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绿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确保绿茶的品质,企业制定了严格的企业标准。本文将从品质、口感和文化三个方面探讨绿茶的企业标准。
一、品质标准
1. 原料标准
* 产地:绿茶的原料主要来自我国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优质茶区。
* 品种:绿茶的品种繁多,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 采摘时间:绿茶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春季,此时茶叶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最佳。
2. 加工标准
* 杀青:绿茶的加工过程包括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其中,杀青是关键环节,可以保持茶叶的绿色和口感。
* 揉捻:揉捻可以使茶叶的形状更加紧实,有利于冲泡。
* 干燥:干燥可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更加耐储存。
3. 质量标准
* 外观:绿茶的外观应为绿色、匀整、无杂质。
* 香气:绿茶的香气应清新、持久。
* 滋味:绿茶的滋味应鲜爽、回甘。
* 汤色:绿茶的汤色应为绿色、清澈。
二、口感标准
1. 香气
* 清新:绿茶的香气应清新、持久,让人回味无穷。
* 独特:不同品种的绿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如碧螺春的果香、龙井的豆香等。
2. 滋味
* 鲜爽:绿茶的滋味应鲜爽、回甘,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甘甜:部分绿茶品种具有甘甜的口感,如碧螺春。
3. 汤色
* 清澈:绿茶的汤色应清澈、透明,无杂质。
三、文化标准
1. 历史传承
* 历史悠久:绿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 文化底蕴:绿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茶道、茶艺等。
2. 品牌形象
* 独特性:企业应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高绿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社会责任: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表格:绿茶企业标准对比
项目 | 标准要求 |
---|---|
原料 | 产地:江苏、浙江、安徽等;品种: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采摘时间:春季 |
加工 | 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 |
质量 | 外观:绿色、匀整、无杂质;香气:清新、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绿色、清澈 |
口感 | 香气:清新、持久、独特;滋味:鲜爽、甘甜;汤色:清澈 |
文化 | 历史传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品牌形象:独特性、社会责任 |
总结
绿茶的企业标准涵盖了品质、口感和文化三个方面,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绿茶产品。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不断提升绿茶的品质和口感,传承和发扬绿茶文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绿茶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绿茶最新的国家标准是什么呢
绿茶最新的国家标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GB 31608-2023),该标准将于2024年9月6日正式实施。以下是对这一标准的详细解读:
一、标准概况
发布背景: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GB 31608-2023)。这是我国茶叶的首个强制执行的产品标准,对于规范茶叶市场、保护茶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直接或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茶叶产品,包括各类大包装茶叶、最小销售单元的小包装茶以及农贸市场、专卖店在售的散装或预包装茶叶产品。
二、术语和定义
茶鲜叶:从适制品种山茶科山茶属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上的新梢,作为各类茶叶加工的原料。
茶叶:以茶鲜叶为原料,采用特定加工工艺,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包括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及以上述茶叶为原料再加工的花茶、紧压茶、袋泡茶和粉茶。
新梢:自新芽生长点长出的枝、叶、芽,包括对夹叶、驻叶,茶树新梢是包含茶树当年新生长的枝、叶、芽。
三、技术要求
原料要求:原料应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不含非茶类夹杂物,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包括外形和内质两个项目。外形上,茶叶应具有正常的外形和色泽,符合所属茶类应有的品质特征;内质上,茶叶应具有正常的汤色、香气和滋味,符合所属茶类应有的品质特征,无异气、无异味。
污染物限量:茶叶中污染物限量指标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有规定,直接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污染物限量》(GB2762)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中对茶叶的动态管理要求。
农药残留限量: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具体来说,高频风险点农药如草甘膦(≤ 1mg/kg)、吡虫啉(≤ 0.5mg/kg)、克百威(≤ 0.02mg/kg)、水胺硫磷(≤ 0.05mg/kg)等应严格控制其限量。
食品添加剂:本标准明确茶叶与一般的食品不同,不应使用食品添加剂。
四、标准意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GB 31608-2023)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保障茶叶产品的食品安全、规范茶叶市场、保护茶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依据,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方法指南,为消费者提供了指引,有助于推动茶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综上所述,绿茶的最新国家标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GB 31608-2023),该标准从原料、感官、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对茶叶产品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旨在保障茶叶产品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稳定。
绿茶叶执行标准
1.中国绿茶的执行标准主要分为几个类别:
-国家标准《绿茶》(GB/T 14456-2017):此标准涵盖了绿茶的品种、产地、生产工艺、质量指标、包装、标志、存储和运输等方面的规定。
2.普洱市地方标准《普洱绿茶》(DB53/T 1015-2017):该标准专门针对云南普洱市境内茶叶生产企业生产的普洱绿茶,明确了茶叶的品种、质量指标、生产工艺、陈化要求以及包装标准。
3.国家卫生标准《茶叶》(GB 2762-2017):该标准规定了茶叶中允许的农药残留限量和重金属含量限量,旨在确保茶叶的食品安全性。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GB 2763-2019):此标准设定了茶叶中各类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以保障茶叶的食品安全。
简述绿茶企业制定标准的程序
GB/T14456.1-2008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质量(品质)等级审评方法和判定依据
绿茶生产企业在执行GB/T14456.1-2008绿茶①标准时,因该标准未制定如同GB/T14456.2-2008绿茶②中详细的质量(品质)等级。就认为GB/T14456.1-2008绿茶①没有产品质量(品质)等级要求?没有质量(品质)等级审评方法和判定依据?其实是错误的。
一、GB/T14456.1-2008绿茶①已经明确对绿茶质量(品质)等级审评方法,依据,有以下规定:
(1)GB/T14456.1-2008绿茶①4.1.1规定:各品名、花色、等级的产品应符合该产品标准。
(2)GB/T14456.1-2008绿茶①5.2感官品质检验按照SB/T10157茶叶感官审评方法③的规定执行。
(3)GB/T14456.1-2008绿茶①6.2.1出厂检验项目:感官品质、水分、碎末茶和净含量。
二、茶叶感官审评是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SB/T10157-93-3定义③)
(GB/T23776-2009-3术语和定义④)
(1)茶叶审评方法
在GB/T14456.1-2008绿茶①标准中规定感官品质检验按照商业行业标准S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③执行,GB/T14456.1-2008绿茶①标准颁布执行后,国家又颁布最新的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④。
(2)茶叶感官审评茶叶质量(品质)的依据:
按照S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③中9项,10项,11项规定以标准样⑤、或成交样⑥相应品级的色、香、味等品质要求为依据对茶叶质量(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根据绿茶等级判定原则计算结果,再作出茶叶质量(品质)等级判定。
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原则,也可以按照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④6.1.1级别判定。对照一组标准样⑤,对茶叶质量(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根据绿茶等级判定原则计算结果,再作出茶叶质量(品质)等级判定。在GB/T23776-2009-6审评结果与判定中
④,有比
S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③更详细茶叶质量(品质)
等级判定方法。也可以采用品质感官记录,对各品质因子情况进行汇总,并计算出茶叶质量(品质)等级。
三、理化指标检验和感官审评密不可分共同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绿茶经过GB/T14456.1-2008绿茶①4.2项理化指标、4.3项卫生指标只能够鉴定并判定绿茶产品质量是否卫生安全,但是无法鉴定茶叶质量(品质)的高低。所以国家制定一系列的SB/T10157-93感官审评方法③、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④、GB/T14487-2008感官审评术语⑦,通过对照标准样⑤、或成交样⑥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因子进行审评汇总计算,从而达到鉴定,判定茶叶质量(品质)等级的目的。
四、感官审评的法定要求和技术支持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制定的《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⑧要求茶叶生产企业必须配备食品检验员和评茶员⑧或评茶师作为茶叶生产许可证获证条件,缺一不可。必须由评茶员或评茶师做茶叶感官审评,鉴定茶叶质量(品质)工作。
五、感官审评的结果和表现形式
通过对照标准样⑤、成交样⑥级别或者根据绿茶等级判定原则计算结果为评判依据,再作出茶叶质量(品质)等级判定。经过茶叶感官审评后专业评茶员,评茶师就可以对绿茶质量(品质)的高低作出判定,其判定结果就通过茶叶等级区分出来,出厂检验合格后并标示在产品包装标签上。
六、GB/T14456.1-2008绿茶①标准的制定真正体现国家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全国绿茶品种数百个,系列产品分类近万个,如果国家标准要精心编制,细分制定标准,将堪比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所以GB/T14456.1-2008绿茶①标准体现了坚持企业为主原则,提高标准的适用性。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贴近经济,紧跟市场,服务企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使企业成为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主力军。
(2)GB/T14456.1-2008绿茶①标准的质量(品质)等级标示后更容易保证茶叶质量安全,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尊重消费者,更容易让企业合法赢得细分市场。
七、结论
综上所述,得出GB/T14456.1-2008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对绿茶的产品质量(品质)等级是有要求、有审评方法、有判定依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