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揉捻的手法(绿茶揉捻的手法有哪些)

提起绿茶,我们总能联想到它清新、爽口的口感和那独特的绿色。而绿茶之所以能散发出如此迷人的风味,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制作工序——揉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绿茶揉捻的手法,感受这古老技艺的魅力。

一、绿茶揉捻的重要性

在绿茶的制作过程中,揉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影响着茶叶的形状和色泽,还直接关系到茶叶的香气和口感。通过揉捻,茶叶内部的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得以充分释放,从而使茶叶具有鲜爽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

二、绿茶揉捻的手法

1. 手工揉捻

* 手法一:圆揉法

圆揉法是绿茶揉捻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茶叶平铺在揉捻槽内,厚度约为3厘米。

(2)双手握住揉捻槽两侧,用掌根向下压,使茶叶紧贴揉捻槽。

(3)在揉捻槽内旋转揉捻槽,使茶叶在槽内翻滚、摩擦。

(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茶叶揉至所需程度。

* 手法二:压揉法

压揉法是一种较轻柔的揉捻手法,适用于品质较高的绿茶。具体操作如下:

(1)将茶叶平铺在揉捻槽内,厚度约为2厘米。

(2)双手握住揉捻槽两侧,用掌根轻轻向下压,使茶叶紧贴揉捻槽。

(3)在揉捻槽内旋转揉捻槽,使茶叶在槽内翻滚、摩擦。

(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茶叶揉至所需程度。

2. 机械揉捻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揉捻逐渐成为绿茶生产的主流。机械揉捻具有生产效率高、揉捻均匀等优点。常见的机械揉捻机有揉捻槽式、揉捻筒式等。

三、绿茶揉捻的注意事项

1. 温度控制

揉捻过程中,茶叶的温度应控制在30℃~4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2. 水分控制

揉捻前,茶叶的水分含量应在70%~80%之间。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揉捻效果。

3. 揉捻时间

揉捻时间应根据茶叶品种、揉捻手法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手工揉捻需30~40分钟,机械揉捻需10~20分钟。

4. 揉捻程度

揉捻程度应根据茶叶品种和揉捻目的进行调整。揉捻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四、绿茶揉捻的演变

自古以来,绿茶揉捻手法一直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手工揉捻到现在的机械揉捻,绿茶的制作工艺日益完善。以下是绿茶揉捻演变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节点:

1. 唐代

唐代是绿茶揉捻技艺的雏形阶段。当时主要采用手工揉捻,揉捻手法简单。

2. 宋代

宋代是绿茶揉捻技艺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出现了多种揉捻手法,如圆揉法、压揉法等。

3.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绿茶揉捻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揉捻槽式、揉捻筒式等机械揉捻机。

4. 现代

现代,绿茶揉捻技艺已相当成熟。机械揉捻成为主流,揉捻效果更加稳定。

五、总结

绿茶揉捻是绿茶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揉捻,茶叶得以展现出独特的风味和品质。了解绿茶揉捻的手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绿茶的美味,还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古老技艺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绿茶的世界,探寻这神秘面纱下的奥秘吧!

绿茶加工中如何进行“揉捻”

揉捻的目的,一是初步做形,二是使叶细胞破碎,提高成品茶的滋味浓度。在绿茶加工中,除少数名优绿茶外,揉捻一般是不可缺少的工序。揉捻的技术要点是:①“老叶热揉,嫩叶冷揉”。老叶叶质差,在叶温较高的情况,可塑性好,热揉有利于成条。嫩叶叶质好,杀青叶冷却后揉捻,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色泽和香气。②加压掌握“轻、重、轻”。为防止茶条松散和扁条碎末茶产生,加压要遵循“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不加压”的原则。一般加压与松压的时间比例是2∶1或3∶1,如加压10分钟,松压5分钟,或加压15分钟,松压5分钟。③揉捻时间和投叶量要适宜。揉捻时间嫩叶可相对短一些,老叶要长一些;投叶量与揉筒容积密切相关,由于嫩叶容重大,老叶容重小,嫩叶可适当多投,老叶少投。以炒青绿茶为例,采用55型揉捻机,一、二级鲜叶,一般投叶量在30~35千克,揉捻40~45分钟。揉捻程度要求成条率在80%以上,叶细胞组织破坏率为45%~55%。

崂山绿茶的制作工艺

揉捻的目的是为了使叶细胞组织破碎、芽叶卷曲形成条索。揉捻时,揉捻叶在揉桶里受到两个平面间压力以及揉盘、桶壁及芽叶相互间的摩擦力的综合作用,茶汁溢出,叶片的柔软性、可塑性及粘性增加,利于成条。做名特优绿茶时一般采用手工揉捻,加工大宗绿茶时均采用机械揉捻。一般采用45型揉捻机,每次投叶量为15kg左右。揉捻机转速则以45~55r/min为好。揉捻时加压遵守轻-重-轻,时间掌握在30~60min左右。一般1~2级鲜叶,揉捻时间为30min,压力调节为无压5min,轻压20min,无压5min;3级原料揉捻时间为:35min,压力调节为无压5min,轻压10min,中压15min,无压5min。揉捻合适的茶叶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摸后有粘湿的感觉,且揉捻叶紧结而成条率达60%~80%以上。

揉捻后的茶叶需要用解块分筛机进行解块。1~2级茶叶,揉捻后即解块筛分。4~5级茶叶解块筛分后,头子进行复揉。干燥不仅蒸发叶片的水分,而且发生一系列热化学变化,形成茶叶特有的色、香、味、形。干燥主要包括蒸发水分、热化学变化、完善外形3个密不可分的阶段。干燥方法不同又分为烘青与炒青两种加工工艺。烘青的特点是外形好,色泽好,但香气稍逊色一些,而炒青的优点则是香气好,外形与色泽稍差。所以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采用半烘半炒工艺。

先采用自动烘干机进行烘干,进风温度110℃~120℃,摊放厚度约2~3cm,每隔3min翻1次,以散失水分青气,待茶条6~7成干时,不粘手时,可以进行搓条、理条提毫,利于成形。时间约15~20min。二青叶烘干摊凉后,在锅式炒干机上进行炒干,每锅投叶量10kg左右,锅温100~110℃,炒至茶叶含水率为5%,用手捻茶叶能成为粉末即可出锅,一般时间为40~60min。(一)品种。

黄山群体种、鸠坑种、祁门种、龙井43、福鼎大白茶等中小叶抗寒性较强的优良品种。

(二)立地条件。

要求选择背风向阳的半山坡或丘陵地,坡度在30°以下,土壤pH值4.5至6.8,土质深厚肥沃的花岗岩母岩棕壤土,有机质含量大于1.0%,土层厚度不低于60 cm,地下水位在100cm以下。

(三)栽培技术。

1.播种:采用单行或双行种植,每穴5至6粒种,出苗后定3至4株健壮苗。

2.茶苗栽植:茶苗栽植的最佳时间为3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适当深栽,栽后浇足定根水,并进行保墒。

3.新茶园种植适当密植、矮化、适当深栽,以提高茶树的抗旱与抗寒力。

4.幼龄茶园管理:“以采代剪,培养茶蓬”。

越冬管理:主要采取“培土”或“打小弓棚法”。

5.投产茶园管理“浇水,除大旱和追肥后及时浇水外,每年须浇好“催芽”、“润肥”、越冬水。

(四)采摘分级。

1.采摘时间:每年4月中下旬至9月底为采摘期。

2.采摘要求:

(1)卷曲绿茶:

特级鲜叶: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要求一芽一叶占总量16%至20%。芽长于叶或芽叶等长,大小均匀一致,色泽鲜绿,不得带蒂,无病叶、紫叶、鱼叶或红叶。

一级鲜叶: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初展,要求一芽二叶占36%至50%,芽叶等长,大小基本一致,色泽新鲜,芽叶完整,无病叶、紫叶、鱼叶、红叶。

二级鲜叶:为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或对夹二、三叶,要求一芽二叶占21%~35%,色绿匀净,无杂质、病叶、紫叶、鱼叶、红叶。

三级鲜叶:为无芽或对夹三、四叶,要求色绿匀净,无杂质、病叶、紫叶、鱼叶、红叶。

(2)扁形绿茶:

特级鲜叶:一芽一叶初展为主。

一级鲜叶:一芽一叶为主、一芽一叶初展占10%芽叶等长,大小基本一致,叶间距短,叶与梗夹角小,色泽新鲜,芽叶完整,无病叶、紫叶、鱼叶、红叶。

二级鲜叶:一芽一叶为主、一叶为主不超过30%,要求色绿匀净,叶间距短,叶与梗夹角小,无杂质、病叶、紫叶、鱼叶、红叶。

三级鲜叶:一芽二叶或三叶初展、三叶不超过30%,不得色绿匀净,无杂质、病叶、紫叶、鱼叶、红叶。

3.采摘方法:提手采,不应捋采或抓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

(1)卷曲形:摊青→杀青→揉捻→二青→做形烘干→提香→包装→入库。

(2)扁形:摊青→杀青→理条→做形(压扁)→辉干→包装→入库。

2.工艺要求:

茶鲜叶必须进行摊凉,摊放厚度不超过5cm,鲜叶失水率应控制在15%至20%之间。杀青投叶要均匀,应遵守“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多抛少闷;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选择不同的杀青工具、温度和时间。做形时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则调整温度,进行理条、整形。卷曲茶机械揉捻时,投叶量以杀青叶占揉捻筒容积的85%为宜,掌握的原则是:轻—重—轻原则,即嫩叶轻压轻揉,老叶重压长揉,嫩叶冷揉,老叶温揉;扁茶辉锅锅温为70℃至80℃左右,手法是抖、搭、推、磨相结合。

(六)质量特色。

1.感官指标:

(1)卷曲茶:

外形:条索卷曲、细紧、匀整;不同级别茶叶色泽从翠绿到墨绿,但不得枯黄、断碎。内质:香气高,从嫩栗香到尚纯;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但不得浑浊;滋味醇、无异味;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绿。

(2)扁形茶:

外形:外形扁平,不同级别茶叶从光滑到扁平;色泽从嫩绿到黄绿,匀整洁净。内质:香气高,从嫩香到纯正;滋味醇,无异味;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亮。

2.理化指标:

水浸出物≥37%(m/m),粗纤维≤16.0%(m/m);对特级和一级崂山绿茶,氨基酸≥3%(m/m)。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崂山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各地质检部门开始对崂山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措施。

绿茶揉捻的作用有哪些

绿茶揉捻是绿茶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绿茶的品质和口感有着重要的影响。揉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破坏细胞结构:揉捻过程中,茶叶在外力作用下,叶片内的细胞结构被破坏,有利于茶汁的溢出,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解在水中,提高茶汤的浓度和滋味。

促进氧化:揉捻过程中,茶叶中的酚类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使茶叶呈现出黄绿色或墨绿色。同时,氧化过程也有助于提高茶叶的香气。

塑造茶叶形状:揉捻过程中,茶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形成卷曲、螺旋等不同形状,这既有利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的均匀受热,也有利于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展开,使茶叶的外形更加美观。

提高茶叶品质:揉捻过程中,茶叶中的部分水分被挤出,使茶叶的含水量降低,有利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的干燥。同时,揉捻过程中茶叶中的一部分苦涩成分被挤出,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口感。

促进茶叶内含物的交流:揉捻过程中,茶叶中的内含物在叶片内外进行交流,有利于茶叶中的各种成分充分融合,提高茶叶的品质。

增加茶叶的香气:揉捻过程中,茶叶中的香气成分得到释放,使茶叶的香气更加浓郁。同时,揉捻过程中茶叶中的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香气物质,使茶叶的香气更加丰富。

总之,绿茶揉捻是绿茶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对绿茶的品质、口感、香气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揉捻,可以使绿茶的色、香、味、形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现,提高绿茶的整体品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1725.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