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茶类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代至今,绿茶的制作技艺一直备受关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探寻古代绿茶制作之谜。
一、绿茶的起源与传播
(一)绿茶的起源
绿茶起源于我国,据《茶经》记载,早在公元前273年,我国的先民就开始种植茶叶。绿茶作为一种饮品,其制作工艺逐渐成熟,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绿茶的传播
唐代以后,绿茶的制作工艺逐渐完善,并开始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茶文化,都受到了我国绿茶制作工艺的影响。
二、古代绿茶制作技艺
(一)采摘
1. 采摘时间
古代绿茶的采摘时间分为春、夏、秋三个季节。其中,春茶品质最佳,被誉为“茶叶之王”。
2. 采摘标准
古代绿茶采摘的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要求芽头饱满,叶色嫩绿。
表格:古代绿茶采摘标准
采摘季节 | 采摘标准 |
---|---|
春茶 | 一芽一叶 |
夏茶 | 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 |
秋茶 | 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 |
(二)杀青
杀青是绿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变红。
1. 杀青方法
古代绿茶的杀青方法主要有锅炒杀青、蒸青杀青、石磨杀青等。
2. 杀青温度
杀青温度一般控制在120℃左右,时间约为1-2分钟。
(三)揉捻
揉捻是绿茶制作过程中的又一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使茶叶成条,提高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1. 揉捻方法
古代绿茶的揉捻方法主要有手工揉捻、机器揉捻等。
2. 揉捻程度
揉捻程度根据茶叶种类和品质要求而定,一般以茶叶成条、茶汁充分挤出为宜。
(四)干燥
干燥是绿茶制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其主要目的是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达到一定的水分含量。
1. 干燥方法
古代绿茶的干燥方法主要有晾晒、烘干等。
2. 干燥程度
干燥程度根据茶叶种类和品质要求而定,一般以茶叶水分含量在5%-7%为宜。
三、古代绿茶的代表品种
(一)碧螺春
碧螺春是我国著名的绿茶品种之一,产于江苏太湖地区。其外形卷曲如螺,色泽嫩绿,汤色清澈,香气浓郁。
(二)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是我国四大名茶之一。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汤色碧绿,香气清高,味道鲜爽。
(三)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其外形匀长挺直,白毫显露,汤色清澈,香气清高,味道鲜爽。
古代绿茶制作技艺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独具特色。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古代绿茶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品味茶香四溢的美好时光。
绿茶制作工艺步骤
绿茶制作工艺步骤具体如下: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2、炒青
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如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
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结匀整,不含碎茶,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
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3、烘青
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
条形烘青,全国主要产茶区都有生产;尖形、片形茶主要产于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种烘青,主要有马边云雾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汀溪兰香、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
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4、晒青
是用日光进行晒干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5、蒸青
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唐朝时传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
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绿茶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6、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7、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态。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绿茶加工工艺分为( )三个
绿茶加工工艺分为杀青、干燥、揉捻三个。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炒青和干燥的方式是绿茶制作工艺中的重要环节。绿茶用茶树的嫩芽、嫩叶制成。按照绿茶炒青和干燥的方式,绿茶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晒青绿茶,代表性名茶为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
1.工艺:杀青(炒青、烘青、蒸青、晒青)—揉捻(改变茶叶的形状)—干燥(固定形状,使水分保持在3%~5%之间)。
2.干茶:干茶以绿色为主,由于茶区环境、地理位置不同,茶叶的颜色不同,有翠绿色、黄绿色、碧绿色、墨绿色等。因工艺不同有扁形、螺形、兰花形、条形、针形等。
3.汤色: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辅。
4.香气:清新的绿豆香、菜香。品种不同,茶叶的香气不同。
5.滋味:滋味淡,微苦。绿茶内质的各种成分完全属凉性茶。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咖啡因,较易刺激神经。
炒青绿茶茶叶外形千姿百态,有扁平、尖削、圆条、直针、卷曲、平片等多种形态。冲泡后,多数牙叶成朵,清汤绿叶,香高味浓,回味甘甜。
烘青绿茶外形不如炒青绿茶那样光滑紧结,但条索完整,尝显峰苗,白毫显露,汤色绿润,叶底嫩绿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厚。
蒸青绿茶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茶类,其蒸焙方法载于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其法是将鲜叶蒸软,然后揉捻、干燥而成。蒸青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色绿、汤绿、叶绿。现在日本饮用的茶大多就是蒸青绿茶加工而成的。
绿茶是怎样制作的
绿茶简称不发酵茶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