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早已深入人心。而绿茶,作为茶叶家族中的佼佼者,其出口量更是备受关注。本文将带领大家回顾2017年绿茶出口量的情况,探究其中的风云变幻。
一、2017年绿茶出口量概况
在2017年,我国绿茶出口量达到了惊人的XX万吨,同比增长XX%。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我国茶叶产业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表格一:2017年绿茶出口量统计)
年份 | 出口量(万吨) | 同比增长 |
---|---|---|
2016 | XX万吨 | XX% |
2017 | XX万吨 | XX% |
二、绿茶出口市场分析
1. 主要出口市场
2017年,我国绿茶的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欧洲、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其中,欧洲市场占比最高,达到了XX%。
2. 出口品种分析
在绿茶出口品种中,以龙井、碧螺春、毛尖等品种为主。其中,龙井绿茶的出口量最高,占据了XX%的市场份额。
3. 出口价格分析
2017年,绿茶出口价格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以龙井绿茶为例,其出口均价为XX元/公斤,同比增长XX%。
三、绿茶出口增长原因
1. 茶叶品质提升
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加大了科技研发力度,提高了茶叶品质。优质绿茶的出口,使得我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2. 品牌建设
我国茶叶企业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开展海外营销等活动,提升了我国绿茶的品牌形象。
3.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茶叶出口。如出口退税、信贷支持等,为茶叶出口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绿茶出口面临的挑战
1. 欧美等国家茶叶消费市场逐渐饱和
随着茶叶消费市场的逐渐饱和,欧美等国家对绿茶的需求增长放缓,对我国绿茶出口造成一定压力。
2.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制约我国绿茶出口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件,将对我国绿茶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3. 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绿茶面临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激烈竞争。
五、绿茶出口发展建议
1. 提高茶叶品质
继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茶叶品质,以满足国际市场对高品质绿茶的需求。
2. 加强品牌建设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我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
3. 拓展新兴市场
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如非洲、中东等地区,以降低对欧美等传统市场的依赖。
4. 重视茶叶质量安全
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茶叶出口安全。
2017年,我国绿茶出口量取得了显著成绩。面对未来的挑战,我国茶叶产业应继续努力,提高茶叶品质,加强品牌建设,拓展新兴市场,以实现绿茶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2010—2013年福建省茶叶出口量,创汇额,以及在全国排第几
在全国前五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茶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行业,备受国家重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茶叶行业趋于品牌整合、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各生产基地也正在走规模化道路,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调动茶农、茶商及茶企的积极性,茶叶行业表现出一种空间聚集和地方专业化的现象。
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但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全面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茶叶生产总量406.7万吨,其中中国以137万吨的产量位居首位;尽管面对人民币升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系,2010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仍达到30.29万吨,居世界第二,茶叶出口金额创历史新高,达7.84亿美元。
但也可以看出,自2005年8月欧盟对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之后,我国茶叶出口量基本维持在25-30万吨之间,国际绿色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形成了高度制约。
分种类看,2010年我国绿茶、花茶、普洱茶出口上升,由于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我国乌龙茶和红茶出口下降;分市场,2010年对美国、俄罗斯出口增长迅速,但受原料供应紧缺、生产成本提高以及品质规范等因素影响,对西非等传统出口市场出现了下降。
在我国茶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茶叶行业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例如我国茶叶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茶叶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尚未形成有规模的标准化、规范化茶叶生产链。目前,我国茶叶出口仍多为原料性产品,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我国规模以上茶叶企业超过6000家,其中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最具竞争优势,市场占有份额也最大。其以2009年营业额145700万元,排名“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销售额”第一位,“2011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销售额”仍然保持第一位,比排名第二位的是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营业额高出61.12%,稳居行业第一地位。此外市场影响力较大的还有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吴裕泰等。
数据来源:2013-2017年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网
中国茶行业现状如何
摘要:我国是茶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发展茶叶经济,扩大茶叶出口,对于促进我国茶区经济发展、改善茶农生活质量、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茶行业发展消费逐渐多元化,茶叶消费者认知逐渐改变,下面一起详细了解一下茶行业的发展相关知识吧。茶行业现状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以下是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首先,茶叶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化
一,消费者对于茶叶品类选择多元化。消费者不再单纯地购买一种茶类,而倾向于多样化的尝试。
二,消费者对于茶叶购买动机多元化。随着茶叶发展的不断高级化、品牌化,消费者购买茶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品饮,还有赠送于人作为礼物的功用。而平时作为接人待客的一种佳品,也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品位,营造一种高雅的氛围,这也成为消费者购买茶叶的动机之一。另外,对于那些拥有极高资本的藏茶家来说,藏茶自然是他们购进的首选。
三,而消费者对于茶食品、保健茶等茶叶相关消费需求也在多元化延伸。随着茶行业的不断发展,衍生出来的相关产品也在发展。而一些比较养生的、有利于健康的茶食品、保健茶也随之成为人们热衷消费的对象。随着这种趋势,也会反过来带动茶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茶叶消费者认知逐渐改变
现代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对于茶叶的消费,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低层次的饮用需求了。
从“物质”到“精神”的消费变化逐渐明显,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越来越看重品质和品牌。相对应地,散装的、无品牌的茶叶市场份额正逐步缩小,消费者对茶叶从地域、品类的认识在逐渐过渡到对品牌的认识,更加注重包装档次、服务、店面风格、品牌管理等方面。这也促使茶行业不断进行新一轮的更新换代,经过一番番的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从而筛选出更适合未来市场的经营者。
最关键的是,消费者结构升级
无论哪一个行业,都是要看其社会发展的大形势。大势兴则事业兴。中国茶产业的衰荣在于未来的消费者市场,茶业消费的升级换代也不可避免。未来中国茶产业不再是以“温饱型”消费为主的市场,而是转向“小康享受型”消费为主。而这,也意味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消费潜力。茶消费发展至今,其地位不断升级,从小农型经济逐渐向高层消费发展,这种行业品位的不断提升,必将成就更为广大的市场。
茶行业的发展前景
1、生产更加专业细分
从茶类来说,各茶类的品种对环境都会有一定的要求,茶叶生长的区域特征决定了茶产区的细分,如安溪产铁观音、武夷山产岩茶、云南产普洱茶。
从加工产品来说,传统茶叶、茶饮料、速溶茶、袋泡茶等都会更专业。
2、产品更加注重质量
日前中国茶叶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超标的问题。部分品牌被抽检出不合格。
随着人们对茶叶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消费者愿意出高价买好茶的前提下,茶叶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管理检测一定会越来越严。
3、品牌更加强调信誉
中国茶叶品牌很多,但真正值得信赖的品牌还比较少。有些品牌靠广告推广来做大名气,没有死心踏地做品质,以质取胜。
这也是目前茶叶市场乱象之一。形成想找好茶的人找不到好茶,真正好茶又卖不出去的恶性循环。
4、营销更加趋于便捷
目前茶叶品牌可信度低,许多人都习惯品后再买。这就导致了,茶叶的销售务必走店铺营销的路子。随着电商的广泛使用,茶叶也挤入其中,但真正高档茶还是比较难销得动。因为没喝过,不敢花大价钱买高档茶。品牌与品质相匹配,是改变营销方式的根本。茶叶品牌》》
茶叶营销的市场现状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茶叶行业已逐渐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行业,备受国家重视。2019年,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茶叶种植国、世界第一大产茶国,还是全球茶叶出口的主要国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茶叶进出口增长受阻,贸易形势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1、茶叶行业进出口现状:出口为主
2017-2019年我国进出口总量呈上涨趋势,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达36.66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0.5%;进口量4.56万吨,同比增长19.3%。我国茶叶出口规模远大于进口规模。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物流不畅,企业开工延迟,中国茶叶对外业务遭受阻滞,进出口量都出现了下滑。2020年上半年,出口总量下降,为17.6万吨,同比下降1.7%;出口总额为9.94亿美元,同比减少7.7%。
2、细分产品进出口特点分析
我国出口的主要茶叶品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2019-2020年,绿茶是主要茶叶出口品类,2019年中国绿茶出口达30.39万吨,占出口总量的82.8%。2020年上半年,绿茶出口量占比提高到了84.3%。
我国进口茶叶中主要产品为红茶。2019年红茶进口量为3.64万吨,占总量的79.9%;2020上半年我国红茶进口比例变化不大,占比80.2%。
2019到2020上半年我国茶叶进出口均价均出现了整体下滑,但是,红茶的进出口均价却出现了逆势上升。2020年上半年我国茶叶出口均价为每千克5.22美元,进口均价为每千克2.54美元;红茶的出口均价从每千克9.91美元增长到了每千克12.14美元,进口均价从每千克3.46美元增长到了每千克3.7美元。反观其他主要茶种例如绿茶、乌龙茶的进出口均价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3、进出口地区分布现状
从出口省市来看,近几年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中国茶叶出口省市向中西部战略转移的趋势明显。具体来看,浙江省继续保持领先,上半年茶叶出口7.8万吨,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44.4%,同比下降1.1%;其后四位依次是安徽省、湖南省、福建省、湖北省,茶叶出口量分别为3.1万吨、1.7万吨、1.2万吨和8,205吨。其中,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茶叶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同比分别上升17.8%、6.7%和4.7%。
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六大洲129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非洲是我国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市场,合计占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的80%以上。按量排序,主要出口国家有依次是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和加纳,摩洛哥占出口总量的22.7%;
2020年上半年,我国对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加纳等国的茶叶贸易总体稳定且呈不同程度增长;对美国的茶叶出口大幅下滑,同比下降了33.4%。在当地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物流不畅、需求不稳以及实施入境货物管控措施等是影响茶叶订单执行或新订单萎缩的主要因素。
2019年按进口量,印度和斯里兰卡是我国进口茶叶的主要供应国,分别按进口量占比30.8%和29.5%,其次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2020年上半年源自斯里兰卡和印度的茶叶进口量分别为5328吨和4122吨,同比分别下降为19.1%和19%,占我国上半年茶叶进口总量的30.8%和23.9%。
4、进出口趋势展望
虽然2020年全球被疫情席卷使得茶叶进出口规模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政策利好等方面,在未来茶叶进出口规模还是有望增加,但是茶叶进出口的市场单一和结构失衡现象会继续保持下去。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