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制茶时间(绿茶制茶时间多长)

茶叶,作为我国的国饮,历经千年的传承,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绿茶,作为茶叶中的佼佼者,其独特的口感和养生功效,更是受到广大茶友的喜爱。绿茶是如何从鲜嫩的茶叶变成我们手中的一杯美酒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绿茶的制茶时间之谜。

一、绿茶制茶时间概述

绿茶的制茶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采摘时间:绿茶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春季,此时茶叶的色泽鲜绿,营养成分丰富。

2. 摊青时间:采摘后的茶叶需要摊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让茶叶自然萎凋,时间约为2-3小时。

3. 杀青时间:摊青后的茶叶要进行高温杀青,以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杀青时间一般在30-40分钟。

4. 揉捻时间: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卷曲成条状,便于后续的干燥。揉捻时间约为20-30分钟。

5. 干燥时间:揉捻后的茶叶要进行干燥,使其水分降至一定比例。干燥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

6. 冷却时间:干燥后的茶叶需要冷却,使其温度降至室温,时间约为30分钟。

7. 包装时间:冷却后的茶叶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销售。

二、绿茶制茶时间详解

下面,我们以表格的形式,详细展示绿茶制茶时间各个阶段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阶段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采摘时间 1.选择晴天采摘;
2.采摘茶叶的嫩芽和嫩叶;
3.避免采摘雨天、病虫害的茶叶。
1.采摘时间应控制在早晨8点至下午4点之间;
2.采摘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茶叶。
摊青时间 1.将采摘的茶叶摊放在竹筛上;
2.摊放厚度约为5厘米;
3.保持通风、阴凉。
1.摊青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茶叶品质;
2.摊青过程中要适时翻动茶叶。
杀青时间 1.将摊青后的茶叶放入锅中;
2.加热至100-120℃;
3.杀青时间约为30-40分钟。
1.杀青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烧焦茶叶;
2.杀青过程中要适时翻动茶叶。
揉捻时间 1.将杀青后的茶叶取出,稍作冷却;
2.将茶叶放入揉捻机中;
3.揉捻时间约为20-30分钟。
1.揉捻过程中要适时调整揉捻力度,以免损伤茶叶;
2.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取出,稍作冷却。
干燥时间 1.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
2.烘干温度约为80-90℃;
3.干燥时间约为30-60分钟。
1.干燥过程中要适时调整烘干温度,以免烧焦茶叶;
2.干燥结束后,将茶叶取出,稍作冷却。
冷却时间 1.将干燥后的茶叶取出,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地方;
2.冷却时间约为30分钟。
1.冷却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茶叶品质。
包装时间 1.将冷却后的茶叶进行筛选、整理;
2.将茶叶装入包装袋中;
3.密封保存。
1.包装过程中要确保茶叶不受污染;
2.包装袋应选择透气的材料。

三、绿茶制茶时间的影响因素

绿茶制茶时间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以下列举几个主要因素:

1. 茶叶品种:不同品种的茶叶,其制茶时间略有差异。例如,龙井茶的制茶时间较短,而碧螺春的制茶时间较长。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茶叶的生长和制茶时间有很大影响。如春季气温适宜、雨量适中,茶叶的品质和制茶时间都会较好。

3. 茶叶采摘标准:茶叶采摘标准越高,制茶时间越长。如采摘嫩芽和嫩叶的茶叶,制茶时间较长。

4. 制茶工艺:不同的制茶工艺,其制茶时间也有所不同。如手工制茶和机械制茶,制茶时间存在一定差异。

绿茶制茶时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了解绿茶制茶时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绿茶的美味和养生功效。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品味绿茶的魅力,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普通绿茶从采摘到加工完成一般要多久

一般在30天左右

一般绿茶从采摘到加工完成要经过:采摘,杀青,揉捻,成型,烘干,制成毛茶,精捡,打包精装,上市这几个步骤基本差不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上市销售,其次有时在采摘/烘干等环节因为天气或者一些其他因素影响会有一些变动。

茶叶的采摘:分春/夏茶及秋茶;采茶十分讲究时节。春茶一般在抽出一芽四叶或一芽五叶时采制。夏茶待抽出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时采制。秋茶在抽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时采收。

春茶最好,在清明前采(阳历每年的4日5日附近),春茶又称明前茶,这茶可算得上;“春茶、夏茶、秋茶”里面的上品。

茶叶制作过程:

绿茶:制作时不经过任何发酵过程、采摘后直接杀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鲜醇,清爽宜人。因工法不同,又可分为以锅炒而成的炒菁绿茶,如:龙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温蒸汽蒸煮的蒸菁绿茶,比如:煎茶、玉露,前者香气浓、后者更具有新鲜新绿感。

茶叶杀青的时间,温度是多少最适

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

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

杀青是绿茶等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杀青方式:炒青、蒸青、烘青、泡青、辐射杀青。蒸青唐代普遍使用,日本、俄罗斯、印度应用较多。我国明朝后普及使用炒青法,世界各产茶国普遍使用。杀青一般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老叶嫩杀、嫩叶老杀;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等原则。蒸青则要“高温、快速”。

鲜叶采来后,要放在地上摊晾2—3小时,然后进行杀青。

杀青宜掌握,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杀青时间一般在5–7分钟,减去水分到生叶原料全部重量的20%—-30%左右,杀青完后将叶子抖散摊开,待凉后进行揉捻。

采茶制茶常识

1、采摘期与时间,茶叶的采摘具有时间和阶段性,如春茶、夏茶、秋茶、明前茶,而采摘时间,一般在9:00~16:00采摘。2、采摘方法有手摘法、刀割法、机采法,其中手摘法为佳,但费时费力。3、采摘成熟度需要适宜,不宜过老也不宜太嫩,制茶时工艺要得当,因茶制宜。

1、采摘期与时间

茶树的萌芽生是有季节性的,而且与其品种,生长的海拔高度及气候条件和茶园的管理都有一定联系,尤其是茶园的施肥修剪,技术调节措施等是调整采摘期的关键。

优质高档生态茶叶的采摘应选晴天,时间最好是9:00-16:00,俗称“午青”叶,质量最好;上午9:00以前采的茶叶称“早青”叶,质量次之;16:00以后采的茶叶为“晚青”叶,质量较差。所以说选择晴天采的“午青”叶是制得高档生态茶的首选。

2、采摘方法

茶叶采摘的方法有:手摘法,刀割法和机采法三种。手摘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古老方法以,特别适合制作高档茶。

在长期实践中诞生的“虎口对芯”采摘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端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将芽梢采下。其优点是可避免捏在手中的芽梢受热和压伤,其次是采下的鲜叶均匀度较一致。

这种采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容易掌握;缺点是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但目前细嫩名优茶的采摘,还不能实行机械采茶,由于采摘标准要求高,仍用手工采茶。

刀割法常采用半月形茶刀割茶叶;机采法是采用采茶机切割芽梢,这两种方法采摘的鲜叶质量都明显比手工采摘的差。

但是如果操作熟练,肥水的管理跟上,机械采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的产量,质量并无太大的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的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机械采茶越来越受到茶农的青睐,机采茶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

3、采摘注意事项

一是采叶成熟度要适宜,茶叶不宜太嫩或过于粗老。有芽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或采摘三至六叶,如果采二至三叶仍有新叶留在茶树上这样会影响产量;如果整个新梢都采下,又会影响质量。

在为此建议,先采芽梢二三叶,再采新叶单片另行制作,这样做既能提高茶叶质量,又能提高茶叶产量。二是春茶持嫩性较强,可适时分批采,即“初期适当早,中期刚刚好,晚期不粗老”以夏茶适当嫩,秋茶适度老的原则。

采摘应注意“不带梗蒂,不带老叶,不带章叶”,和“机采叶和手采叶分开,不同茶树品种的原料分开,晴天叶和雨天叶分开,正常叶和劣变叶分开,成年茶树叶和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有的叶和下午采的叶分开”,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茶叶。

制茶注意的一些核心点

1、绿茶“炒”

绿茶要炒,专业术语叫做“杀青”。

鲜叶下锅炒制,叶片中一种叫做“酶”的物质因为遇到高温死亡了,绿茶就没办法进行发酵,因此绿茶始终都保持着绿油油的外观。经过炒制以后,鲜叶中原本的青草味就散去,演变成了绿茶特有的清香,有的还有炒栗子香。

此外,还有少量绿茶采用蒸汽杀青的,如恩施玉露。

2、白茶“晒”

白茶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做“不炒不揉、自然天成”。白茶的工艺可以说是六大茶类中程序最少的一种,但也并不简单。

晒白茶,并不是让白茶在太阳底下暴晒,是根据天气情况,把白茶在室内外摊放晾晒。日光强度、温度、摊放的厚薄都需要谨慎把握,晾晒到一定程度烘干即可。

在晾晒过程中,白茶微微发酵,产生淡淡的花香和纯净的甜味,还有日晒的香气。

3、黄茶“闷”

黄茶的制作与绿茶很相似,但是多了一个“闷黄”的步骤。

在黄茶的干燥前或后,趁热用纱布或草纸包裹起来,让黄茶在湿热的作用下进行轻发酵。因此,制成的茶颜色明显发黄,带有闷制过的熟香,味道比绿茶少了一丝鲜,多了一丝醇。

黄茶加工难度很高,闷黄没做到位或过了头,都出不来黄茶的味道。因此,市面上黄茶的量并不多,价格还贵,知名度就日渐下降了。

4、乌龙茶“摇”

把鲜叶稍微摊晾变软之后,就要用竹筛进行“摇青”了。

叶片在竹筛里摇晃碰撞发酵,产生浓郁的花香。叶片的边缘比较脆弱,碰撞变红,而叶片的中心始终是绿的,最后形成乌龙茶“七分绿三分红”“绿叶红镶边”,这就是半发酵。

乌龙茶的摇青除了用竹筛手工摇青,还有放进一个类似滚筒的机器进行摇青的。

5、红茶“揉”

红茶是全发酵茶,相比半发酵的乌龙茶摇晃碰撞,红茶的发酵力度要更大一点,因此要“揉捻”。

鲜叶采摘回来,稍微晾一晾,叶片水分减少、变软之后更便于揉捻。经过揉捻,茶叶的细胞和组织破损,茶汁溢出,酶与茶中的内含物质充分接触,发酵得以快速进行。

其他茶类也有揉捻这个动作,但都多在把促进发酵的酶杀死以后进行的,因此主要以整理茶叶形状为目的。

6、黑茶“堆”

鲜叶经过简单的炒制,自身的酶在高温的作用下基本上已经失去活性。接着便把叶片堆放在了一起,叫做“渥堆”。

无数沾染到了茶叶的微生物不停地繁殖代谢,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活性很高的酶,在湿热作用下,促进叶片快速发酵,发酵非常彻底,形成了黑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色、香、味。

黑茶的渥堆发酵的过程,与酒、酱油、腐乳的制作原理极为相似,都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

制茶跟做菜很像,每一个工序,都讲究“火候”的把握。了解了制茶工艺,更能懂得茶的色、香、味、形从何而来。

一杯茶里,凝聚了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的辛勤劳动,来之不易,更应倍加珍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5586.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