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为我国国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而绿茶,作为茶叶中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养生功效,深受茶友们的喜爱。绿茶是如何从茶叶变成香茗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绿茶制作技艺,感受从茶叶到香茗的华丽蜕变。
一、绿茶的制作工艺
绿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干燥四个步骤。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1. 采摘
采摘是绿茶制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采摘时间、采摘标准直接影响到绿茶的品质。一般来说,绿茶采摘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三个季节。
季节 | 采摘时间 | 采摘标准 |
---|---|---|
春茶 | 3-4月 | 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
夏茶 | 5-6月 | 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 |
秋茶 | 7-8月 | 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 |
2. 杀青
杀青是绿茶制作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变黄。杀青方法主要有锅炒、蒸汽、微波等。
3. 揉捻
揉捻是绿茶制作中的第二大环节,其目的是使茶叶卷曲,增加茶叶的色泽和香气。揉捻方法主要有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两种。
4. 干燥
干燥是绿茶制作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定型。干燥方法主要有烘干、晒干、炒干等。
二、绿茶的种类及特点
绿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绿茶及其特点。
1. 龙井茶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香气清高,滋味鲜爽,汤色碧绿。
2. 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太湖,外形卷曲如螺,色泽嫩绿,香气清幽,滋味鲜爽,汤色清澈。
3. 毛峰茶
毛峰茶产于安徽黄山,外形细嫩卷曲,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爽,汤色清澈。
4.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外形细长挺直,色泽银白,香气清高,滋味鲜爽,汤色清澈。
三、绿茶的冲泡方法
冲泡绿茶是一门艺术,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冲泡方法。
1. 清水冲泡
清水冲泡是最简单的冲泡方法,只需将绿茶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即可。
2. 滚水冲泡
滚水冲泡是将绿茶放入茶杯中,用沸腾的开水冲泡,待茶叶充分展开后,即可品饮。
3. 冷水冲泡
冷水冲泡是将绿茶放入茶杯中,用冷水冲泡,待茶叶充分展开后,放入冰箱冷藏,饮用时口感更佳。
四、绿茶的养生功效
绿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以下养生功效:
1. 抗氧化: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
2. 提神醒脑:绿茶中的咖啡因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使人精神焕发。
3. 利尿消肿:绿茶中的茶多酚可以促进尿液排出,有助于消除水肿。
4. 护肝解毒:绿茶中的茶多酚可以保护肝脏,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绿茶制作技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从茶叶到香茗的华丽蜕变,离不开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的精心制作。了解绿茶制作技艺,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品尝到绿茶的美味,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绿茶制作六个工序
绿茶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采摘、摊凉、杀青、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六个主要工序。
1.采摘:这是绿茶制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采摘通常在清晨进行,选择鲜嫩的芽头进行采摘。采摘时,要确保采摘的芽头新鲜、无杂质,以保证茶叶的质量。
2.摊凉:采摘下来的新鲜芽头需要被均匀地平铺在干净的竹帘或塑料布上,进行自然摊凉。摊凉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芽头受到二次损伤。
3.杀青:这一步主要是通过高温迅速破坏茶叶中的酶,防止茶叶继续氧化,保持茶叶的绿色。常用的杀青设备是炒锅或滚筒杀青机。
4.揉捻:杀青后,茶叶需要被揉捻,即通过机械力使茶叶细胞破碎,让茶汁在茶叶表面形成一层膜,使茶叶保持一定的形状,同时释放出茶香。这一步通常在揉捻机中进行。
5.发酵:绿茶的发酵过程与红茶不同,绿茶的发酵主要是为了改变茶叶的色泽和味道。绿茶的发酵通常是在发酵机或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时间通常在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具体取决于茶叶种类和环境温度。
6.干燥:最后一步是干燥,通过高温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保持茶叶的形状和品质。常用的干燥设备是烘箱或滚筒干燥机。
以上六个步骤是绿茶制作的基本工序,每个步骤都需要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制作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这些细节和技巧都需要制茶师傅的经验和技艺来掌握。
茶的制作方法有哪些
茶叶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本文对六大茶类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作简单的介绍
开启分步阅读模式
1、绿茶
01
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绿茶是以采摘鲜叶为原料,绿茶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艺。绿茶的最大的品质特点就是“三绿”,即叶绿,汤绿,叶底绿。绿茶的花色
品种都很多,按照杀青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按照干燥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炒青绿茶,晒青绿茶以及烘青绿茶;按品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名优
绿茶和大宗绿茶。绿茶又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2、黄茶
01
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黄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它的最主要特点是“黄汤黄叶”。黄茶的分类按照采摘鲜叶的嫩度以及芽叶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即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黄芽
茶的代表主要由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黄小茶的代表有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平阳黄汤,蔚山白毛尖等;黄大茶的代表有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灯。
3、黑茶
01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黑茶是在六大茶类中原料最为粗老的,成茶色泽呈黑褐色或黝黑色,主要是因为堆积发酵时间较长造成的。黑茶根据产区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湖南黑茶,四川边茶,湖北老青茶以及滇贵黑茶等。
4、白茶
01
萎凋-干燥(新工艺白茶:萎凋-轻揉-干燥)
白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是由宋代三色鲜芽,银丝水芽演变而来的。白茶的最大特点是“银叶白汤”。白茶按照茶树品种与鲜叶采摘的不同可以分为芽茶和叶茶,芽茶主要有白亳银针等,叶茶主要有白牡丹,寿眉,贡眉等。白茶分为白芽茶、白叶茶。
5、乌龙茶(乌龙茶)
01
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干燥
青茶最初起源于福建省,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青茶最早可追索到宋代的北苑茶。青茶是我国特色茶之一,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特点,既有绿茶
的清香,同时又有红茶的浓郁花香。青茶的最大特点是沏泡后的叶底“绿叶红镶边”。清茶根据产地以及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
乌龙茶以及台湾乌龙茶。
岳西翠兰的制作工艺
1985年包家河的石佛寺和姚河的黄树试制的岳西翠兰,在安庆地区名优茶评比中夺得前2名。同年将2个试制点茶叶混合,送农业部参加全国评比,评为全国新创名茶。1989年全国名茶复评中,再次荣获名茶称号。
1990年代岳西县又相继开发岳西翠芽、岳西翠尖,形成了岳西翠兰名优茶系列。
岳西翠兰属绿茶类特种烘青茶。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制茶流程有品种、栽管、植保、采制等基本步骤。其中制茶前的培植管理技术大致有:土壤、地形、选种、繁殖、施肥、采摘等,不一而足。手工制作工序有鲜叶采摘、摊放、头锅、二锅、初摊、毛火、复摊、足火等八道,手法有抓、抖、撒、捞、滚、甩、拢、带、磨等。
鲜叶标准:采摘标准现分三级:一级为单芽;二级为一芽一叶初展;三级为一芽二叶初展。
制作翠兰技艺:包括:采摘、摊凉、杀青、整形、摊凉、毛火、摊凉、足火等。
采摘:岳西翠兰对鲜叶要求严格,一般清明前后开采,要求做到“三要、三不带、五不采”,即同一级别的鲜叶“要求大小匀齐,老嫩一致,壮瘦相同;不带老叶、老梗、单片叶;不采鱼叶、雨水叶、病片损伤叶,紫芽叶、对夹叶。”鲜叶放入随身携带的竹篮中,上覆薄布,以防曝晒。
摊凉:采回的鲜叶要及时摊放,摊放场地要求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摊放器具要求是洁净的竹匾。摊放要匀、薄,边摊边拣剔。
头锅:头锅的作用是散发青气、形成茶香,也就是翠兰制作过程中的杀青。杀青是鲜茶绿叶制作的第一道关键工序,对翠兰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杀青来破坏鲜叶中酶的活化,阻止多酚类物质氧化,防止芽叶变红,形成绿茶“绿叶绿汤”的品质特征,并随着叶内水分的散失,鲜叶里的青草气芳香物质挥发消失,增进茶香。头锅锅温为120℃-130℃,以叶片投锅后“沙沙”响为宜,每锅投入鲜叶量按茶的等级各不相同。翻炒要求干净利索。炒制分为三个阶段,手法分别是“抓、抖、撒”,“抖、带、甩”和“拢、带、甩”。待叶质变软,青气消失,茶香出现时用小棕帚扫入第二锅。
二锅:二锅的作用是理条、增香。这是茶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锅温为80℃-100℃,以手触锅底烫手为宜。其手法为“拢、带、撒、磨、滚”,直到茶条成形,用棕帚扫出锅面。不同等次的翠兰,整形的手法都有微妙的区别,手工整形最大特点是干茶条形舒展自然。通过杀青和整形两道环节后,茶叶已达到七成干。
初摊:初摊是将二锅叶均匀薄摊于桑皮纸上,散去湿热,使叶内水分均匀分布。让茶叶的水分和青草气进一步散发。完全冷却后,再毛火烘干。
毛火:毛火用的工具为烘笼,栗炭火烘焙。这是茶叶干燥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在于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烘笼顶部温度80℃—90℃。通过铺皮纸、摊茶叶、提纸等手法,使茶叶滚落到烘笼之上。在毛火中,要定时轻翻,待至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复摊:在红炭火上架上竹编的烘罩(俗称焙笼),烘罩上再放一层皮纸,目的是防止茶叶的细末从烘罩的缝隙漏下,产生烟雾影响茶叶的味道。把整形、摊凉后的茶叶用纸盛着,两手捏紧纸边,有节奏地轻轻筛动,使茶叶均匀地落在烘罩里的皮纸上进行烘焙。
足火:足火是低温慢烘。烘笼顶部温度为50℃-70℃。毛火烘焙能使茶叶达到九成干。再将茶叶摊放至完全冷却,再足火提香至十成干。在用火上,也十分讲究,从杀青、整形,到毛火、足火,用的是无烟无味、火力均匀的木炭火。烘焙中要定时翻动,直至足干后,下烘摊放备装。
制作工具:一般工具有摊青架(若干)、锅灶(两口)、火钳(1把)、小扫帚(2把)、接料盘(2只)、烘笼(4只)、笸箕(竹匾)(8个)为一组用具。
其它材料:干柴、栗炭若干。
制作人员:一般一组4-5人。
工作时间:一般一组1小时制作毛火茶0.8斤左右,足火0.6斤左右。
名称典故
取名“岳西翠兰”,其主要原因是这种茶叶,色泽翠绿、形似兰花,产在岳西。
其他缘由还有:
1.翠兰茶是在岳西县东北部姚河、头陀河一带生产的历史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工艺基础上研制开发而成的,“翠绿鲜活”的品质特征突出,因此得名。
2.岳西县属大别山腹地,生态环境好,兰草花漫山遍野,引人注目。明崇宗九年(1636年)张献忠率部攻占岳西后,将这里命为“兰花县”。由于兰花多,这里的茶叶自然就浸润了兰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县创制的新茶在安庆地区名茶评比中崭露头角,名列第一。1985年有人提议,将这种“色翠兰香”的茶叶,叫“岳西翠兰”,得到了广泛认可。
3.相传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乡境内,有一个叫兰花的姑娘,美丽娴淑、心灵手巧,所炒的茶叶质量特优。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携巨资来到晓天,高价专购兰花炒制的茶叶。由于家贫,懂事的兰花姑娘,为了给家多挣钱,就不分昼夜,拼命采呀、炒呀,结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当地人为了纪念兰花姑娘,就将她炒制的茶叶叫“兰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兰的前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