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作为我国茶叶市场的主力军,深受广大茶友喜爱。在绿茶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品质弊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绿茶常见品质弊病,以及如何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绿茶常见品质弊病
1. 色泽不匀
原因分析:绿茶色泽不匀,可能是由于采摘时间不当、制作工艺不规范、储存条件不佳等原因造成的。
表现:茶叶颜色深浅不一,有的地方发黑,有的地方发黄。
2. 香气不足
原因分析:香气不足可能是由于采摘时间过晚、制作工艺不当、储存环境潮湿等原因造成的。
表现:茶叶香气淡薄,甚至没有香气。
3. 滋味苦涩
原因分析:滋味苦涩可能是由于采摘时间过晚、杀青温度过高、揉捻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
表现:茶叶入口苦涩,回味无穷。
4. 外形散乱
原因分析:外形散乱可能是由于采摘时间不当、制作工艺不规范、储存条件不佳等原因造成的。
表现:茶叶外形散乱,失去原有形状。
5. 水分过高
原因分析:水分过高可能是由于制作工艺不当、储存环境潮湿等原因造成的。
表现:茶叶手感湿滑,容易吸潮。
二、防治措施
1. 色泽不匀
预防措施:
* 严格按照采摘标准进行采摘,确保采摘时间一致。
* 严格控制杀青温度和揉捻程度,使茶叶色泽均匀。
* 优化储存环境,避免茶叶受潮。
解决方案:
* 对色泽不匀的茶叶进行筛选,将不合格的茶叶剔除。
* 对色泽不匀的茶叶进行二次加工,提高茶叶品质。
2. 香气不足
预防措施:
* 选择合适的采摘时间,确保茶叶香气浓郁。
* 严格控制杀青温度和时间,保持茶叶香气。
* 优化储存环境,避免茶叶受潮。
解决方案:
* 对香气不足的茶叶进行加香处理,提高茶叶香气。
* 对香气不足的茶叶进行提香处理,增加茶叶香气。
3. 滋味苦涩
预防措施:
* 选择合适的采摘时间,确保茶叶滋味鲜爽。
* 严格控制杀青温度和时间,防止茶叶苦涩。
* 优化揉捻程度,使茶叶滋味更加醇厚。
解决方案:
* 对滋味苦涩的茶叶进行回锅处理,降低茶叶苦涩度。
* 对滋味苦涩的茶叶进行拼配,提高茶叶品质。
4. 外形散乱
预防措施:
* 严格按照采摘标准进行采摘,确保采摘时间一致。
* 严格控制杀青温度和揉捻程度,使茶叶外形整齐。
* 优化储存环境,避免茶叶受潮。
解决方案:
* 对外形散乱的茶叶进行筛选,将不合格的茶叶剔除。
* 对外形散乱的茶叶进行二次加工,提高茶叶品质。
5. 水分过高
预防措施:
* 严格控制杀青温度和时间,使茶叶水分适中。
* 优化储存环境,避免茶叶受潮。
解决方案:
* 对水分过高的茶叶进行晾晒,降低茶叶水分。
* 对水分过高的茶叶进行复火,提高茶叶品质。
绿茶品质弊病是茶叶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掌握防治措施,就能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广大茶友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为提高绿茶品质而努力。
品质弊病 | 原因分析 | 表现 | 预防措施 | 解决方案 |
---|---|---|---|---|
色泽不匀 | 采摘时间不当、制作工艺不规范、储存条件不佳 | 茶叶颜色深浅不一,有的地方发黑,有的地方发黄 | 严格按照采摘标准进行采摘,严格控制杀青温度和揉捻程度,优化储存环境 | 对色泽不匀的茶叶进行筛选,对色泽不匀的茶叶进行二次加工 |
香气不足 | 采摘时间过晚、制作工艺不当、储存环境潮湿 | 茶叶香气淡薄,甚至没有香气 | 选择合适的采摘时间,严格控制杀青温度和时间,优化储存环境 | 对香气不足的茶叶进行加香处理,对香气不足的茶叶进行提香处理 |
滋味苦涩 | 采摘时间过晚、杀青温度过高、揉捻不充分 | 茶叶入口苦涩,回味无穷 | 选择合适的采摘时间,严格控制杀青温度和时间,优化揉捻程度 | 对滋味苦涩的茶叶进行回锅处理,对滋味苦涩的茶叶进行拼配 |
外形散乱 | 采摘时间不当、制作工艺不规范、储存条件不佳 | 茶叶外形散乱,失去原有形状 | 严格按照采摘标准进行采摘,严格控制杀青温度和揉捻程度,优化储存环境 | 对外形散乱的茶叶进行筛选,对外形散乱的茶叶进行二次加工 |
水分过高 | 制作工艺不当、储存环境潮湿 | 茶叶手感湿滑,容易吸潮 | 严格控制杀青温度和时间,优化储存环境 | 对水分过高的茶叶进行晾晒,对水分过高的茶叶进行复火 |
绿茶生产工艺流程
绿茶的生产工艺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
1、杀青
采取高温措施,使鲜叶内含物迅速地转化,破坏鲜叶的组织,进而破坏酶的活化,然后是内含物质在非酶促反映的作用下,形成绿茶的色、香、味的品质特征。所以说杀青最重要的目的是外因通过内因初步改变而形成的鲜叶形质。
2、揉捻
揉捻可以理解为两个动作,一个揉,揉即使茶叶成条,一个捻,捻可使茶叶细胞破碎,挤出茶汁,使茶汁附在茶条表面,增加粘性,有利于茶叶外形形成,既用这样的方法使茶叶面积缩小卷成条形。便于冲泡,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3、干燥
干燥的目的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二是蒸发水分,紧缩茶条,使毛茶充分干燥,防止非酶促氧化,利于保持品质;三是散发青臭气,进一步提高和发挥香气。干燥过程中,热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扩展资料:
价值功效
1、抗衰老。有助于延缓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
2、抑疾病。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3、抗致癌。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肌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4、抗病毒菌。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愈率达90%左右。
5、美容护肤。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6、醒脑提神。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对于缓解偏头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茶
评茶员的基本要求
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职业守则
(1)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科学严谨,不断进取;
(3)注重调查,实事求是;
(4)团结共事,宽厚容人;
(5)遵纪守法,讲究功德。 2.2.1茶叶基本分类及品质特征
(1)大宗茶类的分类及基本品质特征;
(2)形成各茶类不同品质特征的关键加工工序。
2.2.2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
(1)茶叶感官审评室的环境条件要求;
(2)评茶设施的规格要求;
(3)实物标准样的定义;
(4)大宗绿茶审评方法;
(5)红茶审评方法;
(6)近压茶审评方法;
(7)乌龙茶审评方法;
(8)花茶审评方法。
2.2.3茶叶标准知识
(1)有关茶叶产品及检验方法的标准(企业标准);
(2)有关茶叶质量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如《茶叶卫生标准》等。
2.2.4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知识
(1)评茶基本功知识;
(2)双杯找对技术知识;
(3)评茶术语的定义知识;
(4)大宗茶类毛茶等级的判定原则。
2.2.5茶叶包装标识基本知识
2.2.6称量器具使用基本知识
(1)天平使用基本知识;
(2)其它计量器具的使用知识。
2.2.7安全知识
(1)实验室安全操作知识;
(2)安全用电知识;
(3)防火方爆安全知识
2.2.8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1)《劳动法》;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4)《产品质量法》。本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1、初级评茶员工作要求
一、职业功能:样品接受
(一)
工作内容:接样
技能要求:1、能了解来样的规格、茶叶品类、数量
2、能按统一格式,对样品进行编号、登记
相关指示:1、文明用语基本常识
2、茶叶包装标示知识
(二)
工作内容:询问、记录
技能要求:1、能询问来样适用的文字标准及实物标准样
2、能记录客户有关要求
3、能解答客户的一般提问
相关知识:企业标准的有关知识
二、
职业功能:评茶准备
(一)、
工作内容:评茶设施、用具的准备
技能要求:1、能够做好审评室内环境清洁工作
2、能够做好评茶设施的准备工作
3、能准备相应的评茶器具,并按顺序编码
4、能做好安全用电和实验室防火防爆工作
相关指示:1、茶叶感官审评室内环境条件的要求
2、干评台、湿评台、茶具规格的要求
3、安全用电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
工作内容:实物标准样的准备
技能要求:1、能了解相关茶类实物标准样的设置等级
2、能根据来样,准备相应的实物标准样
相关知识:1、实物标准样的定义
2、实物标准样设置等级的依据
三
职业功能:感官品质评定
(一)
工作内容:分样
技能要求:能用四分发缩分茶样至所需数量,并按编码顺序置于评茶盘中
相关知识:1、分样的程序
2、分样的方法
(二)
工作内容:干看外形
技能要求:1、摇盘时茶叶在盘中能回旋筛转,收盘后上、中、下三段茶层次分明
2、能评比形状的粗细、长短、松紧、身骨轻重,对紧压茶能评比个体的形状规
格、棱角、松紧度及里茶、面茶
3、能评比面张、中段三档比例是否匀称
4、能评比色泽的鲜陈、润枯、匀杂
5、能评比茶类及非茶类夹杂物的含量情况
相关知识:1、摇盘、收盘的基本手法和要点
2、茶叶的分类和品种名称
3、大宗茶类的基本品质特征及外形审评方法
(三)
工作内容:湿评内质
技能要求:1、能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匀样、称样,并按编码顺序置入评茶杯中
2、能掌握正确的冲泡时间、水温、杯碗容量、茶水比例
3、能掌握正确的嗅香气和尝滋味的方法,能辨别琛、霉、异等不正常气味
4、能区别汤色的深浅、明暗、清浊
5、能掌握叶底的评定方法,能辨别叶张的老嫩、匀杂、色泽
相关指示:1、称量器具使用基本知识
2、均匀茶样的基本常识
3、大宗茶类内置身评方法
(四)
工作内容:品质记录
技能要求:1、能初步使用评茶术语描述常见茶类的主要品质特征
2、能按评茶程序,及时记录品质情况
相关指示:1、评茶术语的定义
2、品质记录标的使用知识
四
职业功能:综合判定
(一)
工作能容:记录汇总
技能要求:1、能根据品质记录,对各品质因子情况进行汇总
2、能初步判定品质的优劣
相关指示:1、劣变茶的识别知识
2、次品茶的识别知识
(二)
工作内容:结果计算及判定
技能要求:1、能对照毛茶实物标准样,对一类毛茶的外形、内质进行初步定等
2、能根据毛茶等级判定原则计算结果,并确定该毛茶的级别
2、中级评茶员工作要求
一
职业功能:样品接受
(一)
工作内容:取样、观察
技能要求:1、能按“茶取样”的操作规程,从大队样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2、能明确所需检验项目的要求
3、能根据茶样外形特征观察所用标准是否适当
相关指示:1、茶叶取样的操作要点
2、茶叶检验项目
(二)
工作内容:包装分析
技能要求:1、能根据来样的包装情况,分析是否符合食品标签标准的要求
2、能街道客户对茶叶包装的咨询,并进行一般性指导
相关指示:1、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2、咨询解答用语常识
二
职业功能:评茶准备
(一)
工作内容:评茶设施、用具的准备
技能要求:1、能够根据天气变化做好审评室内光照、温湿度的调节,使其符合评茶要求
2、能够做好评茶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3、能根据不同的茶类准备相应规格的评茶杯碗
相关指示:1、茶叶感官审评室内光照温湿度的要求
2、不同茶类的评茶器具规格要求知识
(二)
工作内容:标准样的准备
技能要求:1、能熟悉相关茶类实物标准样的设置水平
2、能根据来样,准备相应的文字标准(企业、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和实物标准样
相关指示:1、相关茶类的国家、企业、行业或地方标准的有关知识
2、相关茶类实物标准样总体品质水平的设置知识
三
职业功能:感官品质评定
(一)
工作内容:分样
技能要求:能按不同茶类分样的操作规程要求,使所缩分茶样准备、均匀
相关指示:不同茶类的分样操作规程知识
(二)
工作内容:干看外形
技能要求:1、能评定一大茶类外形的形状、整岁、色泽、净度或规格、松紧度等各因子
2、能掌握该茶类不同级别的外形各因子品质特征
3、能分析该茶类外形各因子品质不足之处
相关指示:1、相关茶类外形审评技术知识
2、相关茶类的处置加工工艺知识
(三)
工作内容:湿评内质
技能要求:1、能评定一大茶类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四因子
2、能掌握该茶类不同级别的香气类型,能辨别香气的高低、浓淡和纯异
3、能掌握该茶类不同级别的滋味特征,能辨别茶汤的浓淡、强弱、鲜陈
4、能掌握该茶类不同级别的叶底特征
相关知识:1、相关茶类内置审评技术知识
2、相关茶类不同级别的内质各因子品质特征知识
(四)
工作内容:品质记录
技能要求:1、能使用相关茶类的评茶术语,描述该茶类不同级别的外形、内质各因子的品质特征
2、能按相关茶类品质评分要求,对照实物标准样或成交样,对该茶类外形内质各因子的品质评分
相关指示:1、登记评语的运用知识
2、对样评茶计分方法
四
职业功能:综合判定
(一)
工作内容:记录汇总
技能要求:1、能根据来样适用的文字标准,对照品质记录表,对各品质因子情况进行汇总
2、能根据外形、内质各因子的品质评分情况,按该茶类各因子所占的权数比例计算总分
相关知识:1、对样评语的运用知识
2、相关茶类品质因子权数比例知识
(二)
工作内容:结果计算及判定
技能要求:1、能对照毛茶实物标准样,对一大茶类的毛茶外形、内质进行定等并计算确定级别
2、能根据总分判定相关茶类各品质因子与标准的差距
相关指示:1、相关茶类精致茶的种类、名称知识
2、等级评分方法
3、高级品茶员工作要求
一
职业功能:样品接收
(一)
工作内容:分类、保管
技能要求:1、能根据来样特征分清品类,并确定所用标准是否合理
2、能根据茶类的不同特性保管好样品,在感官审评期间保持品质不变
相关指示:1、茶叶陈化变质的原理
2、保持茶叶品质的方法
(二)
工作内容:咨询、指导
技能要求:1、能够进行茶叶质量的咨询
2、能够帮助客户找出茶叶品质不足之处,并提出指导性的改进意见
相关指示:相关茶类的初制加工技术知识
二
职业功能:评茶准备
(一)
工作内容:评茶环境、设施的准备
技能要求:1、能够根据气候变化、人体状态,做好审评室内色调、采光、噪音、温湿度等各项指标的调节和控制
2、能够指导初、中级评茶员做好评茶设施、器具的准备和保养工作
相关指示:1、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的标准
2、人体状态与感官灵敏度的相关性知识
(二)
工作内容:标准样的准备
技能要求:1、能熟悉相关茶类的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质量水平
2、能根据来样结合市场水平,准备实物标准样、市场参考样和相应的文字标准
相关指示:1、相关茶类市场参考样的选取知识
2、市场调研知识
三
职业功能:感官品质评定
技能要求:1、能熟练评定两大茶类的外形各因子
2、能掌握两大茶类不同级别的外形品质特征
3、能评比名优绿茶外形的形状、色泽因子
4、能掌握名优绿茶应有的造型、色泽等品质特点
5、能找出相关茶类外形各因子中存在的品质弊病
相关指示:1、名优绿茶的定义
2、名优绿茶外形特殊品质要求知识
3、相关茶类的精致加工工艺及等级的设置知识
(二)
工作内容:湿评内质
技能要求:1、能熟练掌握湿评内质操作要领,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不同个体样品的内质评定,减少误差
2、能熟练评定两大茶类的内质各因子
3、能掌握两大茶类不同级别的内质品质特征
4、能评比名优绿茶的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各因子
5、能掌握名优绿茶应具备的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品质要求
相关指示:1、茶叶内置身评中误差的控制知识
2、名优绿茶内质各因子特殊品质要求
3、名优绿茶的审评方法
(三)
工作内容:品质记录
技能要求:1、能熟练使用评茶术语描述相关茶类的品质情况及存在的品质弊病
2、能按不同茶类审评方法的茶艺设计品质记录表
相关指示:1、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标准知识
2、茶叶外形内质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
四
职业功能:综合判定
(一)
工作内容:记录汇总
技能要求:1、能综合评定两大茶类的毛茶外形、内质各因子
2、能熟练评定两大茶类的精制茶与实物标准样之间的差距,对各因子分别进行评比计分
3、能按百分法对名优绿茶各品质因子进行评比计分
相关指示:1、茶叶的出、精制加工技术对品质的影响知识
2、名优绿茶评比计分方法
(二)
工作内容:结果计算及判定
技能要求:1、能对照毛茶实物标准样,对两大茶类的毛茶进行定级定等,误差不超过正负1个等
2、能根据精制茶各因子所得的总分判定其高于或低于实物标准样或成交样,误差在正负1/2个级以内
相关指示:七档制法判定原则
4、评茶员工作要求
一
职业功能:样品接收
(一)
工作内容:指导接样
技能要求:1、指导他人进行样品的接收、登计和保管
2、能纠正他人样品接收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指示:公关与接待基本知识
(二)
工作内容:咨询策划
技能要求:1、能够策划茶叶包装与质量咨询方案
2、能解答客户有关茶叶质量的疑难问题
相关指示:咨询策划运作知识
二
职业功能:感官品质评定
(一)
工作内容:干看外形
技能要求:1、能评比六大茶类的外形各因子
2、能熟练掌握三大茶类的外形各因子的审评技术
3、能熟练掌握三大茶类不同级别的外形品质特征
4、能熟练分析各茶类中外形品质弊病的产生原因并能提出改进措施
相关指示:1、六大茶类不同级别的外形审评技术知识
2、茶叶加工工艺特点与茶叶品质的关系知识
(二)
工作内容:湿评内质
技能要求:1、能评比六大茶类的内质各因子
2、能熟练掌握三大茶类的审评技术
3、能熟练分析香气、滋味中的陈、异、烟、焦、酸、馊等品质弊病
4、能熟练辨别叶底的叶张嫩,砂清或发酵程度,品种特征以及产生花青、焦斑、红梗红叶、枯暗花杂等品质弊病的原因
5、能指导初、中、高级评茶人员正确辨别各茶类的香气、滋味类型,分辨大叶种与中小叶种、春茶与夏秋茶以及不同茶树品种、地区之间香气、滋味的差别
相关指示:1、六大茶类不同级别的内审评技术知识
2、茶叶易吸湿、易吸异气味的特性知识
3、春夏秋茶特征知识
4、不同茶树品种、产区的茶叶特征知识
5、新陈茶的区别知识
(三)
工作内容:品质记录
技能要求:1、能准确运用评茶术语,描述六大茶类的品质情况及优缺点
2、能指导他人准确、规范使用评茶术语
3、能指导他人按各茶类评质评定要求,设计品质记录表,能完整表现特因子的总体品质情况
相关指示:品质记录表的制作与设计要求知识
三
职业功能:综合判定
(一)
工作内容:汇总、设计
技能要求:1、能综合评定六大茶类外形、内质各因子,指出总体品质与标准样或成交样的差距
2、能针对品质缺陷设计出合理的加工工艺或提出有效的贮藏保鲜措施
3、能根据原料品质情况和市场消费水平制定合理的茶叶拼配方案
相关指示:1、茶叶加工工艺与加工机构机械的性能知识
2、茶叶拼配技术知识
(二)
工作要求:结果计算及判定
技能要求:1、能对三大茶类的毛茶熟练定级定等,误差不超过正负1个等
2、能熟练判定三大茶类的精制茶与实物标注样或成交样之间的级距,误差在正负1/3个级以内
相关知识:精制茶品质综合判定原则
四
职业功能:培训指导
(一)
工作内容:培训
技能要求:1、能训练初、中、高级评茶员的评茶基本功夫技能,提高其业务能力
2、能对初、中、高级评茶员进行技能鉴定
相关指示:1、茶叶初、精制加工理论知识
2、技能鉴定的方法和要求
(二)
工作内容:指导
技能要求:1、能对初、中、高级评茶员的日常工作进行指导
2、能对初、中、高级评茶员技能培训的相关知识、茶叶初、精制加工技术知识进行指导
相关指示:生产、实习教学方法
五
职业功能:组织管理
(一)
工作内容:市场调研级标准样制备
技能要求:1、能掌握茶业市场动态,了解大宗茶类及名优茶类的价格水平,指导经销人员合理定级定价
2、能了解茶业市场总体生产销售情况,了解地区茶叶消费习惯及基本茶类最低品质界限
3、能根据相关茶类的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质量水平,结合历年茶叶标准样的质量等级设置情况制备实物标准样
相关知识:1、物价政策知识
2、市场营销知识
3、地区茶叶消费习惯知识
4、实物标准样的制备知识
(二)
工作内容:人员管理
技能要求:1、能指导协调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履行岗位职责
2、能调动本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日常人员接待及茶叶品质评定工作
相关指示:1、企业人事管了知识
2、国内外先进管理信息知识
(三)
工作内容:技术更新
技能要求:1、能及时掌握茶叶产品检验中的新技术、新方法
2、能及时搜集国内外有关茶叶产品生产的新技术信息
相关指示:1、国内外茶叶科技动态知识
2、信息的搜集整理知识
5、高级评茶师工作要求
一
职业功能:感官品质评定
(一)
工作内容:干看外形
技能要求:1、能运用茶树品种学、制茶学知识分析六大茶类外形品质的形成原因
2、能运用茶树栽培技术、生产加工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名优茶类特殊品质的形成原因
相关指示:1、茶树品质与制茶工艺对品质的影响知识
2、茶叶栽培、生产技术与品质的关系知识
(二)
工作内容:湿评内质
技能要求:1、能运用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六大茶了内质审评的异同点及原理
2、能运用茶叶生物化学原理,分析品质特征及品质弊病的形成原因
相关指示:1、茶叶官官审评基础理论知识
2、茶叶内涵有效理化成分的变化对品质的影响知识
二
职业功能:综合判定
(一)
工作内容:品质判定的审评
技能要求:1、能审核各级评茶人员对毛茶的定级定等情况
2、能审核各级评茶人员对精制茶的判定情况
3、能纠正各级人员品质综合判定中的误差及错误
相关知识:审核的基本程序
(二)
工作内容:疑难问题的处理
技能要求:1、能分析疑难茶样的品质问题,准确合理的进行判定
2、能独立解决质茶工艺中影响品质的技术难题
相关指示:1、国内外茶叶的品种、类别及品质特征知识
2、国内外先进的制茶工艺知识
三
职业功能:感官审评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一)
工作内容:茶叶感官审评室的研究与设计
技能要求:1、能根据人体生理学知识,结合国际上感官分析实验室的发展趋势,研究感官审评人员处于最佳生理状态的条件
2、能根据茶叶感官审评的特点,研究设计出科学合理,设备先进、完善的茶叶感官审评室
相关指示:1、国际标准“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条件”
2、国内外茶叶感官审评室条件知识
(二)
工作内容: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的研究与完善
技能要求:1、能够对不同茶类的从泡水温、茶水比例、从泡时间、评茶器具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程度进行深入研究
2、能够结合国内外茶叶感官审评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完善现有的各茶类审评方法和技术
相关知识:1、国内外茶叶感官审评的新方法、新技术知识
2、国内外茶叶加工的新技术知识
四
职业功能:培训指导
(一)
工作内容:培训
技能要求:1、能胜任教学培训工作
2、能编写各等级评茶人员的培训大纲和教材
3、能编写各等级试卷试题
相关知识:1、教育学知识
2、教材的编写要求知识
3、编写试卷的依据和要求
(二)
工作内容:指导
技能要求:1、能指导各级评茶人员以最佳生理状态,准确评定香气、滋味各因子
2、能指导各级评茶人员运用化学变化原理,分析各茶类不同品质特真的形成原因
相关知识:茶叶生物化学知识
五
职业功能:组织管理
(一)
工作内容:技术更新
技能要求:1、能主持或参与茶叶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
2、能组织各级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开展技术交流、技能比武活动
相关指示:1、茶叶保健功能知识
2、茶叶内含理化成分与品质的研究知识
(二)
工作内容:质量管理
技能要求:1、能熟悉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指导茶叶生产、经销企业规范质量体系,严把产品质量关
2、能主持和参与有关茶叶产品、茶叶检验方法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相关知识:1、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知识
2、产品质量法知识
3、标准的制定修订方法
(三)
工作内容:成本核算
技能要求:1、能够对经营部门进行成本核算
2、能够根据原料成本、市场销售趋势,制定最佳茶叶拼配方案,降低成本,增进效益
相关指示:1、成本核算基础知识
2、财务预算的编制知识
4、比重表
4. 1理论知识专业考试机构常年开展评茶员(师)、茶艺师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为涉茶人士提供培训、认证服务,提升茶文化人士的生活品位。
1、报名对象
涉茶人员及茶文化爱好者
2、授课内容
(一)理论知识课:茶业综合知识、茶叶审评、茶艺茶文化三大模块(二)技能操作课:
1、茶艺师
(1)茶艺表演基本知识;(2)茶艺表演技能;(3)生活茶艺;(4)茶叶综合知识;(5)茶具选配;(6)茶艺馆投资规划设计与管理;(7)茶文化。
2、评茶员(师)
(1)茶叶感官审评与品质记录;(2)茶叶基础知识(包括加工工艺流程、茶叶精制与拼配、茶叶品种识别、贮藏及常见保健等基本知识;(2)茶文化;(4)茶叶营销;(5)茶事服务礼仪;(6)茶艺常识
3、鉴定工种级别
各职业(工种)分别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级。
4、报名手续
1、填写《职业资格鉴定申报表》1份(可上网下载);2、学历证书复印件1张;
3、原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张;
4、身份证复印件1张;
5、从事本职业(工种)连续工龄的书面证明材料1份(需盖本单位公章);
6、两寸彩色正面免冠近照3张(技师、高级质量为黑白照5张)。评茶员是以感觉器官评定茶叶品质(色、香、味、形)高低优次的人员。按照国家标准,评茶员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评茶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评茶师(国际职业资格一级)。这些天我和几个茶人朋友报名参加了评茶员的培训和考试。原本我和朋友们一样大家报的都是高级审评员,没想到因为年龄小和资历的限制被刷下而只能报考中级的了。其实只要有真正实力又何故在乎年龄呢,人家不是有破格提拔的年轻教授博导么?象评定茶类外形的形状、整碎、色泽、净度或规格、松紧度等。至于湿评内质包括评定茶类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四因子;茶类不同级别的香气类型、高低、浓淡和纯异;鉴别滋味特征,辨别茶汤的浓淡、强弱、鲜陈以及掌握茶类不同级别的叶底特征等,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所以刚开始我和几个年龄相仿朋友都觉得委屈。
但后来听了主办方解释说,审评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从任何方面来说对于审评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年龄和资历的限制是应该的,以免有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现象发生。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审评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标准,为今后茶产业的发展做出真正有利的贡献。听了他们的话,仔细阅读了高级评茶师职业要求我顿时觉得有点惭愧。要学习的太多了!象运用茶树品种学、制茶学知识分析六大茶类外形品质的形成原因;运用茶叶生物化学原理,分析品质特征及品质弊病的形成原因;还有茶叶内涵有效理化成分的变化对品质的影响等都是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
既然热爱茶,想要从事好茶行业,做一个真正的茶人就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习相关理论和实践,从各方面打好基础,向我们所有的茶前辈们学习,才不愧对自己的爱茶之心。
几天的高强度培训之后,我通过了中级评茶员的实践和理论考试。在迈出考场的时候,仰望着那蓝天上飘过的白云和自由翱翔的鸟,我告诉自己,3年后当我再回到这个考场的时候,我一定是一个合格的高级审评员!只要我努力,我一定会成为高级评茶师的! I will!
绿茶加工过程一共分几步
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绿茶炒青
平静书斋
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如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结匀整,不含碎茶,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绿茶烘青
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条形烘青,全要主要产茶区都有生产;尖形、片形茶主要产于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种烘青,主要有马边云雾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汀溪兰香、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绿茶晒青
是用日光进行晒干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绿茶蒸青
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唐朝时传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绿茶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绿茶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态。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