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茶馆买什么绿茶(茶馆用什么茶叶)

茶叶,作为我国的国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众多茶叶中,绿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许多茶友的喜爱。在普通的茶馆里,我们应该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绿茶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揭秘绿茶选购指南。

一、了解绿茶的种类

在选购绿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绿茶的种类。绿茶按照产地、形状、制作工艺等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按产地分类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产于江苏太湖,具有“春山如碧,茶香如螺”的美誉。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以其独特的毛峰形状和香气著称。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

2. 按形状分类

炒青绿茶:如龙井、碧螺春等,外形扁平光滑。

揉捻绿茶:如毛峰、瓜片等,外形卷曲或扁平。

烘青绿茶:如太平猴魁、恩施玉露等,外形扁平或卷曲。

3. 按制作工艺分类

杀青: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茶叶发酵。

揉捻:使茶叶卷曲,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干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保持干燥。

二、选购绿茶的技巧

1. 观察外形

色泽:绿茶的色泽应翠绿、鲜亮,无杂质。

形状:根据绿茶的种类,观察其形状是否规则,如龙井的扁平光滑,碧螺春的螺旋状等。

匀整度:茶叶的匀整度越高,品质越好。

2. 闻香气

香气:绿茶的香气应清新、持久,无异味。

香气类型:不同种类的绿茶具有不同的香气,如龙井的豆香、碧螺春的果香等。

3. 品口感

滋味:绿茶的滋味应鲜爽、回甘,无苦涩味。

汤色:绿茶的汤色应清澈、明亮,无杂质。

4. 查看包装

包装完好:茶叶的包装应完好无损,无破损、受潮等现象。

生产日期:查看茶叶的生产日期,确保茶叶的新鲜度。

三、绿茶选购表格

绿茶种类 产地 形状 香气 汤色 生产日期
龙井茶 浙江 扁平 豆香 清澈 2023年1月
碧螺春 江苏 螺旋 果香 清澈 2023年2月
黄山毛峰 安徽 卷曲 花香 清澈 2023年3月
六安瓜片 安徽 扁平 茉莉香 清澈 2023年4月

在普通的茶馆里选购绿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外形、闻香气、品口感和查看包装等技巧来判断绿茶的品质。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选购到心仪的绿茶,享受茶香四溢的美好时光。

绿茶是怎么分级别的

绿茶等级,是根据制作茶叶时采摘的茶叶的老嫩程度来划分的。

通常用细小幼嫩的原料加工而成的属高级茶,原料越粗老,茶叶等级越低。特级是最好的,然后依次降低。有的茶叶同级别又可分为2–3个等级,等级编号由小到大,茶叶品质则由高到低。

如炒青和烘青毛茶常分6级12等(每级含2个等,也有分7级14等),一级二等品质比二级三等好;精茶中的眉茶也分级,如特珍一级、二级;珍眉一级、二级……

购买茶叶时,外观细小而整齐的往往是高级茶,粗大而毛糙的往往是低级茶。从营养的角度而言,高级茶营养成分含量高,低级茶相对含量较低。

扩展资料:

1、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

2、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3、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绿茶科普中国_茶叶的选购

茶庄、茶馆、茶楼有什么区别

一、性质上的区别: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茶室内设壁龛、地炉。

茶楼在唐代是茶馆,宋代繁荣起来,唐代是过路客商休息的地方,宋代就成了娱乐的地方。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

二、历史渊源上的区别:

茶席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

在清咸丰、同治直至光绪初年,上茶楼饮茶戏称为去“揸鹌鹑”。茶资只收二厘钱,故又称之为“二厘馆”。

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

三、分类上的区别:

茶楼中分别有:民间传统茶楼、民俗式茶楼、戏曲茶楼、综合型茶楼、仿古式茶楼、园林式茶楼、室内庭院式茶楼、现代式茶楼。

茶馆中分别有:川派茶馆、粤派茶馆、京派茶馆、杭派茶馆

茶室则没有此种分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室

成都人喝什么茶最多

成都人喝的最多的茶叶为绿茶和花茶,绿茶以竹叶青、毛峰、雪芽、蒙顶茶、蒙山甘露为主,花茶以茉莉花茶为主,其中碧潭飘雪最为常见,三五好友,一只盖碗,少许茶叶,沸腾之水冲泡,谈事亦闲聊,散漫闲适,其乐融融。

成都人爱茶,有着长久的传统。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成都街巷计516条,而茶馆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

川人喝茶历史的最早推论,是清代顾炎武所著《日知录》:“自秦入取蜀而后,始有茗炊之事。”蜀郡太守李冰筑都江堰,自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沃野千里,成了富庶的天府之国。且四川偏居西南,四周重重大山阻隔,外来忧患较少,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中,极易养成知足享乐、散漫闲适的生活习性。

川人在优裕的生活中,少了一份刻骨铭心的忧患意识,多了一份乐天率性的闲情逸致。凭了这份闲情逸致,泡泡茶馆,自然成了大家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此外,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川人饮食自古麻、辣、荤、腥,饮茶可以解腻清肠。喝茶的习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直至现在,俨然成了成都的一道别样风景!

按理说,喜欢喝茶,大可以买点好茶,在家里泡来喝。但成都人泡茶馆,意不在喝茶,在乎的是茶馆里热闹的气氛。卖瓜子的,卖花生的,掏耳朵的,擦皮鞋的,卖豆腐脑的,各类人在茶席间穿梭来去。坐在茶铺里,一边喝茶将嗓子润着,一边天南海北地摆龙门阵(即北方所说的侃大山),说到激烈时甚至手舞足蹈,其乐融融。

上一辈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茶馆泡久了,摆起龙门阵来一套又一套,而且很是执着。儿时一位长辈,一次在茶馆讲到周公瑾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的故事,旁人故意戏言:“是八十二万,非八十三万。”

急得他满脸通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忙不迭反驳道:“八十三万就八十三万!”而对方坚持说:“明明八十二万,何来八十三万?”正争持不下时,家中小儿来叫他回去吃晚饭,他气不打一处来,冲着小儿吼:“吃饭吃饭,就知道吃饭,吃你妈个头!晓不晓得人都少了万打万(方言,整整一万)。”这种认真劲儿让人忍俊不禁。

以前茶馆里有演川剧的,有说书人,功能与现在酒吧里的乐队类似,都是为了招揽客人。在娱乐匮乏的年代,这是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成都著名的评书艺术家李伯清,就是从小在这样的茶馆环境中成长并成名,直到现在,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儿,依然很红,依然被成都的姑娘们戏称为“男神”,这也是蜀中的一个文化奇观。

除了休闲,在成都,茶馆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大家在这里会友,谈买卖,调解纠纷,似乎无所不能。在茶铺中可以提高嗓子,无拘无束地畅谈,不管你说的是家常话,要紧话,或是骂人,或是谈事情,你尽可不必顾及旁人,旁人也不会顾及你。可见茶铺是个自由自在的地方,在家里也未必能如此随性。

时光转移,到了当下,虽然娱乐生活已经丰富多彩,但成都的茶馆并不见少,成都人依然喜欢在茶馆聚谈,待客,聊生意。图的,也不过是一份自在。

既然追求的是茶以外的自在,茶客们对茶也就没那么讲究了,普通茶馆通常只提供两类:绿茶和花茶。绿茶以四川出产的为主,如峨眉山的竹叶青、毛峰、雪芽,蒙顶山的蒙顶茶、蒙山甘露;花茶以茉莉花茶为主,其中“碧潭飘雪”最为知名。这款茶为著名茶人徐公所创,冲泡后茶汤碧亮清澈,朵朵白花漂浮其上,如同天降瑞雪,茶气清悠,又带了茉莉花香气,很快在四川传播开来。

至于茶具,旧时成都流行用盖碗茶,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盖可保温,碗盛茶汤,托可免烫手。合在一起,又美观典雅,浑然一体。现在则更为简便,多数茶馆就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虽然看起来简陋,倒也正配绿茶,方便观赏其清亮的汤色。

四川产竹,茶馆一般用低矮竹椅,让人坐得舒服,但又不像沙发那样让人昏昏欲睡。其实早在上个世纪,成都作家李劼人就对成都茶馆的桌椅有过精彩论述。他用重庆来作对比,重庆山高水险,当地人脾性多火爆,因而重庆的茶铺,大都设高方桌,高条凳,光是一看,就深感一种无言的禁令:此处只为吃茶而设,不许找舒服、混光阴!

成都则不同,成都人的散漫是出了名的,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因此“成都人的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半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座具……如此一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

不只是重庆,成都人喝茶,与其他城市也有不同。北方的茶馆,以北京为代表,过去通常是高方桌长条凳提梁壶泡茶,正襟危坐,喝得累人寡味。如今北京城的茶馆,多半是借老舍先生名作《茶馆》的光,成了以京味儿为噱头,招揽观光客的综合性消费场所,喝不喝茶倒在其次。江南及相邻的苏皖地区名茶众多,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等,当地人知茶爱茶更会品茶。

但现在这些经济发达城市的茶馆,多装潢富丽,为客人提供自制的点心,讲究私密和清静,人们约在这里多为谈事。可以说,没有哪座城市的茶馆,像成都那样深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成都市井百姓喝茶,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俗”,不是庸俗,是通俗,是民俗,是俗得自在舒适。

茶人品茗之“雅”

一个“俗”字,还不能完全代表成都茶文化,现在的成都,爱茶的茶人越来越多,他(她)们不能代表普通百姓,却代表着一个追求饮茶品味、追求生活美学、追求内心清净的群体。如果说普通百姓喝茶最大的特点是不讲究,那这些雅致的茶人恰恰相反,他们每个环节都很讲究。

首先是在茶叶的选择上,就我所见的成都茶人中,喝绿茶的极少。要喝绿茶,那也是刚上市的明前茶(清明前采摘)或谷雨茶,比如雀舌,就是绿茶中上等好茶,茶汤清亮,茶气清香,带着春天的山野味道,四川的宜宾雀舌、蒙山雀舌、峨眉雀舌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普遍来说,成都喝普洱的茶人最多,古树茶为大家所钟爱。另外,像红茶中的金骏眉,白茶中的白毫银针,乌龙茶中的大红袍……也会出现在茶人的家中或格调高雅的茶舍。

其次是茶具,从材质上,以紫砂、陶瓷为主,造型、色泽、大小各异,但风格基本以清雅或古朴为主。

在喝茶环境上,与大众茶馆的热闹不同,讲究的茶人喜欢择一处安静的地方,或是自己的茶室,或是熟识的茶舍,装修古典精致,桌椅多选木质。更讲究的,会在茶席旁插花以应景,焚香以宁神。朋友不必太多,多则五六人,少则一二人共饮。

也许是跟相似的群体待一起太多的缘故,成都茶人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跟弹琴者,插花者,品香者一样,装扮越来越像,一袭素色的亚麻长裙,古典中带着时尚,不管是茶人,茶室老板,茶室服务员,都类似装扮,你穿一牛仔裤,都不好意思扎进他们的圈里去,这也算是业内一景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190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