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为我国的国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众多茶类中,绿茶和生普洱茶是备受喜爱的两种。它们各具特色,口感各异,绿茶与生普洱茶究竟有哪些区别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两款茶神秘的面纱,品味茶道真谛。
一、产地与加工工艺
1. 产地
* 绿茶:绿茶主要产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地区,其中以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为代表。
* 生普洱茶:生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揉捻、晾晒、堆积发酵等工艺制成。
2. 加工工艺
* 绿茶:绿茶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变黄;揉捻则是使茶叶卷曲成条状,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口感;干燥则是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保持干燥。
* 生普洱茶:生普洱茶的加工工艺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采摘、摊晾、揉捻、晾晒、堆积发酵等步骤。采摘时,要选择成熟度适宜的茶叶;摊晾是为了让茶叶失去一部分水分,便于揉捻;揉捻则是使茶叶卷曲成条状,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口感;晾晒是为了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保持干燥;堆积发酵则是让茶叶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微生物发酵,使茶叶的口感和品质得到提升。
二、外观与香气
1. 外观
* 绿茶:绿茶的外观呈绿色,茶叶细嫩,卷曲成条状,色泽鲜绿。
* 生普洱茶:生普洱茶的外观呈青绿色或黄绿色,茶叶粗壮,卷曲成条状,色泽较为暗淡。
2. 香气
* 绿茶:绿茶的香气清新、爽口,具有独特的豆香、栗香等。
* 生普洱茶:生普洱茶的香气较为浓郁,具有独特的陈香、木香、果香等。
三、口感与汤色
1. 口感
* 绿茶:绿茶的口感鲜爽、回甘,具有独特的甘甜、清香等。
* 生普洱茶:生普洱茶的口感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果香等。
2. 汤色
* 绿茶:绿茶的汤色呈碧绿色,清澈明亮。
* 生普洱茶:生普洱茶的汤色呈黄绿色或橙黄色,较为浓稠。
四、功效与作用
1. 绿茶
* 提神醒脑:绿茶中的咖啡因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 抗氧化: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
* 减肥降脂:绿茶中的茶多酚可以降低血脂、减肥。
2. 生普洱茶
* 降脂减肥:生普洱茶中的茶多酚、茶碱等成分可以降低血脂、减肥。
* 抗氧化:生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
* 助消化:生普洱茶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物可以促进消化。
绿茶与生普洱茶在产地、加工工艺、外观、香气、口感、汤色、功效等方面都有所区别。绿茶口感鲜爽、汤色碧绿,具有提神醒脑、抗氧化、减肥降脂等功效;而生普洱茶口感醇厚、汤色黄绿,具有降脂减肥、抗氧化、助消化等功效。了解这两款茶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品味茶道真谛,享受茶的美好。
项目 | 绿茶 | 生普洱茶 |
---|---|---|
产地 |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地区 | 云南省 |
加工工艺 | 杀青、揉捻、干燥 | 采摘、摊晾、揉捻、晾晒、堆积发酵 |
外观 | 绿色,细嫩,卷曲成条状 | 青绿色或黄绿色,粗壮,卷曲成条状 |
香气 | 清新、爽口,豆香、栗香等 | 浓郁,陈香、木香、果香等 |
口感 | 鲜爽、回甘,甘甜、清香等 | 醇厚、回甘,陈香、果香等 |
汤色 | 碧绿色,清澈明亮 | 黄绿色或橙黄色,较为浓稠 |
功效 | 提神醒脑、抗氧化、减肥降脂 | 降脂减肥、抗氧化、助消化 |
绿茶有生茶熟茶之分吗
绿茶没有生茶熟茶之分。生茶是后发酵茶。绿茶和生茶的区别在于杀青过程中的温度,干燥方式,绿茶是高温杀青,破坏酶活性,达到提香的目的。生茶是低温杀青,钝化酶活性,以便后期进行自然发酵转化。绿茶的保质期一般为2年,生茶可长期保存。
绿茶的干燥方式主要是烘青、炒青和蒸青(温度都比较高,破坏了酶),生茶主要是晒青(日光干燥,保留酶活性)。生茶比绿茶多了一个蒸压成形的步骤,熟茶比生茶多了渥堆发酵工序。现在未蒸压成型的原料-晒青毛茶也归到了绿茶类,称为晒青绿茶,只有经过蒸压成型才称为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颜色以青绿、墨绿为主经过时间陈化之后部分转为黄绿、黄红色。汤色以黄绿、黄红、金黄为主。新茶叶底以绿色、黄绿为主,陈茶为红黄或枣红色。生茶有苦、涩、甘、甜等口感,香气比较明显,新茶易伤脾胃,不过经自然陈化以后茶性就会慢慢变成温和、褐栗色的茶。生茶主要有清理肠道,降脂,提神,降压和减肥的功效。
一直在喝《溯岳茶坊》的普洱茶,感觉很好。现在也时不时和他们的茶艺师张慈一起聊天,受益良多。gdgd800是她的(wēi)微(xìn)号。她人很好,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她。
喜欢普洱茶不是一时的激情,也不是随声附和,不过是时间,日久生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普洱熟茶和生茶的区别
大家好呀,普洱茶按照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今天带大家看看普洱熟茶和生茶的区别。
1、工艺区别
普洱生茶是鲜叶采摘后,经过摊晾、杀青、揉捻、阳光日晒、蒸压,制作而成的;
普洱熟茶是鲜叶采摘后,经过摊晾、杀青、揉捻、阳光日晒、渥堆发酵制作而成的;
也就是说,普洱熟茶是在晒青茶的基础上经过渥堆发酵制作的。但是,普洱生茶是没有散茶的,只有紧压茶,没有经过蒸压之前的茶叶只能叫晒青茶,属于绿茶的一种;只有普洱熟茶有散茶与紧压茶。像我们看到的饼茶、砖茶、沱茶,都属于紧压茶,只是压制的形状不一样而已。
2、色泽不同
普洱生茶在新茶时期,干茶与叶底的颜色主要是墨绿色,冲泡出来的茶汤也是绿黄明亮的;
普洱熟茶则不同,刚做好的普洱熟茶,干茶与叶底的颜色是红褐的,茶汤也是红浓明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生茶会逐渐陈化,生茶的色泽,无论是干茶、茶汤、叶底,都会慢慢朝普洱熟茶靠近,存放10年以上的普洱生茶,也会出现红汤红叶的现象。
3、口感不同
普洱生茶香气高,香型与滋味的层次感比较丰富,主要有蜜香、花香、果香等香型,滋味浓尚醇,收敛性强,叶底肥厚。
普洱熟茶以陈香为主,有的熟茶会伴有枣香、樟香、木香等香气,入口滋味浓醇回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生茶会逐渐陈化,香气会出现陈香,汤感也会出现与熟茶接近的浓醇。
普洱茶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可清饮,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普洱茶曾被归类为黑茶类,现归类为再加工类中的后发酵茶。
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绿茶和普洱茶有什么区别
绿茶即不发酵茶。绿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科学研究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一定效果。
普洱茶是公认的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
生长环境的差异:普洱茶树的生态环境是高海拔低纬度,亚热带暖湿气候,雨量光照充足,整年云雾缭绕,四季如春,PH值为4。5-6。5的低酸性土壤,绿茶的生态环境则是低海拔暖湿气候,一年四季分明,云雾较少,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不利于芽叶中含氮化合物的代谢,光量子的吸收合成,所以绿茶中的叶绿素,胡萝卜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少于普洱茶。
制作工艺上的差异:绿茶是用300-400度高温杀青,将茶性完全杀死,再用烘青工序将茶叶中的水份完全去除,普洱茶用70-85度的低温杀青,保留茶体的活性,再用晒青的工序将茶叶中90%左右的水份去除,茶体中还含有12%左右的水份,所以绿茶为完全不发酵茶,普洱茶是后发酵茶。
存放方式不同:由于绿茶已不具备生命体症,它的存放没有特定的要求,只要没异味的地方就可以存放,普洱茶由于具备生命体症,它要放置在通风,无异味,湿度在60%左右,无阳光直射的场所。
保质期上的差异:一般绿茶的保质期为2年,它的品质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下降,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它只有生产日期没有保质期,只要原料是优质的,存放是合理的,它的品质是会随着时间的延伸增值和优化的。
特性上的差异:绿茶为酸性茶,现在的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品摄入过量,酸性体质的人越来越多,过度喝绿茶会加重对胃及身体的刺激,会引起一些不良的身体反应,另由于绿茶的内含物要比普洱茶少很多,所以耐泡度要比普洱茶差很多,普洱茶是一种偏碱性茶,经过科学的渥堆工艺加速和缩短它的后发酵过程,通过酶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的代谢过程产生大量有益菌群,形成顺滑醇厚的口感和温和的茶性,不会对人的身体有任何的不良反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