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为啥没茶香(为什么绿茶没有香味)

茶叶,作为我国的国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绿茶以其独特的色泽、香气和味道,深受茶友们的喜爱。有些茶友在品鉴绿茶时,却发现绿茶似乎没有茶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绿茶的神秘面纱,探讨一下“绿茶为啥没茶香”这个问题。

一、绿茶的制作工艺

要了解绿茶为啥没茶香,首先要了解绿茶的制作工艺。绿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和干燥四个步骤。

1. 采摘:绿茶的采摘标准通常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时节为春季。

2. 杀青:杀青是绿茶制作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茶叶发酵。杀青方法有炒青、蒸青、微波杀青等。

3. 揉捻:揉捻可以使茶叶细胞破裂,释放出茶香,同时使茶叶形成条索状。

4. 干燥:干燥是绿茶制作工艺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保持干燥。

二、绿茶为啥没茶香的原因

1. 采摘时机:绿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时节为春季。春季的茶叶虽然品质较高,但茶香并不浓郁。这是因为春季气温较低,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含量较低。

2. 杀青方法:绿茶的杀青方法有炒青、蒸青、微波杀青等。炒青杀青的茶叶茶香较浓郁,而蒸青和微波杀青的茶叶茶香相对较弱。

3. 揉捻程度:揉捻程度越高,茶叶细胞破裂越严重,茶香释放越充分。但揉捻程度过高,茶叶中的香气物质会被破坏,导致茶香减弱。

4. 干燥方式:干燥方式对绿茶的茶香也有一定影响。炒青杀青的茶叶在炒青过程中,茶叶中的香气物质会被炒出,茶香较浓郁。而蒸青和微波杀青的茶叶,由于干燥过程中香气物质损失较多,茶香相对较弱。

5. 储存条件:绿茶的储存条件也会影响茶香。储存不当的绿茶,如受潮、受热等,茶香会减弱甚至消失。

三、如何挑选有茶香的绿茶

1. 选择知名品牌:知名品牌的绿茶质量有保障,茶香较浓郁。

2. 关注产地:不同产地的绿茶茶香特点不同。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产自江南地区的绿茶,茶香较浓郁。

3. 观察茶叶外观:茶叶外观饱满、色泽鲜绿的绿茶,茶香较浓郁。

4. 闻香识茶:挑选绿茶时,可以先闻一闻茶叶的香气,选择香气浓郁的绿茶。

绿茶为啥没茶香?其实,这主要是由于绿茶的制作工艺、采摘时机、杀青方法、揉捻程度、干燥方式和储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挑选到茶香浓郁的绿茶。品茗也是一种享受,即使绿茶茶香不浓郁,只要用心品味,也能感受到绿茶的独特韵味。

项目 描述
采摘时机 春季
杀青方法 炒青、蒸青、微波杀青
揉捻程度 轻揉、中揉、重揉
干燥方式 炒干、烘干、晒干
储存条件 干燥、阴凉、通风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绿茶的制作工艺和影响因素。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绿茶,品味绿茶的独特韵味。

冷藏后的绿茶如何才能恢复茶香

冷藏后的绿茶香气减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冷藏时,茶叶需要妥善保存以保持其香气。首先,将茶叶放入密封的茶罐,用多层聚乙烯袋包裹,然后放入冰箱冷冻室。饮用前,先将茶叶在室温下放置1-2小时,再进行提香处理。

提香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以尝试将约50-70克茶叶倒入微波炉专用器皿,加热60-80秒后取出,自然冷却。或者,使用小火在锅中慢炒冷藏的茶叶,大约100克左右,炒至65℃后即可停止,这种方法也能有效恢复茶叶的香气。微波炉的这个新用途,不仅能加热食物,还能让冷藏茶焕发活力。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其他提香技巧,但微波炉和锅炒的方法更为实用,得到了家庭用户的广泛认可。许多用户反馈,这些方法能有效提升冷藏茶叶的香气,让茶香更加浓郁。所以,只要正确处理,冷藏后的绿茶也能恢复其原有的香气魅力。

江西这3种茶真可怜!在当地口碑一绝,为啥在国内没有存在感

提到江西,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不是景德镇瓷器就是婺源的油菜花田。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除了瓷器和旅游资源,江西的茶文化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的。

自古以来,江西作为我国的产茶大省,是受公认的优良产茶区,自然是名茶迭出。

并且江西的茶,也曾作为江西的一张名片,惊艳过世界。

那为什么如今江西茶在国内的存在感并不高呢?

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营销不给力,明明是优质好茶,茶叶产量也很高,却打不开市场,在国内知名度也不大;

其二是没有自己的主打品牌,甚至逐渐沦为一些名茶的“代工厂”,实在令人唏嘘呀!

好茶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江西这3款曾经惊艳世界,如今却无人欣赏的可怜茶。

第一、狗牯脑茶

狗牯脑茶这个名字特别有意思,因为它产于遂川县的狗牯脑山,而这个山的形状比较像狗头,所以取名“狗牯脑”山,所产茶也就随着山的名字叫了。

此茶又称狗牯脑石山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少当地人都很爱喝。

茶叶外形看上去特别秀丽,芽叶均匀鲜嫩,色碧又显嫩毫;茶汤澄澈明亮,滋味清醇香甜,香气高扬,清爽可口,是乃绿茶中的珍品也。

第二、婺绿

婺绿是指江西婺源所产的绿茶,婺源不仅风景优美,也是中国绿茶之乡。

婺源绿茶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便有过记载,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其外形匀嫩,纤细似眉,条形紧结又壮实,色泽灰绿光润;冲泡之后,汤色黄绿透亮,滋味浓厚回甘,茶香高扬。

素来以“色泽碧而天然,滋味香而馥郁,水叶清而润厚”的优秀品质著称。

第三、宁红

宁红是一款工夫红茶,产于江西修水县,历史比较悠久,在道光年间就已出现,宁红是历史上最早的支派,据说,祁红还由宁红的技艺试制而来的。有“宁州红茶,誉满神州”的美誉。

宁红茶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条索挺秀,紧结圆直又匀整;汤色红亮,滋味鲜爽,香高持久,以其独特的品质闻名国内外。

茶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饮食习惯,它并不是像那些网红事物一样只有一时的热度。所以,江西茶一时的落寞也没关系,只要抓住时代的机遇,打造好江西茶的核心竞争力,复兴只是时间的问题。不止是江西茶,四川的仙雾凤茗,以及湖南的安化黑茶等,也都是值得被挖掘的好茶。

四川——仙雾凤茗

产于“川红之乡”的宜宾,精心采摘高山生态茶园的早春嫩芽,拒绝农药,无添加,安全放心,是一款真正的天然红茶。

同时该茶还是国家的扶贫助农项目。

经过发酵之后,仙雾凤茗的茶性很温和,男女老幼都能喝,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喝上一杯红茶,浑身都有了暖意。

由于茶农对仙雾凤茗的定位是走亲民路线,所以价格也很便宜,口感上也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是很多爱茶人的家中必备口粮茶。

茶叶外形紧实匀整,圆直显锋苗,色泽乌润显毫,干香清幽;冲泡后,汤色红艳明亮,并且带有川红特有的橘糖香,入口滋润甘爽,顺滑适口,喝上一杯,暖心又暖胃。

湖南——安化黑茶

产自北纬28度黄金产茶区,严选谷雨前后一芽二三叶的细嫩原料,由多年制茶经验的师傅层层把关,精心制成。

茶砖松紧适中,砖内有黑茶所特有的金花,轻嗅一下,菌香浓郁;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并且年份越久,口感更佳;叶底呈黄褐色,油润有光泽,叶片肥厚而柔软。

当然国内还有很多好茶叶,受限于名气,而不能被人熟知,你还知道哪些呢?

喝茶的最高段位应该喝什么茶

喝茶的最高段位是喝一一家乡的茶!

在外面的奔波的人,压制不了对家乡的思念。

在外面的辛苦的人,释放不了对家人的依恋。

在外面的欢愉的人,解开不了对亲友的挂念。

在外面的幸福的人,寄托不了对乡亲的想念……

有根的人,不论身在哪里,依然在想念家乡的山和水,人和情,依然想念妈妈的饭菜,以及暖暖的被窝……

实际上,中国的茶叶,只要是能够让茶树很好生长的地方,就有当地的优秀茶叶品种,甚至广受追捧的著名茶叶品牌。

如果要按地域划分,区域划分,习惯划分,工艺划分,概括起来,各种风味茶,乡土茶,就有成千上万个品种,记载都难统计下来。

以前的人们外出谋生,不论千里万里,都要带上家乡的茶叶,一来解决对家的思念,对根的留恋,一来解决对异乡水土不服的健康问题。

虽然,喝家乡的茶解决水土不服问题有待科学验证,但是,祖祖辈辈都这样的做法还是有其现实意义,还是有一定的生存根据的。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好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少了,但是,外出远门,带上家乡的茶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特别是出差到外地,如果去远离家乡多年的人家里拜访,送上家乡的茶叶,那的确是最最珍贵的礼物!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是茶叶产区的人,外出工作,学习,旅游……也喜欢将已经在家里收藏了很多年的,吸收了家乡气息的茶叶,随身带在身边,一有机会喝上一杯,既能解解乡愁,也能过过茶瘾!

朋友,请您仔细想想,世界上还有哪种茶叶,比您家乡的茶叶更好呢?!

因此,无论您喝过多少茶,喝的茶叶有多好,一个人喝茶的最高品位,最高段位,应该还是一一喝家乡的茶!

一一喜茗堂龙新久

2019年8月28日

生活中有茶,茶中有健康!

自己不是喝茶的高段位人士,但看到高段位人士的喝茶功夫。喝的不是茶艺,不是茶叶,也不是茶的价值,而是喝茶的“人”。一位茶叶大佬就说过,喝茶喝到一定段位,就不是看物理表象的东西了,什么产地,年份,故事,生态等等都是概念,而是变成了“品”。简单来说,最高段位的喝茶,是“品茶”,所谓“品”字三个“口”,是为用嘴品、用心品、用人品。

高级别的喝茶,已经脱离了选择好茶坏茶的“评茶”环节。我们经常用嘴巴去判断,这个茶的味道如何,口感如何,年份够不够等等量化指标去判断,其实高级的大佬喝茶,多数是一言不发。一品,点点头,微微笑,简单的举止投足,不必多言。

茶叶市场的水份深浅,早在他们心中明了,看破不说破。所以很多大佬喝到不好的茶,也不会名言,而你给他添茶的时候,他会轻声地说“够了,够了”,然后双手合十。为什么如此?很简单,当你历尽巫山雨云以后,心中自然与世无争,说出来也好,不说也罢,对听者已经不重要了。即使说出来,请你喝茶的人心理又是否能接受呢?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高手过招也是如此,说多不懂也是浪费喉舌。

高级别的喝茶,是一种精神的满足感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很多爱茶大佬喜欢直接到全国的各地的茶园,不远千里驱车收茶。他们对于自己手上的每一片茶都了然于心——茶的山头、区域产地、当时的气温、炒茶那一刻风景、收茶跟谁一起等等等,对于自己亲手收的每一片茶叶,都有清晰的记忆。

对高级别茶叶玩家来说,喝的每一口茶,都是有“故事的”,喝茶不是喝茶,而是一段人生阅历的凝结,一段不可多得的回忆,一群知心好友的相聚的时光。这群玩茶的大佬,大都是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他们不再为两餐担忧,家里以吨计算的茶叶,数亿元存货的茶叶资产,都只是证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在乎可以卖出多少。

高级别的喝茶,是进入一个高端圈子的通行证。笔者认识的几个大佬,收茶从来不看价格,因为他们自己所在的圈子已经代表了一个价位;品茶不多理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嘴巴就是最好的验证;藏茶存放极度用心,每年定时翻仓转仓,没有丝毫马虎。茶对于这些真“玩家”,不只是简单的兴趣和爱好,更多是第二份“事业”。这份事业跟生活一样,没有盈利的指标,但有值得充分体验和感受的必要。

喝茶的最高段位喝绿茶。

我的回答很多人肯定不服气,那么就看看我的理由充分不充分了。

茶叶在我国的土地上衍生了几千年之久,它遇见的文人雅士数不胜数,它与官与民打交道也有几千年之久了。那么我们喝茶的习惯是延续还是创新呢?答案是延续,从唐朝之前包括唐朝的人喝茶一般是煎煮,将茶叶与一些佐料一起碾碎调煮,然后用勺子舀着喝。那时候喝什么都是用勺子舀着喝,包括酒。那时候喝的都是绿茶,并没有其它类别的茶叶。

其二是你看茶叶的种类排名,十大名茶里面绿茶占据了半壁江山还要多,为啥它们能占据这么多,原因是知名度高,喝的人多,还有就是种植面积最大,从这一点看你不难发现,绿茶还是最受欢迎的,此中缘由必定是人们觉得绿茶才是茶叶,才能算得上是茶叶。这个最接近大自然。

其三就是要根据一些大道至简来说,说的是人间至味是清欢,都说茶能静心,越是淡泊,越是心无旁骛。都说来一杯清茶,这里的清茶我觉得是青茶,并不是寡淡而是青,从茶叶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从而能感悟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四,要说喝茶的段位,除了皎然法师谁还能出其右,就连茶圣陆羽都不行,毕竟禅茶是佛家思想跟茶结合的修行。这个超脱红尘的禅,竟然跟佛家有缘,这可是段位很高了。这也是唐朝时期才有的产物。

然后就是宋朝时期茶叶,红茶出现在世人眼中,被大家知晓,制茶工艺又繁琐一些了,我们就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我们称为深入了解。我一直在想它还是茶么。它应该称为加工而后的商品更为贴切。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能支持我的理论,那就是吃惯了山珍海味还不如一碗白粥有滋味。我们认知事物的过程大概就是从淡到浓然后归于淡,一切好像都在此行列之中。

喝茶也是一样,从开始喝水,然后喝淡茶也就是绿茶,然后是红茶普洱白茶大红袍铁观音,喝过了这些重口味的茶叶后,人们还是会想要喝绿茶来平复口感。绕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和绿茶打交道。从这里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喝茶最高段位就是喝绿茶了。

大家好,我是茶文化爱好者小詹,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喝茶的最高段位应该喝什么茶?每个阶段我们的想法都会不一样,有人称之为境界,而一生中有很多个境界。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以古诗来形容人生的三大境界,即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境界的诗句出自北宋文学家、著名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登高望远容易产生迷茫感、孤寂,有一种前路漫漫不知如何行走的感觉,也是一种孤独的感觉。就像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前程在何方,没有目标和方向,非常无助和孤独。

第二境界的诗句出自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此时人们已经找到前行的方向和目的,并且为此而努力,虽然经历诸多磨难但在所不惜,会一直坚持到底。就像已经在社会中奋斗了几年的年轻人,虽然苦但好在有坚定目标,能咬牙坚持下来。

第三境界的诗句出自南宋爱国将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时大多数人已经站在成功的终点或者离终点很近了,但有的人却不是很快乐,因为其中有人忘了初心,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奋斗。就好像已经在社会摸爬滚打了不知多少年的“年轻人”,这些早已不再年轻的年轻人虽然有了一定的收获但不快乐了。

因为有些人忘了初心,可能只一心为了赚钱而忽视身边人的感受,太利己了。这句诗就是想让大家脚步慢点并且回头看,看看自己的初心是什么,自己最初的目的是什么。最初的目的是想赚了钱让家里人过好日子,而不是冷漠家里人。

以上是人生三大境界,每个阶段的想法是不同的,可能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懂得,刚开始大家都是懵懂的,是新人,也难免会迷茫。就好像初入茶圈的人,一开始也会迷茫,不知道喝什么茶。而当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茶后,开始努力学习茶叶知识和了解茶文化后,喝茶就变得很简单,是很享受的事情。

然而后来有的人却逐渐迷失了,去追求所谓的天价茶,年份茶、大师茶等等。又比如只喝贵的不喝好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不在乎茶的口感只在乎面子,觉得贵的茶就是面子。以上种种皆是迷失的表现,都是不正经的喝茶方式。

喝茶的初心在于茶上而不是面子、价值,我们想通过喝茶来陶冶情操而不是为了喝茶而喝茶,不是为了显得高大上、有涵养而喝茶,这些都是变味的。

言归正传,喝茶的最高段位不在乎喝什么茶,而是在乎你当下处于什么境界,所以是与境界有关,与茶叶无关。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白茶还是黑茶,难道有高下之分吗?茶叶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有高下之分的是人的心态和境界。

茶叶是有等级之分但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春茶也好秋茶也罢,都值得被爱,只要你能接受能喜欢,在你眼里难道就不是好茶了吗?并不是说喝绿茶的就是境界高的人,喝红茶的就是地境界的人。

虽然茶圈中存在鄙视链,比如喝六大茶类的鄙视喝花茶的,喝红茶的鄙视喝绿茶的,喝岩茶的鄙视喝铁观音的,喝绿茶的鄙视喝普洱的等等,就算是同一茶类也有鄙视链,比如喝普洱古树的鄙视喝普洱混采的,喝混采的鄙视喝台地茶的等等。

鄙视链其实是不该存在的,喝茶不该有这么多的戾气,非要分个高低,鄙视来鄙视去的,这些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认可的茶叶有多好,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有多好,自己的口味有多独特。

说白了就是出自私心,对于不是自己的不同路采取鄙视的做法,凡是不是喝自己认可的茶的人,都去鄙视之。像这些人的做法不利于茶圈的健康,会把茶圈弄得乌烟瘴气,给人以“贵圈真乱”的样子。

总之,饮茶的最高段位不在于茶而在于个人的境界和涵养。饮茶需要多样化,好喝的要喝,难喝的也要尝,觉得自己喝不来的,不对自己胃口的茶,没必要去讽刺和鄙视,而对自己胃口的茶,也没必要大肆吹捧,认为最高段位的人就该喝这种茶,这样未免太自负。

以上就是小詹的浅见,欢迎大家指正。

虽然从2005开始喝茶到现在也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最高段位不敢讲,讲讲这十多年的口味变化和喜好变化吧。当然所有茶类都有好茶,所有好茶我都喜欢,但是从个人口粮喜好来说每个阶段都会在变化。

小白阶段: 2005-2000年这四年还在上大学,刚进入茶学系、刚开始喝茶,这个阶段我主要喜欢香气特别高的茶,我记得我买的第一款茶是桂花乌龙,觉得桂花味真的太香,好好闻。滋味不要太浓的,因为这个阶段我还不能接受绿茶带的那么一丢丢苦涩味。然后糯香味的普洱茶,茉莉花茶,都是我的最爱。

入门阶段:毕业后进入茶厂工作,每天和各类茶打交道,这个时候我还是喜欢喝香气高、茶汤淡的茶,铁观音是我的最爱,基本上每天都要喝铁观音,这个阶段抛弃了之前的花茶,茶香从窨制花茶转移到了茶叶本身自带的花香上面,不喜欢喧宾夺主的花香了,更加钟爱纯茶的茶香。

初级阶段:喝了很多年铁观音后,慢慢开始加重口感的体验,对铁观音千篇一律的花香,淡淡的茶汤略感厌倦,绿茶成了我这个阶段的新欢,香气开始从高昂的花香慢慢转变到内涵一点的小清新的茶香,滋味也从不能接受涩味,到能慢慢喜欢带点涩味的。红茶和绿茶同步交换喝,但是个人体质偏热性,所以红茶喝的还是要比绿茶少。(纯个人喜好)

中级阶段:开始处于混乱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喜欢尝试不同的茶类,只要没喝过的我都喜欢,比如黄茶比如白茶比如普洱,这个阶段的口感一直在变化,说不上来我最喜欢什么,但是有一点是,逐渐要每日喝茶,“君不可一日无茶”的阶段。每天不喝茶会觉得很奇怪。

激进阶段:喜欢老白茶、生普,这个阶段对口感的重视更加直观了,可以苦、可以涩,但是要能变化,对一层不变的口感,哪怕很好喝,也失去了乐趣。生普洱的口感从刚入口的苦涩,到后面快速转化回甘的绝对反差让我乐此不疲的痴迷。

作死阶段:就是现在这个阶段,更加喜欢喝岩茶,小众的花香的岩茶还不行,要比较浓郁的常规树种肉桂之类的,焙火要充足,总觉得岩茶很有意思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实力的感觉。明明就是毛茶做好后特别清香,花香。但是非要烘焙的里嫩外焦。但是岩茶的韵味就是这么烘焙出来了。好喝顺畅的茶汤已经无法满足我作死的口感了,这个时候我更喜欢喝带点小苦,但是不残留,慢慢还会带点回甘,普洱的大力回甘也已经厌倦了。

十多年的喝茶口感一直在变化,不过也不是说就不喜欢其他茶类了,好茶都是喜欢的,只是日常口粮茶在慢慢改变。所以茶类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所有茶类都有特别好的茶。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金庸小说里的武林高手,最高段位的高手是化有形与无形之中的,他不再需要什么套路,也不需要武器,世间一切皆为他用,一片树叶,一滴水,都可以杀人与有形之中。

其实喝茶也是如此,佛家最反对“贪嗔痴”,放下一切,活在当下。喝茶,如果去掉品种,产地,山头,新茶,老茶……

那么不再执着于价格、贪欲、利益等等,随遇而安,遇茶喝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新茶清爽,老茶醇厚,绿茶鲜香,乌龙茶似有骨骾,红茶如秋天桂花开放,黑茶似雪夜烤薯……

不拘与茶,不拘与水,梅花上的雪,老屋沿流下了雨,流淌不尽的山泉,水深不动的江河,唐宋诗词里老井,可以驱车虎跑寺,可以云游趵突泉,遇水喝茶,遇茶找水,顺其自然,人在草木间,不再为茶而困,只为水而活,一切尽在心里,茶有形,心无形,方为茶人。

喝茶喝到最后,最重要的是认识不同茶叶的正确泡法,了解不同茶叶对不同人群的益处与坏处。在好的茶叶也会存在不好的一面的。因此,对待喝茶这件事,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健康的饮用方法对身体健康才是好的,才不会出现副作用的情况。喝茶喝到最后,不是定位哪种茶好,而是要走出喝茶的误区,区分不同茶叶的正确泡法及饮量,总体上来讲,喝茶常见的误区有:

1,喜喝新茶,由于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

2,喝头遍茶,由于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所以,头遍茶有洗涤作用应弃之不喝。

3,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

所以,喝茶虽有益身体健康,但一定要是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喝的茶,根据不同的环境,及自身的健康情况,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泡茶方法,喝正确的茶,不是单喝某一种茶,茶叶不能一成不变,应随身随时而变,才是喝茶喝的最后境界。

茶叶是仅次于水的世界第二大饮料,“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里,茶也位列其中,可见茶叶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中国做为茶叶的原产国,茶的品种和产地有很多的。茶叶按照发酵与否分为:绿茶、半发酵茶和发酵茶,这些品种的茶里都有很多知名产地出产的,而且身价不菲的名茶。

我喝茶的时间算来也有20多年了,基本上市面上能够见到的茶,以及一些知名的茶都喝过。我迄今为止喝过最贵的茶的是5000块钱左右一斤的大红袍,这茶喝的时候确实耐泡、两颊生香,而且茶汤颜色清亮香味浓郁。

茶叶始终给我感觉是越喝越馋,喝惯了好一些的茶叶,一些粗茶确实是难以下咽。这么多年我的口粮茶从几十一斤的茉莉花,发展到现在几百一斤的绿茶,再回到茉莉花茶就有些难以下咽。

我有个做生意的大哥,以前他特别喜欢喝酒,近几年开始转为喝茶。因为经济条件特别好,所以他喝的茶价格都比较贵。茶喝到最高段位都比较喜欢返璞归真,喜欢喝茶叶本身的味道,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喝没有经过发酵的绿茶,尤其是明前绿茶,更是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茶叶喝到最高段位的人,已经从品茶上升到玩壶和摆弄茶宠的地步,这个是要比喝茶还要烧钱的。而且对于泡茶的水和什么壶泡什么茶,也开始变得讲究起来,这个是很多有了经济基础的人开始追求的一件事。毕竟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享受。对于很多爱喝茶的人来说,喝到最后没有几个不想拥有一套好的茶具,一把好的茶壶的,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才是喝茶的最高段位。

我是一位资深的茶界独行者,个人觉得喝茶没有最高段位这种说法,确实要这样说的话,我认为适合自己的茶才是最高段位的好茶!喜欢喝香甜点的,可以喝红茶;喜欢喝清爽的,可以选择绿茶;喜欢清甜一点的,白茶是个不错的选择;喜欢醇滑点的,熟普是你不二的选择;消暑消脂的,那生普可以帮点忙;伤心的时候一定要喝高香绵长的乌龙茶;郁闷了来点小青柑;肠胃不好防灰霾就要多喝柑普茶!体质偏寒就以红茶、黑茶、岩茶为主;体质偏热那最好是绿茶和白茶了!所谓的最高段位的茶,那个是自己脑袋想出来的东西,跟茶没有多大的关系,没有必要过分追求极致,选一款价格自己能承受的,适合自己喝的茶,那才是王道!

从一开始买各种茶叶,铁观音,绿茶,花茶,红茶,各种茶越买越贵

到后来买各种茶具,紫砂,汝窑,白瓷,各种壶和盖碗越来越全

喝到现在泡茶基本就是用一个普通的白瓷盖碗,喝什么茶看心情,也不再去追求各种高价茶,适口为上,其实喝到现在喝的是一份安逸,一份平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288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