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导购(绿茶销售话术)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喜爱。而在茶叶的世界里,绿茶以其清新、健康的特点,成为了众多茶友的首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绿茶的世界,探寻茶香四溢的绿色生活。

一、绿茶的历史与起源

绿茶,作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起源于我国古代。据史料记载,绿茶起源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绿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和风格。

二、绿茶的分类与特点

绿茶按照制作工艺和产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碧螺春:产于江苏太湖西山,以条索紧卷、色泽碧绿、香气鲜爽、滋味鲜爽回甘而著称。

2.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以色翠、香郁、味鲜、形美“四绝”闻名于世。

3. 毛峰茶:产于安徽黄山,以芽头肥壮、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滋味鲜爽而著称。

4. 碧螺春:产于江苏太湖西山,以条索紧卷、色泽碧绿、香气鲜爽、滋味鲜爽回甘而著称。

5. 雨前茶:产于我国南方,以采摘时间早、品质优良而著称。

绿茶的特点如下:

1. 色泽:绿茶色泽碧绿,叶底嫩绿。

2. 香气:绿茶香气清新、持久。

3. 滋味:绿茶滋味鲜爽、回甘。

4. 健康功效:绿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等多种健康功效。

三、绿茶的冲泡与品鉴

1. 冲泡绿茶的注意事项

(1)水温:绿茶适宜用80℃左右的水冲泡。

(2)茶具:绿茶适宜用瓷杯、瓷壶等无异味茶具。

(3)茶叶量:一般以3-5克茶叶为宜。

2. 绿茶的品鉴方法

(1)观色:绿茶冲泡后,茶汤色泽碧绿,叶底嫩绿。

(2)闻香:绿茶香气清新、持久。

(3)品味:绿茶滋味鲜爽、回甘。

四、绿茶的选购与保存

1. 选购绿茶的方法

(1)看外观:绿茶外观应整齐、色泽碧绿。

(2)闻香气:绿茶香气清新、持久。

(3)尝滋味:绿茶滋味鲜爽、回甘。

2. 绿茶的保存方法

(1)密封:将绿茶放入密封容器中,防止茶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2)干燥:将绿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3)避光:避免将绿茶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五、绿茶的搭配与养生

1. 绿茶搭配

(1)绿茶+菊花:清热解毒、明目。

(2)绿茶+枸杞:养肝明目、抗衰老。

(3)绿茶+红枣:补血养颜、抗疲劳。

2. 绿茶养生

(1)绿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等多种健康功效。

(2)绿茶适合长期饮用,有助于身体健康。

六、绿茶的文化与传承

绿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绿茶文化不断发展,传承至今。

1. 茶道文化:茶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生活艺术,绿茶茶道更是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茶诗文化:古代文人墨客喜欢以茶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

3. 茶具文化:绿茶茶具种类繁多,如茶壶、茶杯、茶盘等,体现了我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绿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以其清新、健康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在探寻茶香四溢的绿色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品鉴绿茶,还要传承和弘扬绿茶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绿茶的世界,感受茶香四溢的美好时光。

《总裁干了这碗绿茶》在哪里可以看

可以在长佩文学进行观看。

精彩节选:

秘书驱车将二人带到了寸金寸土的CBD区最大的商场。

众所周知,总裁从来不逛商场。

他的衣服都是直接定制送货上门的。

但为了自己的新婚Alpha,他愿意破一次例。

虽然商场的员工们并没有见过总裁,但还是从这个气度不凡器宇轩昂的男子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家里有矿的气息!

因为这个男人他从头到脚都是贵得离谱的高定!

总裁随便走进了一家店,这家店门口的塑料模特是纯白色的,身上的西装也是纯白色的,看起来十分清纯不做作。

总裁对导购说:“给他挑一件适合他的正装,拍结婚照用,要最贵的。”

总裁坚定地认为,最贵的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但最贵的一定是最好的!

导购小姐挂着职业性的微笑,“好的,先生,这边请。”

然后小糊豆就被带去了更衣室。

总裁在店里乱逛,随手翻了一件衣服的标牌。

虽然比不上他的高定,但是勉勉强强能应付!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是一位总裁Alpha,比我们种柴还要霸道的那种,也是钟柴的前男友。

前男友总爱让总裁头顶带点绿。

现在前男友正带着上位的小三买衣服。

小三挺着大肚子,笑得一脸温婉。两人在角落卿卿我我,好不甜蜜。

怎么卖茶叶才能好呢

卖茶系列技巧之二“碎碎”平安,化“危”为“机”

砰的一声,茶杯落在了地上,裂成了碎片,李先生连忙惊讶地说了声:“啊!对不起!”

“‘碎碎’平安!有没有伤到手,李先生?”小田一边笑着说。

“没有,谢谢。”听到小田的两句话,李先生的心中一股暖流涌出,微微一笑,感激地说。刚刚李先生还打算和小田咨询茶叶品质的问题,看小田这么一说,李先生把口中的话又咽了回去,接着说道:“我对你的茶叶有信心。”

“没伤到就好,谢谢您的信任。正是因为像您这样顾客的信任,我们才获得了这么多荣誉。”小田一边说,一边指了指店铺一侧“密密麻麻”的荣誉。

小田站在李先生的角度,用心体会的心理感受,后面小田与李先生的沟通会容易许多,加之众多荣誉带来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成交基本上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这就是化“危”为“机”。

假如换一种应对方式,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一同来分析。

砰的一声,茶杯落在了地上,裂成了碎片,李先生连忙惊讶地说了声:“啊!对不起!”

“没关系,李先生,您坐一会,我来打扫一下。”小俐笑着说。

“好的,谢谢。”李先生回答。

小俐打扫好之后,再次坐到桌子边,李先生问道:“小妹,我有个问题,你们店的这个杯子好像很容易摔破?”

“瓷杯就这样,掉到地上就破了。”小俐笑着回答。

“但是,店里铺的是木地板,这杯子质量有点儿让人不放心。冒昧地问一下,你们的茶叶会不会也像茶杯一样?”李先生疑惑地问。

“茶叶质量您放心,肯定没问题,您看我们获得这么多荣誉,在全国有三百多家连锁店,质量肯定没问题。”小俐笑着说。

“好的,谢谢,我再品一品。”李先生半信半疑地说。

“不用谢,李先生您慢慢品。”小俐笑着说。

后续的沟通过程中,只要小俐举证到位,打消掉李先生因为茶杯易碎而产生的质量困惑,这位顾客就能成交,相反,如果后面的沟通中,小俐仍旧说不出打动李先生的话,给不出足以让李先生放心的“证据”,那么,要这笔生意成交就很难了。

卖茶过程中,处处都是“危机”,有“危”也有“机”,处理不好就是“威”处理的好就是“机”。所以,你需要将危机看作是双方进一步交流的机会,而不是出现了“危机”,就等于是进入了绝境。

第一组对话中,小田急中生智,在前一句用了短短的四个字,“‘碎碎’平安”就幽默地把“坏事”变为了“岁岁平安”的美好“祝福”,淡化了商业气氛,让两个人后面的交流变得轻松默契。

紧接着,在后一句中,小田并没有在乎杯子碎了,也没有在乎地板脏了,而是用短短的九个字,“有没有伤到手,李先生”,自然地由‘坏事’引出了“关爱”,流露出小田“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阻断了”李先生由“茶杯质量”到“茶叶质量”的负面联想。

这是很正常的思维,在模棱两可、半信半疑的时候,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看见“自己相信的”。

打个比方,你刚到一个公司,看见一位长头发的男同事,但还没深入了解。如果同事告诉你,这个男同事是个艺术家,很有艺术家气质和天赋,那么,当你你看着他另类的言行举止时,你就会认为他的确是个艺术家。

但是,假如同事告诉你,这个男同事就是行为诡异,甚至有点儿“变态”的味道,那么,当你你看着他另类的言行举止时,你就会认为他的确“不可理喻”,甚至“恶心”。这就是人的心理,很难客观看待现实问题,更倾向于看见“自己相信的”。

与顾客交流过程中,导购员就代表着“茶叶品牌”。在第二组对话中,小俐在杯子碎裂之后的表现,不仅没有把“坏事”变为“祝福”,而且仅仅关心“地板”,关心公司店铺的营业环境,一点也不关心李先生有没有受伤。

这不得不让李先生产生相关联想,这个茶叶品牌不是以顾客为中心,而是以“公司利益”为中心。然后,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李先生看到了“他相信的事实”:连泡茶的小茶杯都控制不好质量,采购到如此劣质的茶杯,否则,怎么会一碰到地面就摔碎?

事实上,尽管在大家的印象中,瓷质茶杯有好有坏,质量好的不易摔碎,质量差的容易摔碎,但也不能因此就断定易碎的茶杯质量差,毕竟茶杯摔下时的高度和角度不一样,着地时地板的硬度也不一样,有没有碰到其他硬质物品也不知道。更重要的时,有的高质量瓷杯,可能更加“弱不禁风”,落地就碎,一味的怪罪茶杯质量差,是不客观的。

退一万步来看,即使茶杯质量差,也不等于茶叶差。茶杯质量和茶叶质量是两回事,二者有内在联系,但是绝不能混为一谈。

但是,人的思维就是这样,在“模棱两可”的时候,倾向于看见“自己相信的”:不关心顾客,茶杯碎了恰恰表明茶杯质量差;不关心顾客,连小小的茶杯质量都控制不好,其出售的茶叶能可靠吗?会不会为了盈利,就在茶叶质量上“做手脚”呢?

一旦这样“顺理成章”的联想,李先生在第二组对话中提出下面的问题就不可避免了,“这杯子质量有点儿让人不放心。冒昧地问一下,你们的茶叶会不会也是这样?”两个人的沟通显然不够顺畅,更谈不上默契,成交自然是困难重重。

在第一组对话中,小田的表现则不仅让李先生体验到幽默豁达,积极乐观,更让李先生感觉到这个茶叶品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非常关心消费者,茶杯碎裂不过是小事一桩,十分常见。如此关心消费者茶叶品牌,自然不会出售劣质茶叶。所以,李先生说,“我对你的茶叶有信心”,两个人的交流变得顺畅而又默契,“危机”变为“契机”,成交自然会是水到渠成之事。

总之,在卖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如何看待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改变,但是,你可以改变看待事情的视角,就像杯子碎裂这样的常见之事,你可以理解为“不祥之兆”,也可以理解为“‘碎碎’平安”,关键在于你的心态。但是,要帮助消费者,顺利卖茶,你就要时刻拥有“‘碎碎’平安”的心态,从而时时都能化“危”为“机”。

关于茶的小故事

古云:文开门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花”,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信然!

我生长在粤西云开大山深的纯客家镇,这里的客家都喜喝茶。解放前,差不多每一户山地的园地尾都种有茶树,只不过是解放后,随着农村体制的不断变革,山地边角的茶无辜受毁,渐渐淡出大多农户的记忆。一些边远地区的梯地,还保持着“地角数棵茶”和“地边一行茶”的格局,那茶树也不知有多少年的历史,斑驳的枝条还在诉说着岁月的苍桑。

客家嗜茶,茶是客家居家和待客的重要“功课”。不单喝了要喝茶,平时闲来无事也以喝茶为乐事。客来还有许多“喝茶数”。在改革开放前,客家一三餐基本是以稀粥为主食,然而,们一样要喝茶,为此还留下了一句“食粥饮茶——捞”的竭后语。

过去,客进门,主招呼客坐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腾腾的茶端,称之为“迎客茶”。斟茶时不能斟满,只能斟七分满,谓之为“酒满茶半”,否则便视为失与不敬。与客谈期间,也要频频敬茶。客就餐毕,主又要捧一杯茶,称之为“饭后茶”。客要离开,主同样地要捧一杯茶,称之为“送客茶”,大约是客家的居住都比较分散,作客的路程一般较远,害怕客路喝的缘故吧。

客家一般都备有三种茶,即有靓茶、好茶、普通茶。一般同村的熟到家,泡普通的茶;亲戚到来,泡好点的茶;尊贵的客到来,泡最好的茶。还有一种同样地可以喝到主的靓茶,那就是“识(有文化知识和茶叶知识的)”。

我就与乡亲们一样,也都是在“啧啧”的品茶声中长大的,天长久,养了嗜茶的习惯,还喜欢把新学到的文化知识和茶叶知识现炒现卖,很早为“蹭茶”老手,轻而易举地让主把最好的茶叶拿出来让我一饱福。

从小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喝茶还“喝”出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我家是解放那年从祖居地搬迁到离祖居地十多里路远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的。小山村才我们叔辈兄弟三四户家,属于另一个乡镇管辖,由于偏远,我从小学五年级起就得返回祖居地去读书。那时每逢周末,很少回家,总是到要好的同学家去玩,大多时候,都能看到同学的长辈在制茶,久而久之,就学会的客家绿茶的制作。

客家绿茶的制作,很讲究,也很繁复。真正好的绿茶,要采鲜嫩的茶叶,茶叶采摘,不能太老,最好是一芽两叶,不能采三四叶,否则采也是白采,杀青炒干之后变“黄翼仔”,“唱火”之前要把它拣除。

茶叶采回来后,首先得晾干雾,然后杀青。杀青要很注意火候,过与不及都会影响茶质。杀青后的茶叶,用手细心揉捻,揉捻到过以用手抓得出茶汁即可进行炒干,当茶叶炒到完全干透,就为客家所说的“茶坯”。按客家的习惯,茶坯是不能用来喝的,它只是绿茶的粗加工品,用来泡茶,只有甘凉而无芬芳。

传统客家茶的制作工艺的精华,就在于坯之后的“唱火”的技术。所谓“唱火”,是让茶坯在锅里慢慢炒香,茶叶得在锅里经过一边慢慢均匀翻动,一边让度由低到高然后又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如此这般无数的复。

“唱火”不但要考验制茶者的功力,还要考验制茶都的毅力。那年,读高中,课余跟公社报道组搞报道,在报道组长叶老师房间喝到了“客家茶王”送给他的茶叶,那才真好茶呢,记得叶老师冲泡茶的时候,那一个十多平方的房间,溢满芬芳的茶味,拿起杯子轻嘬一,那甘香之味就真沁我的五脏六腑,让我全都有种说不出来的舒畅,只喝一小杯,老半天喉咙还甘凉甘凉的,打个嗝,还充满茶的芳香。

叶老师告诉我,他是看了我的才,把我当作他的“得意门生”,才经常冲泡茶王送给他的靓茶给我喝,好让我出去采访途中免受喝之苦,否则就不会对我有此“遇”,那茶,当时价格在十五元一斤。记得那时,我一个学期的“伙食费”才五十元,那茶,可真是“天价”了。叶老师多次对我说,要想一辈子都能喝这么好的茶,就要努力,好好掌握好手中的笔。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要用笔杀出一条“路”让自己喝好茶。

“半艺半医走江湖,边为照相边行医”的那几年时光,我深入过几个纯客家镇的许多山村,结识过许多“茶王”,想跟他们学习制茶手艺,他们都委婉地拒绝了,说我如何也没有他们的“定力”,无法做出他们那样的好茶,因为他们的“唱火”过程是六至八小时。

倒也真的让他们“不幸言中”,在我后来的生道路中,有过五年专业茶农和近十年“半专业茶农”的经历,直到现在,我的庄园果地,也都不乏茶树。不过,无论茶叶的质地怎样好,都无法制出他们那样的好茶来。我的“唱火”,不管怎样下决心,都只“唱”到两三个小时就“浅尝辄止”了。

八十年代,我“荣升”了“计生游击队长”,老家混不下去,就来到沿海侨乡的一个山区镇承包了一茶园。原以为自己掌握了制茶技术,可以一展手,将茶叶卖个好价钱。但是,当我满心欢喜地采茶制好,写了一个“顶芽叶,精心制作,生津止喝,益寿延年”的牌子,挑到集市去卖的时候,竟然无问津。原来,那时节,这一带的民众,完全都喝红茶,极少喝绿茶,这样,要是有我的“生意”才怪呢!

“客家茶经”变了歪和尚经,“客家茶趣”自讨没趣,无奈之下,只好从学起,重新学习红茶的制作工艺。每一种工艺,由生手到熟手,由外行到内行,都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从中,我尝尽了制茶的甘苦。

红茶的工艺流程是采摘——做青——揉捻——发酵——烘干——辉火。每一道工序都要掌握好,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除采摘可以比做绿茶马虎点外,其他的都比做绿茶复杂得多。做青有晾青和晒青两种方法,目的是去掉茶叶的份,使茶叶化便于揉捻型。揉捻之后就要进行发酵,发酵相当讲究,过之与不足都影响红茶的质地,发酵不足,红茶的汤不红亮,发酵过之,茶味带了淡淡的猪潲味,难以入。烘干相当辛苦,如果遇雨天,无太的“东风”可借,要将将全的红茶烘干,土法马的烘干设备,一天最多能烘三十来斤。与绿茶制作一样,红茶也得有加香,也就是“唱火”或称为“辉火”的过程,否则连一点香都没有。“辉火”的过程也很重要,“辉火”不足则茶无香味,“辉火”过之则“臭火味”,一样决定着红茶制作的败。

为了生计,我与妻复试验,尽快地掌握了红茶的制作工艺,适应了在红茶地区的茶叶生产与售。十多年的专业半专业的茶叶生涯中,我掌握了除黑茶、白茶以外的各种茶叶的制作工艺,为可以混饭吃的茶叶内行。

不久前,我们一行十余到一个有名的茶叶产区“红旅游”。期间,导游把我们带一间“茶馆”去“导购”。导购小拿出一种一级“乌龙茶”让我们品尝,我一看就觉得不对劲,一尝更觉得不对劲。后来,导购小又冲泡了特级和“极品乌龙茶”让我们品尝,我尝了之后,觉得是与自己十多年前制作的红茶相似之极,加导购小开出的价格贵得出奇,无奈之下,我就婉转谢绝了她的导购,为团友避免了不应有的损失。

徜徉在景区商业街,一间接一间的店铺地向我们推“乌龙茶”,说他们的茶是如何如何的岩茶,如何如何的好。内行的我左看右看都觉得那茶极象我制作过十多年的红茶,而且做工相当粗糙,就说这茶卖相太难看了。有一间店主把我拉入内堂,说他有一批新近工采摘的精制乌龙茶,但价格要更贵。我抓了一撮看了看,再放几片入中咀嚼,只是摇,一言不发。

店主见我行为怪异,就问为何。我用了句古话回答:“君子不道之不是”。店主看似地道茶农,对我的话不能理解,一味追问他的“乌龙茶”怎么样。我淡淡一笑,极小声地说:“老哥哥,你这些哪是乌龙茶,你这只不过是地道的红茶,说白了,还是晒青红茶。”

这一下,店主是彻底折服了,向我树起大指:“兄弟,你真行,果真让你说对了,你老兄莫非是茶仙么?”

我听了,扑察一笑:“满腹辛酸无由诉,小子原本是茶农……”

店主呢喃着说:“好在几十年才遇你这么一个懂茶道的,要不然,这生意还真没有办法做了……”

正是:陆羽茶经难懂,拼将红茶作乌龙;过客匆忙四海去,有谁探究乌与红……

乌龙茶的传说

据说乌龙茶最早发源于福建省安溪县。传说,很早以前,安溪的深山里,住着一位猎人,名叫胡良。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一座山上长着一丛丛小树,枝叶墨绿葱茏,便随手摘下一枝,放在背篓中遮盖猎物,翻山越岭,直到太阳快下山才回到家中。回家后点火烧水,山风吹过,忽闻得一阵清香,接着收拾猎物时,发现清香来自背篓中的那枝树叶。胡良试着摘下几片叶子,用开水冲泡,喝到嘴里,不仅香醇,而且顿觉口舌生津,烦躁尽消,胡良心想这定是仙树。立即起身重返深山摘了一大捆枝叶回家,但用此叶泡水,却变得又苦又涩。胡良想了半天,为什么从同样的树上采来的枝叶,味道不一样呢?细想过后,悟出了一个道理来。原先采的枝叶经过大半天晒萎,产生的清香,因此决定摸索加工制作香茶的方法。经过反复试制,终于找到了采来叶子要经过晾晒、搓擦、炒烘等过程的制作香茶的途径。香茶制作成功后,流传四方,胡良的名字也随之广为传诵。照安溪的方言,“胡良”与“乌龙”语音相近,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出产的名茶称作“乌龙茶”,而名扬海内外。

龙井茶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铁观音的传说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庐山云雾茶的传说

江西省庐山出产云雾茶,香气清高滋味鲜爽,真是高山出名茶,名不虚传。

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于是一个跟头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竟是一片茶树。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如何采种。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那花果山虽好但没茶树,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众鸟听后说:”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往花果山飞去。多情鸟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跟着唱和。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一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碧螺春的传说

很早以前,东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种奇异的香气,人们误认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天,有位胆大勇敢、个性倔强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刚走到半山腰,确闻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惊奇,就朝山顶观看,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什么奇异怪物,为好奇心所驱,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来到山峰顶上,只见在石缝里长着几棵绿油油的茶树,一阵阵香味好像就从树上发出来的。她走近茶树,采摘了一些芽叶揣在坏里,就下山来,谁知一路走,怀里的茶叶一路散发出浓郁香气,而且越走,这股香气越浓,这异香薰得她有些昏沉沉。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从怀里取出茶叶,但觉满屋芬芳,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煞人哉!”,一边撮些芽叶泡上一杯喝起来。碗到嘴边,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满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润头清;三口下咽,疲劳消除。姑娘喜出望外,决心把宝贝茶树移回家来栽种。第二天,她带上锄头,把小茶树挖来,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脚下,加以精心培育。几年以后,茶树长得枝壮叶茂,茶树散发出来的香气,吸引了远近乡邻,姑娘把采下来的芽叶泡茶招待大家,但见这芽叶满身茸毛,香浓味爽,大家赞不绝口,因问这是何茶,姑娘随口答曰:“吓煞人香。”从此,吓煞人香茶,渐渐引种繁殖,遍布了整个洞庭西山和东山,采制加工技术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现今具有“一嫩三鲜”(即芽叶嫩,色、香、味鲜)特点,碧绿澄清,形似螺旋,满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至于吓煞人香怎么改名为碧螺春?据说是皇帝下江南时,品尝此茶,见其香气芬芳,味醇回甘,碧绿清澈,爱不释手,因“吓煞人香”茶名太俗,才赐名为“碧萝春”。以后因其形如卷螺,又称“碧螺春”了

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茉莉花的传说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386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