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 摊晾(绿茶摊晾的作用)

在我国,茶叶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绿茶,作为我国茶叶的代表,更是深受人们喜爱。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绿茶摊晾这一传统工艺,感受其中的韵味与秘密。

一、绿茶摊晾的历史渊源

绿茶,源于我国,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绿茶就已经开始种植。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茶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摊晾工艺。

绿茶摊晾,顾名思义,就是将新鲜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使其自然失水,达到一定的含水量。这一过程,既考验茶叶的品质,也考验制茶师傅的技艺。

二、绿茶摊晾的工艺流程

绿茶摊晾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采摘:选用优质的茶叶品种,在晴天采摘,确保茶叶的新鲜度。

2. 摊晾:将采摘的新鲜茶叶均匀地摊放在竹筛或草席上,厚度不宜过厚,以利于通风。

3. 翻动:每隔一段时间,将茶叶翻动一次,使其均匀失水,防止局部过度干燥或潮湿。

4. 摊晾时间:根据茶叶的品种、气候等因素,控制摊晾时间。一般来说,摊晾时间在6-12小时左右。

5. 揉捻:摊晾完成后,将茶叶揉捻,使其形成一定的形状和紧密度。

6. 炒制:将揉捻好的茶叶进行炒制,使其水分蒸发,形成绿茶特有的色香味。

7. 晾干:炒制完成后,将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晾干。

三、绿茶摊晾的注意事项

在绿茶摊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环境:摊晾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2. 湿度:摊晾过程中,要控制好湿度,避免茶叶过度干燥或潮湿。

3. 翻动:摊晾过程中,要定期翻动茶叶,确保均匀失水。

4. 时间:摊晾时间要根据茶叶的品种、气候等因素进行调整。

四、绿茶摊晾的优点

绿茶摊晾具有以下优点:

1. 保持茶叶品质:摊晾过程中,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得到有效保留,口感更佳。

2. 提高茶叶香气:摊晾过程中,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得到释放,使绿茶香气浓郁。

3. 降低茶叶水分:摊晾过程中,茶叶水分降低,有利于储存和运输。

五、绿茶摊晾的种类

根据摊晾方式的不同,绿茶摊晾可分为以下几种:

1. 自然摊晾:将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让其自然失水。

2. 人工摊晾:利用机械设备,对茶叶进行摊晾。

3. 混合摊晾:将自然摊晾和人工摊晾相结合,以提高茶叶品质。

六、绿茶摊晾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茶摊晾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如今,许多茶叶企业都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绿茶摊晾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绿茶摊晾工艺的独特韵味和秘密依然值得传承。

总结

绿茶摊晾,这一传统工艺,承载着我国茶叶文化的精髓。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工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绿茶。也要不断创新,结合现代科技,提高绿茶摊晾的效率和质量,让绿茶这一传统饮品焕发出新的生机。

表格:绿茶摊晾工艺流程

序号 工艺流程 具体操作
1 采摘 选用优质茶叶品种,晴天采摘
2 摊晾 将新鲜茶叶摊放在竹筛或草席上
3 翻动 定期翻动茶叶,均匀失水
4 摊晾时间 6-12小时
5 揉捻 将茶叶揉捻,形成形状和紧密度
6 炒制 炒制茶叶,蒸发水分
7 晾干 将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晾干

以上就是关于绿茶摊晾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摊青(摊晾)和萎凋的区别

简单来说,摊青和萎凋的主要区别是摊青为物理变化,萎凋主要为化学变化。

1、摊青常见于绿茶、黄茶、黑茶;而萎凋工序常见于白茶、红茶、乌龙茶。

2、摊青更近似自然状态的走水;而萎凋有“外力”的参与。

3、萎凋叶的含水率比摊青后鲜叶的含水率更低。

4、摊青是使茶鲜叶发生物理变化;而萎凋有物理和化学变化。

什么是摊青摊青也叫摊晾。

摊青是将茶鲜叶薄摊在通风环境下,使其散发水分,由脆硬变为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

摊青的目的是蒸发部分水分,降低茶叶细胞的张力,使叶梗由脆变软,增加芽叶的韧性,便于揉捻成条;

摊青:是到“点”直接杀青——走向绿茶、黄茶、黑茶、普洱茶。

什么是萎凋萎凋是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使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

萎凋既有物理方面的失水作用,也有内含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

萎凋的目的:是由于水分的散失而引起茶梢中的内含物质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为形成茶叶色、香、味的特定品质,奠定物质变化的基础。

普洱茶的摊青:制茶工艺中,区分是“摊青”还是“萎凋”的点决定了我们所制茶叶所走的方向。鲜叶摊放后的走向,形成一个十字路口,大体是:

萎凋:到“点”继续萎凋——走向青茶、白茶、红茶。

如何判断是萎凋还是摊青判断这个“点”的条件是——鲜叶是否仅只是单一的物理方面失水,而化学变化并未开始。相比起摊青,萎凋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反应(鲜叶内含物质的化学反应)。

有经验的制茶者能够简单的从外观方面看出端倪,摊青到点的鲜叶舒展有活力,有光泽,软硬适中。而萎凋叶面相互摩擦没有响声、光泽丧失、暗绿、捏一把不会快速弹开。

这大致就是“摊青”和“萎凋”的区别。

雨天摘回来的茶叶要晾干制作吗

雨天摘回来的茶叶需要摊晾后才能制作,一般可以采用自然摊放和萎凋槽鼓风萎凋进行处理,直至茶叶达到正常干度(即萎凋需要达到的程度)。

一般不建议在雨天进行采摘,农事一般有“九不采”:

雨天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不采,风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口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

茶叶采摘时应注意下列诸点:

1.茶树如经剪枝,则采摘面以下之茶叶不宜采摘,俾使旁枝浓密,树势整齐而旺盛。

2.采摘应按行列次序逐行进株探清,不可选芽叶多者采摘而芽叶少者漏摘,以免减少产量。

3.采摘时应严格规定采摘之标准,并严格执行之,使品质划一。

4.须注意留蓄,鱼叶老叶不可采下。

5.露水及雨后不采,以免茶味涩而淡薄,水色混浊,杀菁时又易焦变。

6.采摘之先,应摇动茶树,以除去露水雨水及灰尘蛛网等不洁物。

7.采摘切勿粗暴,攀折后之茶叶应使之复原。

8.每丛合乎标准之叶芽,务须一次采清,以免洗丛之麻烦(采时由下而上,由边缘至中心)。

9.老嫩宜分摘,以免影响品质及制造之麻烦。

10.采时不可用指甲折破茶叶,以免茶汁流出而引起化学变化,变成黑点。

11.养成早采嫩摘之习惯,并递年早采。

12.冬茶以不摘为宜,以保持树势。

13.树势不佳者不摘,如全部树势不佳,则停采一年,而管理工作,仍应照常进行。

14.发育不良之不育茶芽不摘。

15.发育不佳时,对口叶及芽不摘,以恢复树势。

16.留梗不摘,制绿茶尤须将梗拣出,采时须自第二叶与第三叶(或鱼叶)节距之中间部位采下,太上则遗留之枝梢易枯萎,太下则梗太长。

17.有病虫害之芽叶不摘,摘下后亦须拣除。

18.即采即制,务求迅速。

19.勿伤芽叶(伤处易变红或发黑,甚至茶有酸味)勿久握手中,勿压置茶篮中大久及太厚。

20.手及器具与堆置场,务须保持清洁,勿使茶叶感染其它气味或不洁物。

21.采后制前,务须保持茶菁之本质,勿使发热。

绿茶生产工艺流程

绿茶的生产工艺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

1、杀青

采取高温措施,使鲜叶内含物迅速地转化,破坏鲜叶的组织,进而破坏酶的活化,然后是内含物质在非酶促反映的作用下,形成绿茶的色、香、味的品质特征。所以说杀青最重要的目的是外因通过内因初步改变而形成的鲜叶形质。

2、揉捻

揉捻可以理解为两个动作,一个揉,揉即使茶叶成条,一个捻,捻可使茶叶细胞破碎,挤出茶汁,使茶汁附在茶条表面,增加粘性,有利于茶叶外形形成,既用这样的方法使茶叶面积缩小卷成条形。便于冲泡,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3、干燥

干燥的目的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二是蒸发水分,紧缩茶条,使毛茶充分干燥,防止非酶促氧化,利于保持品质;三是散发青臭气,进一步提高和发挥香气。干燥过程中,热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扩展资料:

价值功效

1、抗衰老。有助于延缓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

2、抑疾病。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3、抗致癌。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肌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4、抗病毒菌。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愈率达90%左右。

5、美容护肤。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6、醒脑提神。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对于缓解偏头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3210.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