绿茶机械炒干的世界,感受传统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一、绿茶机械炒干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
绿茶机械炒干工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茶叶产量较低,手工炒制茶叶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提高茶叶产量,我国开始探索机械化炒制绿茶的方法。
2. 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绿茶机械炒干工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我国绿茶机械化炒制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从炒制设备到工艺流程,都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二、绿茶机械炒干工艺的原理
绿茶机械炒干工艺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对鲜叶进行揉捻、炒制、冷却、复火等工序,使茶叶形成特有的形状、色泽和香气。
1. 揉捻
揉捻是绿茶炒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机械揉捻,使茶叶细胞破损,释放出茶多酚等物质,为后续炒制打下基础。
2. 炒制
炒制是绿茶炒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机械炒制主要依靠炒制机将茶叶均匀分布在炒制槽内,通过高温快速炒制,使茶叶水分蒸发,形成绿茶特有的形状和色泽。
3. 冷却
炒制后的茶叶温度较高,需要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可以防止茶叶氧化,保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
4. 复火
复火是绿茶炒制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复火,使茶叶水分进一步蒸发,提高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三、绿茶机械炒干工艺的优势
1. 提高产量
机械炒干工艺相比传统手工炒制,效率大大提高,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 保证品质
机械炒干工艺能够保证茶叶的品质稳定,降低人为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3. 降低成本
机械炒干工艺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四、绿茶机械炒干工艺的应用现状
1. 设备
目前,我国绿茶机械炒干设备主要有炒茶机、揉捻机、冷却机、复火机等。
2. 工艺
绿茶机械炒干工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艺流程,包括鲜叶处理、揉捻、炒制、冷却、复火等环节。
3. 市场
随着绿茶机械化炒干工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开始采用机械化炒制方式,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品质。
五、绿茶机械炒干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智能化
未来,绿茶机械炒干工艺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茶叶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
2. 绿色环保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绿茶机械炒干工艺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个性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绿茶机械炒干工艺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绿茶机械炒干工艺作为我国茶叶加工的重要技术,在提高茶叶产量、保证茶叶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绿茶机械炒干工艺将继续不断创新,为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绿茶机械炒干工艺的主要设备:
设备名称 | 功能 |
---|---|
炒茶机 | 实现茶叶的炒制 |
揉捻机 | 实现茶叶的揉捻 |
冷却机 | 实现茶叶的冷却 |
复火机 | 实现茶叶的复火 |
绿茶机械炒干工艺,不仅传承了我国古老的茶文化,更展示了我国茶叶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茶机械炒干工艺将引领我国茶叶产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绿茶生产工艺流程
绿茶的生产工艺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
1、杀青
采取高温措施,使鲜叶内含物迅速地转化,破坏鲜叶的组织,进而破坏酶的活化,然后是内含物质在非酶促反映的作用下,形成绿茶的色、香、味的品质特征。所以说杀青最重要的目的是外因通过内因初步改变而形成的鲜叶形质。
2、揉捻
揉捻可以理解为两个动作,一个揉,揉即使茶叶成条,一个捻,捻可使茶叶细胞破碎,挤出茶汁,使茶汁附在茶条表面,增加粘性,有利于茶叶外形形成,既用这样的方法使茶叶面积缩小卷成条形。便于冲泡,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3、干燥
干燥的目的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二是蒸发水分,紧缩茶条,使毛茶充分干燥,防止非酶促氧化,利于保持品质;三是散发青臭气,进一步提高和发挥香气。干燥过程中,热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扩展资料:
价值功效
1、抗衰老。有助于延缓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
2、抑疾病。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3、抗致癌。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肌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4、抗病毒菌。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愈率达90%左右。
5、美容护肤。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6、醒脑提神。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对于缓解偏头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茶
绿茶的主要工艺是什么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炒青和干燥的方式是绿茶制作工艺中的重要环节。绿茶用茶树的嫩芽、嫩叶制成。按照绿茶炒青和干燥的方式,绿茶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晒青绿茶,代表性名茶为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
①工艺:杀青(炒青、烘青、蒸青、晒青)—揉捻(改变茶叶的形状)—干燥(固定形状,使水分保持在3%~5%之间)。
②干茶:干茶以绿色为主,由于茶区环境、地理位置不同,茶叶的颜色不同,有翠绿色、黄绿色、碧绿色、墨绿色等。因工艺不同有扁形、螺形、兰花形、条形、针形等。
③汤色: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辅。
④香气:清新的绿豆香、菜香。品种不同,茶叶的香气不同。
⑤滋味:滋味淡,微苦。绿茶内质的各种成分完全属凉性茶。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咖啡因,较易刺激神经。
绿茶-黄山毛峰
崂山绿茶的制作工艺
揉捻的目的是为了使叶细胞组织破碎、芽叶卷曲形成条索。揉捻时,揉捻叶在揉桶里受到两个平面间压力以及揉盘、桶壁及芽叶相互间的摩擦力的综合作用,茶汁溢出,叶片的柔软性、可塑性及粘性增加,利于成条。做名特优绿茶时一般采用手工揉捻,加工大宗绿茶时均采用机械揉捻。一般采用45型揉捻机,每次投叶量为15kg左右。揉捻机转速则以45~55r/min为好。揉捻时加压遵守轻-重-轻,时间掌握在30~60min左右。一般1~2级鲜叶,揉捻时间为30min,压力调节为无压5min,轻压20min,无压5min;3级原料揉捻时间为:35min,压力调节为无压5min,轻压10min,中压15min,无压5min。揉捻合适的茶叶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摸后有粘湿的感觉,且揉捻叶紧结而成条率达60%~80%以上。
揉捻后的茶叶需要用解块分筛机进行解块。1~2级茶叶,揉捻后即解块筛分。4~5级茶叶解块筛分后,头子进行复揉。干燥不仅蒸发叶片的水分,而且发生一系列热化学变化,形成茶叶特有的色、香、味、形。干燥主要包括蒸发水分、热化学变化、完善外形3个密不可分的阶段。干燥方法不同又分为烘青与炒青两种加工工艺。烘青的特点是外形好,色泽好,但香气稍逊色一些,而炒青的优点则是香气好,外形与色泽稍差。所以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采用半烘半炒工艺。
先采用自动烘干机进行烘干,进风温度110℃~120℃,摊放厚度约2~3cm,每隔3min翻1次,以散失水分青气,待茶条6~7成干时,不粘手时,可以进行搓条、理条提毫,利于成形。时间约15~20min。二青叶烘干摊凉后,在锅式炒干机上进行炒干,每锅投叶量10kg左右,锅温100~110℃,炒至茶叶含水率为5%,用手捻茶叶能成为粉末即可出锅,一般时间为40~60min。(一)品种。
黄山群体种、鸠坑种、祁门种、龙井43、福鼎大白茶等中小叶抗寒性较强的优良品种。
(二)立地条件。
要求选择背风向阳的半山坡或丘陵地,坡度在30°以下,土壤pH值4.5至6.8,土质深厚肥沃的花岗岩母岩棕壤土,有机质含量大于1.0%,土层厚度不低于60 cm,地下水位在100cm以下。
(三)栽培技术。
1.播种:采用单行或双行种植,每穴5至6粒种,出苗后定3至4株健壮苗。
2.茶苗栽植:茶苗栽植的最佳时间为3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适当深栽,栽后浇足定根水,并进行保墒。
3.新茶园种植适当密植、矮化、适当深栽,以提高茶树的抗旱与抗寒力。
4.幼龄茶园管理:“以采代剪,培养茶蓬”。
越冬管理:主要采取“培土”或“打小弓棚法”。
5.投产茶园管理“浇水,除大旱和追肥后及时浇水外,每年须浇好“催芽”、“润肥”、越冬水。
(四)采摘分级。
1.采摘时间:每年4月中下旬至9月底为采摘期。
2.采摘要求:
(1)卷曲绿茶:
特级鲜叶: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要求一芽一叶占总量16%至20%。芽长于叶或芽叶等长,大小均匀一致,色泽鲜绿,不得带蒂,无病叶、紫叶、鱼叶或红叶。
一级鲜叶: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初展,要求一芽二叶占36%至50%,芽叶等长,大小基本一致,色泽新鲜,芽叶完整,无病叶、紫叶、鱼叶、红叶。
二级鲜叶:为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或对夹二、三叶,要求一芽二叶占21%~35%,色绿匀净,无杂质、病叶、紫叶、鱼叶、红叶。
三级鲜叶:为无芽或对夹三、四叶,要求色绿匀净,无杂质、病叶、紫叶、鱼叶、红叶。
(2)扁形绿茶:
特级鲜叶:一芽一叶初展为主。
一级鲜叶:一芽一叶为主、一芽一叶初展占10%芽叶等长,大小基本一致,叶间距短,叶与梗夹角小,色泽新鲜,芽叶完整,无病叶、紫叶、鱼叶、红叶。
二级鲜叶:一芽一叶为主、一叶为主不超过30%,要求色绿匀净,叶间距短,叶与梗夹角小,无杂质、病叶、紫叶、鱼叶、红叶。
三级鲜叶:一芽二叶或三叶初展、三叶不超过30%,不得色绿匀净,无杂质、病叶、紫叶、鱼叶、红叶。
3.采摘方法:提手采,不应捋采或抓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
(1)卷曲形:摊青→杀青→揉捻→二青→做形烘干→提香→包装→入库。
(2)扁形:摊青→杀青→理条→做形(压扁)→辉干→包装→入库。
2.工艺要求:
茶鲜叶必须进行摊凉,摊放厚度不超过5cm,鲜叶失水率应控制在15%至20%之间。杀青投叶要均匀,应遵守“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多抛少闷;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选择不同的杀青工具、温度和时间。做形时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则调整温度,进行理条、整形。卷曲茶机械揉捻时,投叶量以杀青叶占揉捻筒容积的85%为宜,掌握的原则是:轻—重—轻原则,即嫩叶轻压轻揉,老叶重压长揉,嫩叶冷揉,老叶温揉;扁茶辉锅锅温为70℃至80℃左右,手法是抖、搭、推、磨相结合。
(六)质量特色。
1.感官指标:
(1)卷曲茶:
外形:条索卷曲、细紧、匀整;不同级别茶叶色泽从翠绿到墨绿,但不得枯黄、断碎。内质:香气高,从嫩栗香到尚纯;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但不得浑浊;滋味醇、无异味;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绿。
(2)扁形茶:
外形:外形扁平,不同级别茶叶从光滑到扁平;色泽从嫩绿到黄绿,匀整洁净。内质:香气高,从嫩香到纯正;滋味醇,无异味;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亮。
2.理化指标:
水浸出物≥37%(m/m),粗纤维≤16.0%(m/m);对特级和一级崂山绿茶,氨基酸≥3%(m/m)。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崂山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各地质检部门开始对崂山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