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作为我国千百年来的饮品,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广东这片沃土上,有一种名为“客家老绿茶”的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茶客的青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广东客家,探寻老绿茶的独特魅力。
一、广东客家与老绿茶的历史渊源
广东客家,是指生活在广东省内的一支独特民族,他们勤劳智慧,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老绿茶,则是客家地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茶叶。据史料记载,广东客家老绿茶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客家老绿茶与客家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了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老绿茶的制作工艺
(一)采摘与晒青
老绿茶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首先是从茶树上采摘新鲜的茶叶。采摘时节一般在春季,此时茶叶的品质最佳。采摘下来的茶叶要经过晒青,使茶叶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为后续的制茶过程打下基础。
(二)杀青与揉捻
晒青后的茶叶要进行杀青,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保持茶叶的绿色。随后是揉捻过程,将茶叶揉成条状,使茶叶中的茶汁充分释放出来。
(三)炒青与烘焙
揉捻后的茶叶要进行炒青,通过高温快速蒸发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变得更加紧实。最后是烘焙环节,将茶叶中的水分彻底蒸发,使茶叶达到干燥状态。
三、老绿茶的独特风味
老绿茶的独特风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香气浓郁
老绿茶的香气浓郁,具有独特的兰花香,喝上一口,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2. 口感醇厚
老绿茶的口感醇厚,入口回甘,回味无穷。
3. 滋养健康
老绿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保健功能。
四、老绿茶的文化内涵
老绿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客家文化的一种象征。在客家地区,老绿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 传承精神
老绿茶的制作工艺传承了客家人民的勤劳智慧,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 社交工具
在客家地区,人们常常以茶会友,老绿茶成为了人们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
3. 婚丧嫁娶
在客家传统婚礼和丧礼中,老绿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象征着吉祥、长寿。
五、广东客家老绿茶的推广与发展
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关注,广东客家老绿茶逐渐走出了山区,走向了全国。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发展老绿茶,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加强品牌建设
提升老绿茶的品牌知名度,使其成为茶界的佼佼者。
2. 拓展销售渠道
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扩大老绿茶的市场份额。
3. 创新制作工艺
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提升老绿茶的品质。
4. 挖掘文化内涵
挖掘老绿茶的文化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茶叶。
广东客家老绿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茶界的一颗璀璨明珠。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一传统茶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品尝到老绿茶的醇香。
擂茶中的茶叶必须是老茶树叶
擂茶中的茶叶一般是绿茶,不过配料各地都不同的。
擂茶起源于古代中原,南迁流传至广东、湖南、江西等一带,又名三生汤,是一种特色食品。主要流传于广东汕尾市、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是一种特色食品,它一般是由大米、花生、绿豆、茶叶、生姜等为原料,然后用擂钵将其捣烂成糊水,用开水冲,再加上炒米,清香可口的擂茶就做成了。
擂茶在中国华南六省都有分布,保留擂茶古朴习俗的地方有:湖南的桃源、临澧、安化、桃江、益阳、凤凰、常德等地,广东省的揭西、清远、英德、陆河、惠来、五华等地;江西省的赣县、石城、兴国、于都、瑞金等地;福建省的将乐、泰宁、宁化等地;广西的贺州黄姚、公会、八步等地;台湾的新竹、苗粟等地。另外,在江西省丰城市下辖的荷湖、罗山、蕉坑、铁路、洛市、秀市等地(即当地所称的河东地区),也有擂茶的习俗,不过至今不清楚其流传的开始时间。其制作方法比客家人的擂茶简略了许多,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擂茶的功效和作用
擂茶具有祛热解暑,驱寒健脾,疏肝理肠,润肠通便,补肺益气,助脾长肌,理气调中,止咳化痰,通血脉,提神醒脑,清肝明目,滋阴壮阳之功效。擂茶常用的材料包括米糠、五谷粉、绿茶粉、花生、芝麻、南瓜子等,都对身体有很多益处,能保护心血管健康。另外擂茶的药用功能颇多,酒足饭饱之后喝口擂茶,可感油腻尽煺,满腹舒畅。
春夏季节天气湿热,人们通常会选用嫩艾叶、薄荷叶或天胡荽等配料;秋季天气干燥,人们通常会选用金盏菊花、白菊花或金银花等配料;冬季寒冷时,人们通常会添加桂皮、胡椒、肉桂子或川芎等配料。
广东都有哪些名茶广东茶叶大全
广东,作为中国的重要产茶区之一,以其丰富的茶叶品种和深厚的茶文化闻名。以下为广东部分名茶简介:
1.清凉山绿茶
产于梅州东南的清凉山,该地区高海拔、云雾多,气候适宜。清凉山绿茶以其独特的蜜香、鲜爽的口感和黄绿透明的汤色而受到喜爱。
2.岭头单丛
源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岭头单丛的特点是蜜香独特,口感醇厚,汤色橙黄清澈。因其早春发芽、黄绿叶片而得“白叶单丛”之称。
3.广东大叶青
创制于明代,广东大叶青以其肥壮的条索、青润的色泽和浓郁的老火香而著称。
4.凤凰水仙
作为乌龙茶的代表,凤凰水仙产于潮汕凤凰山区。其条索肥大、色泽黄赤,内质香气清高,具有独特的花香味和持久的回甘力。
5.柏塘山茶
柏塘山茶,或称客家山茶,源于博罗县柏塘镇,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历史悠久,茶叶外形卷曲紧结,汤色清澈,味道浓厚而甘甜。
6.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又称“英红9号”,曾与祁红、滇红齐名。以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金毫显露和香气甜润而受到推崇。
7.象窝茶
产于云浮新兴县,地处天霞山脉,得禅地之灵秀。象窝茶以其云雾缭绕的山区环境和独特的蜂蜜香气而知名。
8.紫金绿茶
紫金绿茶,河源市紫金县特产,以金萱为主要品种。其特点是叶色淡绿,炒制工艺独特,带有独特的蜂蜜香气。
9.凤凰单丛
潮汕特产,别称“鸭屎香”,以其独特的香气和甘甜的口感闻名。凤凰单丛集红茶浓郁香味与绿茶清新香气于一体。
10.罗浮山茶
源自广东省罗浮山,以山名命名,特色鲜明。罗浮山茶独特的甜味自然纯净,久放更佳。
11.石古坪乌龙茶
产于潮安县凤凰镇,以“三耐”特点著称:耐冲泡、耐烘焙、耐贮藏。其条索匀净,色泽乌绿,香气持久,滋味醇厚。
12.广东三宝扎
广东饮食文化的经典代表,由陈皮、咸榄、禾秆草扎制而成,可用于泡水、泡茶、煲汤、炒菜,深受喜爱。
广东茶叶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故事,反映了广东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擂茶的来源
客家擂茶的来源
土家族住在川.黔.湘、鄂四省交界处,一直有喝擂茶的习惯。
擂茶又名“三生汤”,我们在前面介绍宋代的茶馆时提到它,当时汴京的茶肆在冬季兼卖擂茶。
据传,它是东汉大将马援征五溪蛮时发明的。
土家族则称擂茶伟“三生汤”,有两个出典。
一是因为它是用生茶叶、生姜、生米加水研捣烹煮而成,主要原料是三种,所以叫“三生汤”。
还有一种说法称“三生汤”的得名和三国时蜀国的张飞(而不是东汉的马援)有关,说张飞有次率士卒过武陵壶头山(今湖南省常德境内),因瘴气太盛,许多士卒都生了病。
当地一位民间老医生献秘方擂茶给众人喝,很快大家病都好了。
张飞说,真是三生有幸。
擂茶因此叫“三生汤”。
明代朱权著《瞿仙神隐》,具体记载了擂茶的制法:先将芽茶用汤浸软,加熟芝麻擂细,再加川椒末、盐酥油饼,入锅煎熟,再加栗子片、松子仁、胡桃仁,和水煮,即成擂茶,比现在的做法要复杂些。
相传明代刘基写的《多能鄙事》一书,也有类似的记载都比现在的做法复杂。
喝擂茶有清火明目、去湿发汗、合胃止热的多种好处,因此,它成为土家人世代相传的一种习俗。
一天不喝,全身不爽。
良宵佳日,擂茶是佳品;招待亲友,又是“点心”,兼有“以茶代酒”和“以茶代点”的双重含义。
——–《中国古代生活丛书•中国古代的饮茶和茶馆•古代茶俗与茶艺之少数民族的茶俗》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于1995年出版
我们的擂茶,到底是客家人自己的特产,还是源于土家族,抑或是二者的结合,看来是会是个不解之谜?
擂茶的由来
.
擂茶为客家人招待贵宾的一种茶点,擂既研磨之意,以陶制擂碗将茶叶.芝麻.花生.等多种原料研磨成粉,加入冷热开水冲泡调匀后饮用.擂茶能充饥解渴,也能当保健饮料饮用.
擂茶工具
一,擂钵:以陶土拉胚制成.
二,擂捧:以芭乐,油茶树干为主要取材,选大小适中,长约 40 cm锯切后阴乾,再去皮即可使用
擂茶的材料
(一)传统式材料:绿茶(生),芝麻(生),花生(炒熟)
(一)传统式材料:绿茶(生),芝麻(生),花生(炒熟)
(二)改良式材料:绿茶(生),芝麻(生),花生(生,熟皆可,亦可不用),松子仁(生),葵花子仁(生),南瓜子仁(生)以上材料比率:茶叶3,芝麻3,其余材料1
(三)主原料米仔:米经过浸,蒸,晒,炒过程,变成易贮存,可速食的米仔.(二)改良式材料:绿茶(生),芝麻(生),花生(生,熟皆可,亦可不用),松子仁(生),葵花子仁(生),南瓜子仁(生)以上材料比率:茶叶3,芝麻3,其余材料1
(三)主原料米仔:米经过浸,蒸,晒,炒过程,变成易贮存,可速食的米仔.(一)传统式材料:绿茶(生),芝麻(生),花生(炒熟)
(二)改良式材料:绿茶(生),芝麻(生),花生(生,熟皆可,亦可不用),松子仁(生),葵花子仁(生),南瓜子仁(生)以上材料比率:茶叶3,芝麻3,其余材料1
(三)主原料米仔:米经过浸,蒸,晒,炒过程,变成易贮存,可速食的米仔.
擂茶的制作
(一)传统作法:将传统材料放入特制的擂钵中,用擂棍慢慢擂成末,中间过程并不断加开水,使材料娭成浆状,极为费工费时,有食用擂茶的家庭,连小孩都加入擂茶行列.
(二)现代作法:1.茶叶,芝麻以乾果机打碎备用.
2.其余材料可混合打碎,最后再加入松子仁一起打碎用.
3.以上材料放进擂钵加入适当开水,用擂擂匀,并加入香菜或九层塔及适量的盐.
4.冲入沸开水即可与米仔共同食用.
擂茶的吃法
(一)茶点用:可配合米仔,米粿,糕饼一起食用,别有风味.
(二)正餐用:传统是加『米仔』共食,用米饭亦可.当正餐时可炒一些莴苣,椰菜等绿色蔬菜,豆乾,花生,萝卜乾,四季豆至虾仁等都可当配菜.
擂茶养生功效
客家擂茶由来以已久,据指导老师叶老师的母亲口述,(叶彭效女士,民国三十七年自广东陆丰县来台),在大陆客家地区,擂茶是极为普遍的传统饮食,每天早午约十点,三点,客家人都会吃一次擂茶,尤其老人家最嗜此物,而一般家庭若有客人来访而没有请吃擂茶的,会被耻笑待客不周.而过去许多客家民来台都带著擂钵,擂棍,可见从前吃擂茶风气之盛.
吃擂茶成习的老人大多很长寿,活到八,九十岁以上,这是因为他们将绿茶研成末,富含维他命 C,又将花生,芝麻等高营养单位的乾果研末并食,容易吸收,就现代观点而言是相当健康,有机的饮食.北埔农会推广擂茶,用意在推广多食用绿茶,米食及客家传统饮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