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加工关键(绿茶加工关键技术)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绿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而深受茶友们的喜爱。而绿茶的加工过程,则是从茶叶采摘到成品的关键环节。今天,我们就来揭秘绿茶加工的关键步骤,让我们一起走进茶叶的蜕变之旅。

一、茶叶采摘

茶叶采摘是绿茶加工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茶叶的品质与采摘季节、采摘标准密切相关。

采摘季节 采摘标准
春季 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夏季 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
秋季 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

采摘时,要选择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中午采摘。采摘后的茶叶要及时摊放,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二、摊放

摊放是将采摘后的茶叶均匀地摊放在竹筛或草席上,让其自然萎凋。摊放时间一般在2-4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天气和茶叶品种而定。

摊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茶叶摊放要均匀,避免重叠;

2. 摊放地点要通风、干燥;

3. 避免阳光直射,以免茶叶变黄。

三、杀青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使茶叶失水,从而保持茶叶的绿色和香气。

杀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炒青:将茶叶在炒锅中翻炒,使茶叶失水变软;

2. 持青:将茶叶在蒸汽中蒸煮,使茶叶失水变软;

3. 碾青:将茶叶在碾磨机中碾碎,使茶叶失水变软。

杀青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杀青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杀青或杀青不足;

2. 杀青后要及时摊凉,以免茶叶变黄;

3. 杀青后的茶叶要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

四、揉捻

揉捻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茶叶成条,增加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揉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手工揉捻:将茶叶用手揉成条状;

2. 机器揉捻:将茶叶在揉捻机中揉成条状。

揉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揉捻时间,避免揉捻过度;

2. 揉捻后的茶叶要及时摊凉,以免茶叶氧化变黄;

3. 揉捻后的茶叶要进行搓揉,使茶叶成条。

五、干燥

干燥是绿茶加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使茶叶水分降至6%以下,以利于茶叶的保存和饮用。

干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烘干:将茶叶在烘干机中烘干;

2. 阳光晒干:将茶叶在阳光下晒干。

干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避免干燥过度或不足;

2. 干燥后的茶叶要及时冷却,以免茶叶变黄。

六、包装

包装是绿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是保护茶叶品质,便于储存和运输。

包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真空包装:将茶叶装入真空袋中,抽出空气,防止茶叶氧化;

2. 密封包装:将茶叶装入密封袋中,防止茶叶受潮。

包装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确保茶叶安全;

2. 包装要整洁、美观。

绿茶加工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从茶叶采摘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绿茶加工的关键步骤,才能制作出优质的绿茶。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茶友们更好地了解绿茶加工,品味茶香四溢的美好生活。

绿茶加工“杀青”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1.绿茶加工中的“杀青”技术要点:

-首先,采用高温迅速杀青,即“先高后低”的温度控制。在杀青初期,迅速将叶温提升至85℃以上,并在1-2分钟内达到这一温度,最长不超过3-4分钟,以避免产生红梗、红叶。

-其次,根据叶片的嫩度调整杀青温度,采取“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嫩叶含水量高、酶活性强,因此需要较高温度和相对较长的杀青时间;而老叶含水量低、酶活性弱,可采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

-最后,准确掌握杀青程度。对于大宗绿茶,适度杀青的减重率应在30%-40%,含水率在60%-62%;对于名优茶,含水率应控制在55%-58%。适度杀青的叶色应为暗绿,手感柔软且有黏性,梗可弯曲但不断,紧握后成团且有弹性,青气消失,散发出茶香。

绿茶加工中干燥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干燥是绿茶初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干燥的目的:一是进一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使成茶的含水率达到标准要求,以便贮存。二是固定外形、色泽,发展香气和滋味,形成绿茶特有的色、香、味、形品质特征。干燥的技术要点是分次干燥,干燥与摊凉相交替。一般至少分两次干燥,也有的分为三次、四次,甚至五次干燥。干燥的温度一般是先高后低。以烘青绿茶为例,第一次毛火的温度可稍高,控制在120℃左右,烘至茶叶含水率35%~40%,然后将茶叶摊凉至室温,再进行第二次足火干燥,此时温度可略低,掌握在90℃左右,以免产生老火香味或焦味,烘至茶叶含水率降到7%以下即可。

绿茶的加工程序为

绿茶加工的基本流程是:杀青→揉捻(整形)→烘干。

高温抑制酶活性,保持茶叶绿色。同时,利用高温去除草气,形成茶香;还利用高温去除部分水分,使叶片变软,有利于揉捻成型。固定通常通过在锅或桶中加热来进行,也使用蒸汽。杀青时叶温应在75℃以上。如果温度过低,杀青不足,容易产生红茎叶,揉捻时容易折断,末端多块。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烟焦、叶焦、碎茶多。

用揉捻机进行揉捻,使叶子卷成条状。这就是弯直绿茶的成型方法。嫩茶要轻轻揉,老茶要再揉。有很多著名的绿茶是不揉捻的,比如扁形龙井茶,只是在锅里炒一炒,压扁定型。兰花形的太平猴魁、江山绿牡丹,也是在锅里轻拍而成。

干燥是香气定型和形成的过程,干燥方式一般采用锅和烘干机进行。许多绿茶在干燥过程中一边干燥一边成形。比如珍珠茶在炒制时卷曲成珠状,碧螺春在烘揉时卷曲成螺状。各种名优绿茶都是在干燥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成型方法形成的。中国的各种绿茶因形状不同而形成。造型是将茶叶在干燥前,塑造成需要的形状。可卷成条状或压平,卷成直条状,卷成螺旋状,压成珠状,扎成花状,或压成方形或圆形的饼茶。

二、扁形绿茶加工

以龙井茶为例,其加工程序为:鲜叶→摊放→青锅炒制→摊放冷却→过筛→发光。具体操作如下:采摘鲜叶一芽、一片或两片,在室内摊放4-10小时,收集叶片,放入绿锅中炒熟。锅底温度180℃左右,锅面擦专用油。每盆投入100~ 200克叶子,用抓、拉、转手掌的方式摇动叶子,逐渐将叶子拉直,轻轻按压。大约15~ 20分钟后,当七八成叶子干了,就拿锅晾凉。大约60分钟后,过筛。筛面茶和筛底茶分别加热,每壶200克左右的茶叶,壶温70℃左右。茶叶通过抓、扣、压、推、磨等方式进行炒制。最后就形成了平整光滑的龙井茶。

现在很多扁茶都可以用机器加工。首先用杀青机将绿茶杀青,然后用梳理机构将茶条拉直,再用多功能机展平、炒青,最后用手助式闪盘打磨。

三、单芽绿茶加工

以雪水云绿为例,其加工程序为:鲜叶→摊放→杀青→初烤→整形→复烤。具体操作如下:采摘粗茶芽,分拣去杂,摊放4-6小时,用杀青机杀青至叶温75℃以上,杀青软化后,在110℃左右第一次供应,烘干至六成左右干燥,用梳理机整形拉直茶条,然后烘干。

四、直青绿茶加工

以南京雨花茶为例,其加工程序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定型锅炒制→烘干。具体操作如下:采摘一芽一叶或二叶的鲜叶,摊放4小时左右,用杀青机杀青,直至叶片温度在75℃以上。叶子变软后,摊凉,用揉面机轻轻揉成条状。用拉、揉、摇等手法在锅里定型。锅内温度70℃左右,在锅内反复拉条、搓直、收紧。当它又细又直又圆的时候,大约90%是干的。用烘干机在60℃左右烘干。

现在直绿茶可以用机器加工了。用杀青机杀青,用揉捻机揉捻成条,用烘干机烘干至六成干,用理条炒制机构将茶条拉直,九成干后用烘干机烘干。

动词(verb的缩写)弯曲绿茶的加工

以婺源名梅为例,其加工程序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炒制→复烘。具体操作如下:采摘一芽一叶或二叶的鲜叶,摊放4-6小时,然后用杀青机杀青,直至叶温在75℃以上。叶子变软后,用擀面杖将叶子擀成条状。10℃的空气温度进行第一次干燥至六成干,翻炒或滚炒至九成干,最后在70℃左右干燥。茶条微微弯曲,露出白毛。

6.螺旋绿茶的加工

以碧螺春为例,其加工程序如下:鲜叶→杀青→揉面→揉面露出细毛→烘干。具体操作如下:采摘带芽鲜叶,去杂,杀青,使叶温在75℃以上,软化,卷叶成条。传统的做法是在锅里摇、炒、揉相结合,逐渐形成茶条。炒至六七成干时,在锅内反复揉搓溶解,使茶条卷曲,绒毛外露。八成干后,用文火(40℃左右)烘干。现在的曲形绿茶都可以用机器采摘,是揉捻和初烘后的茶叶。茶叶用机器采摘(有炒家反复炒),然后用烘干机烘干。

七、珠绿茶加工

以泉港柏慧为例,其加工程序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烤→炒两片绿叶→炒三片绿叶。具体操作如下:采摘一芽二叶的鲜叶,摊放3小时左右,杀青,待叶变软后揉捻,初晾至六成干左右,用小珍珠茶烘干机反复推炒2小时左右,至基本呈颗粒状,再摊放锅内冷却。然后炒制三青(火锅),用珍珠茶烘干机反复翻炒3小时左右,直至茶叶色泽鲜艳、紧实、圆润有珠、翠绿有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3074.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