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作为我国国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绿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深受茶友们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绿茶的世界,揭开绿茶品种的神秘面纱。
一、绿茶的分类
绿茶按照产地、形状、制作工艺等不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按产地分类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产于江苏苏州,具有“春山如碧,茶香如螺”的美誉。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以其白毫显露、香气清幽而闻名。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形似瓜子,故名瓜片。
2. 按形状分类
炒青绿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采用炒制工艺。
晒青绿茶:如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采用晒制工艺。
蒸青绿茶:如日本抹茶、中国煎茶等,采用蒸制工艺。
3. 按制作工艺分类
杀青:通过高温破坏酶的活性,保持茶叶的绿色。
揉捻:使茶叶卷曲,增加茶叶的香气。
干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提高茶叶的保质期。
二、绿茶的品种
1. 西湖龙井
产地:浙江杭州
特点: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香气清幽,滋味鲜爽。
冲泡方法:使用透明玻璃杯,用80℃左右的水冲泡。
2. 碧螺春
产地:江苏苏州
特点:外形卷曲如螺,色泽嫩绿,香气清幽,滋味鲜爽。
冲泡方法:使用透明玻璃杯,用80℃左右的水冲泡。
3. 黄山毛峰
产地:安徽黄山
特点:外形细小如针,色泽嫩绿,香气清幽,滋味鲜爽。
冲泡方法:使用透明玻璃杯,用80℃左右的水冲泡。
4. 六安瓜片
产地:安徽六安
特点: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香气清幽,滋味鲜爽。
冲泡方法:使用透明玻璃杯,用80℃左右的水冲泡。
三、绿茶的冲泡方法
1. 选水:选用纯净、无污染的水,如山泉水、矿泉水等。
2. 选茶具:选用透明玻璃杯或瓷杯,以便观赏茶叶在水中的舞动。
3. 水温:使用80℃左右的水冲泡,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茶叶的口感。
4. 冲泡时间:根据茶叶的品种和泡茶者的口味,调整冲泡时间。一般绿茶的冲泡时间为2-3分钟。
四、绿茶的保健功效
1. 抗氧化: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
2. 降血压:绿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 减肥:绿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减肥。
4. 抗菌消炎: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预防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疾病。
绿茶作为我国茶文化的瑰宝,品种繁多,口感独特。了解绿茶的品种知识,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还可以带来健康和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绿茶的世界,感受绿茶的魅力吧!
超全绿茶基础知识,绿茶分类
超全绿茶基础知识,绿茶分类
绿茶知识大全
绿茶的分布
绿茶产区遍布半个中国,各个茶产区几乎都生产绿茶。北到甘肃、山东、陕西,南到海南和宝岛台湾,其他还包括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涵盖了南方诸省区。
绿茶的不同分类方法
外形:直条形、针形、卷曲形、单劳针形、扇形。
杀青和干燥方式:蒸需绿茶、炒青绿茶、洪青绿茶、晒青绿茶。
产地: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品质:名优绿茶、大宗绿茶。
加工方式:机制绿茶、手工绿茶。
季节:春茶:3—5月、夏茶:5—8月、秋茶::8一9月。
创制时间:历史名茶、现代名茶。
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绿茶存储条件
温度:绿茶的最佳存储条件为<5℃。
密封:氧化反应导致茶叶裂变。
湿度:环境相对湿度≤60℃。
避光:绿茶应避光存储。
含水量:干茶含水量控制在6%~7%一下。
绿茶入门级知识大全
绿茶入门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绿茶?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
2、绿茶的产地
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3、绿茶的功效
防癌抗癌/延缓衰老/抗病毒菌/提神醒脑/抑制疾病/缓解疲劳/护齿明目/美容护肤/利尿解乏/减肥降脂。
4、绿茶的保存
保存绿茶要注意:低温/密封/避光/避异味。
5、注意事项
不喝头遍茶/不空腹喝茶/少喝新茶/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忌喝隔夜茶/忌用绿茶服药。
绿茶的分类
一、绿茶
1、晒青绿茶
滇青、川青、陕青
2、炒青绿茶
长炒青(眉茶):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
圆炒青(珠茶):平炒青/泉岗辉白/涌溪火青
扁炒青(细嫩炒青):龙井/旗枪/大方/碧螺春
3、蒸青绿茶
玉露、阳羡茶、仙人掌茶
4、烘青绿茶
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湘烘青/川烘青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敬亭绿雪/华顶云雾
二、常见的绿茶评审术语
外形评语
1、细紧
条索细,紧卷完整,用于上档条形绿茶。
2、细长
紧细苗长,用于上档条形绿茶。
3、紧结
茶叶卷紧结实,其嫩度稍低于细紧,多用于中,上档条形茶。
4、重实
茶叶以手权衡有沉重感,用于嫩度好、条索紧结的上档茶。
5、扁片
粗老的扁形片茶,扁片常出现在扁茶中。
6、扁瘪
茶叶呈扁形,质地空瘪瘦弱,多见于低档茶与朴片茶。
7、糙米色
嫩绿微黄的颜色。
8、嫩匀
细嫩,形态大小不一致,多用于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9、嫩绿
浅绿新鲜,似初生柳叶的颜色,富有生机。
10、匀净
大小一致,不含梗朴及夹杂物,常用于采、制良好的茶叶,也用于叶底审评。
11、陈暗
色泽失去光泽变暗,多见于陈茶或失风受潮的茶叶,也用于汤色、叶底审评。
12、扁平光滑
茶叶外形扁直平伏,光洁平滑,为优质龙井茶的主要特征。
13、肥嫩
芽叶肥,锋苗显露,叶肉丰满不粗老,多用于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14、肥壮
芽叶肥大,叶肉厚实,形态丰满,多用于大叶种制成的各类条形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15、枯黄
色黄无光泽,多用于粗老绿茶。
16、银灰
茶叶呈浅灰白色,而略带光泽,多用于外形完整的多茸毫。毫中隐绿的高档烘青型或半烘半炒型名优绿茶。
17、墨绿
干茶色泽呈深绿色,有光泽,多见于春茶的中档绿茶或炒制中茶锅上油太多所致。
18、绿润
色绿鲜活,富有光泽,多用于上档绿茶。
19、短碎
茶条碎断,无锋苗,多因条形茶揉捻或扎切过重所致。
20、卷曲
茶条呈螺旋状弯曲卷紧。
21、粗老
茶叶叶质硬,叶脉隆起,已失去萌发时的嫩度,用于各类粗老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22、粗壮
茶身粗大,较重实,多用于叶张较肥大、肉质尚重实的中下档茶。
23、毛糙
茶叶外形粗糙,不够光洁,多见于制作粗放之茶,如眉茶精制过程中,不经辉炒的茶叶,就显得毛糙。
24、松散
外形松而粗大,不成条索,多见于揉捻不足的粗老长条绿茶。
二、香气评语
1、嫩香:
柔和、新鲜幽雅的毫香茶,多用于原料幼嫩、采制精细的高档绿茶。
2、清香:
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气,多用于高档绿茶。
3、板栗香:
又称嫩栗香。似熟板栗的甜香,多见于制作中火功恰到好处的高档绿茶及个别品种茶。
4、季节香:
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秋茶香。
5、清高:
清纯而悦鼻,多见于杀青后,经快速干燥的高档烘青和半烘半炒型绿茶。
6、浓郁:
香气高锐,浓烈持久。
7、高火香:
炒黄豆似的香气。干燥过程中温度偏高制成的茶叶,常具有高火香。
8、纯正:
香气正常、纯正,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9、烟焦气/味:
茶叶被烧灼但未完全炭化所产生的味道,多见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释放出的烟焦气味在制茶叶时被吸收所致,也用于滋味审评。
10、老火:
焦糖香/焦糖味。常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而产生,也用于滋味审评。
11、酸馊气:
香气异味。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在红茶初制中制作不当的部分,尾茶可发生酸馊气。
12、平和:
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13、纯和:
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14、生青:
如青草的生腥气味,因制茶过程中鲜叶内含物缺少必要的转化而产生,多见于夏、秋季的粗老鲜叶用滚筒杀青机所制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15、陈气/味:
香气滋味不新鲜,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也用于滋味审评。
16、足火香:
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常见于干燥温度较高的制品。
17、陈闷:
香气失鲜,不爽。常见于绿茶初制作业不及时或工序不当,如二青叶摊放时间过长的制品。
18、水闷气/味:
陈闷沤熟的令人不快的气味,常见于雨水叶或揉捻叶闷堆不及时干燥等原因造成,也用于滋味审评。
三、汤色评语
1、明亮
茶汤清澈透明,叶底鲜明,色泽一致,也用于叶底审评。
2、鲜明
新鲜明亮,也用于叶底审评。
3、清澈
洁净透明,多用于高档烘青绿茶。
4、黄亮
颜色黄而明亮,多见于香气纯正、滋味醇厚的上、中档绿茶或存放时间较长的名优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5、黄绿
色泽绿中带黄,有新鲜感多用于中、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6、嫩黄
浅黄色,多用于干燥工序火温较高或不太新鲜的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7、红汤
绿茶汤色呈浅红色,多因制作技术不当而造成。
8、浑浊
茶汤中有较多的悬浮物,透明度差,多见于揉捻过度或酸、馊等不洁净的劣质茶。
四、滋味评语
1、青涩
味生青,涩而不醇,常用于杀青不透的夏、秋季绿茶。
2、苦涩
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夏、秋季制作的大叶种绿茶。
3、味鲜
味道鲜美,茶汤香味协调,多见于高档绿茶。
4、柔和
滋味温和用于高档绿茶。
5、鲜爽
鲜美爽口有活力。
6、收敛性
茶汤入口后口腔有收紧感。
7、生味
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杀青不透的绿茶。
8、清淡
茶味清爽柔和,用于嫩度良好的烘青型绿茶。
9、火味
干燥工序中锅温或烘温太高,使茶叶中部分有机物转化而产生似炒熟的黄豆味。
10、粗涩
滋味粗青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的低档茶,如夏季的五级炒青茶,香气粗糙,滋味粗涩。
11、醇厚
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12、清爽
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13、平淡
味淡平和浓强度低。
14、浓厚
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
15、醇正
味道纯正厚实。
16、鲜浓
茶味新鲜浓爽。
17、生涩
味道生青涩口。
18、鲜醇
鲜爽甘醇。
19、辛涩
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绿茶。
20、熟味
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名优绿茶。
21、浓醇
味浓而醇正。
五、叶底评语
1、鲜亮
色泽新鲜明亮,多见于新鲜、嫩度良好而干燥的高档绿茶。
2、绿明
绿润明亮,多用于高档绿茶。
3、柔软
细嫩绵软,多用于高档绿茶。
4、红蒂
茎叶基部呈红色,多见于采茶方法不当或鲜叶摊放时间过长以及部分紫芽种制成的绿茶。
5、青暗
色暗绿,无光泽,多见于夏、秋季的粗老绿茶。
6、青张
叶底中夹杂色深较老的青片。多见于制茶粗放、杀青欠匀欠透。老嫩叶混杂、揉捻不足的绿茶制品。
7、花青
叶底蓝绿或红里夹青,多见于用含花青素较多的紫芽种制成的绿茶。
8、生熟不匀
鲜叶老嫩混杂、杀青程度不匀的叶底表现如在绿茶叶底中存在的红梗红叶、青张与焦边。
9、芽叶成朵
芽叶细嫩而完整相连。
10、红梗红叶
绿茶叶底的茎梗和叶片局部带暗红色。多见于杀青温度过低未及时抑制酶活性,致使部分茶多酚氧化成水不溶性的有色物质,沉积于叶片组织中。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六大茶类基本知识如下:
1、红茶,以冲泡后的茶汤和叶色都为红色得名。
2、绿茶,是中国的第一大茶类。
3、白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属于轻微发酵茶。
4、黑茶,成品茶呈现黑色,属于后发酵茶。
5、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
6、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其别名为乌龙茶。
部分茶类的介绍
1、绿茶红茶
六大茶类中包括红茶和绿茶,其中红茶是中国的第二大茶类,以冲泡后的茶汤和叶色都为红色得名,要经过发酵等工艺制作而成,主要品种有祁门红茶等,而绿茶是中国的第一大茶类,其茶汤和叶色都为绿色,不经过发酵。
2、白茶黑茶
六大茶类中包括白茶和黑茶,其中白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在制作过程中不经过杀青或者揉捻,只经过晒青和干燥,而黑茶的成品茶呈现黑色,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地在我国的湖南、陕西、安徽等地方。
3、黄茶青茶
六大茶类中包含黄茶和青茶,其中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主要品种有君山银针、霍山黄芽、雅安黄茶等,而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其别名为乌龙茶,是经过采摘、摇青、炒青、揉捻以及烘焙等工艺制作而成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