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泡饮方式(绿茶泡饮方式有哪几种)

茶,作为我国的国饮,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绿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保健功效,深受广大茶友的喜爱。如何泡好一杯绿茶呢?本文将带你揭秘绿茶泡饮方式,让你在茶香四溢中感受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一、绿茶泡饮工具

1. 茶具选择

* 紫砂壶: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保持茶汤的温度,适合冲泡绿茶。

* 瓷器壶:瓷器壶色泽优雅,适合品茗时欣赏茶汤色泽。

* 玻璃壶:玻璃壶透明度高,便于观察茶汤变化,适合初学者。

2. 茶叶选择

* 绿茶种类:绿茶种类繁多,如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 茶叶等级:绿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等,根据个人口味选择。

3. 其他工具

* 茶匙:用于取茶。

* 茶漏:防止茶叶落入杯中。

* 公道杯:用于均匀分配茶汤。

* 茶杯:用于品茗。

二、绿茶泡饮步骤

1. 准备茶具

将茶具清洗干净,确保无异味。

2. 茶叶预处理

将茶叶放入茶匙,用开水冲洗一遍,去除茶叶表面的杂质。

3. 茶叶投放

根据个人口味和茶叶种类,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

4. 水温控制

绿茶适宜用80-90℃的水冲泡,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茶汤口感。

5. 冲泡时间

绿茶的冲泡时间一般在2-3分钟,具体时间根据茶叶种类和个人口味调整。

6. 分茶

将茶汤倒入公道杯,然后用茶杯均匀分配。

7. 品茗

品茗时,先闻香,再品味,最后品茗。

三、绿茶泡饮技巧

1. 水质选择

绿茶泡饮宜选用纯净水、山泉水或矿泉水,避免使用自来水。

2. 茶叶储存

绿茶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3. 冲泡次数

绿茶一般可冲泡2-3次,每次冲泡时间逐渐缩短。

4. 茶具清洗

泡饮完毕后,应及时清洗茶具,避免茶垢影响口感。

四、绿茶泡饮创新

1. 茶叶搭配

将绿茶与其他茶叶或花草搭配,如茉莉花茶、桂花茶等,丰富口感。

2. 茶饮创新

将绿茶与水果、牛奶等搭配,制作成茶饮,如绿茶水果茶、绿茶牛奶等。

3. 茶艺表演

将绿茶泡饮融入茶艺表演,展现茶文化的魅力。

绿茶泡饮方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掌握绿茶泡饮技巧,我们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与惬意。让我们一起品味绿茶的清香,感受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吧!

表格:绿茶泡饮步骤

步骤 操作
1 准备茶具
2 茶叶预处理
3 茶叶投放
4 水温控制
5 冲泡时间
6 分茶
7 品茗

如何冲泡绿茶

如何冲泡绿茶

绿茶可品可赏,

品它滋味鲜爽,

赏它清汤绿叶。

【冲泡绿茶的水温】

冲泡水温适宜80~85度,水温过高会使茶叶失去活性,水温过低则茶叶昌挥发不出来

【绿茶冲泡方式】

2中方式:玻璃杯冲泡方式、盖腕冲泡方式

【绿茶冲泡方法】

3个方法: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绿茶冲泡方式

【玻璃杯冲泡方式】

玻璃杯可直接欣赏到绿茶清澈透亮的茶汤及遇水后慢

慢舒展的状态,按茶水比1:50m1的比例,冲泡20~30

秒后饮用。

红特

【盖碗冲泡方式】

绿茶不宜盖盖,注水要沿着杯壁缓缓注入,控制好注

水力度避免茶叶翻滚导致内含物质析出过多,茶汤苦

涩,出汤要快速,尽量减少茶叶内有效物质析出。按

茶水比1:20的比例,缓缓注水,快出汤。

上投法

【冲泡方式】

先在盖碗上倒上热水,待水温凉至90度左右时,再放

入备好的茶,这种先注水,再放茶叶的冲泡方式,可

以让绒毛很好的吸水,自然往下掉,让茶汤更清澈,

慢慢释放茶叶的鲜度和甜度。

【适泡茶类】

小红指

适合密度偏高、外形卷曲的绿茶,如碧螺春、都匀毛

尖、蒙顶甘露等绿茶。

【滋味】

这种冲泡方式,前段喝出甜感,中段喝出醇感,尾段

喝出鲜爽感。

中投法

【冲泡方式】

先注水盖碗三分满,待水温凉至80度,再投茶,轻轻

摇动茶杯,待茶叶吸足水分舒展开后,再沿杯壁注

水,注水的时候水柱高细一些,控制水温,采用这种

泡法,就不用担心鲜嫩的绿茶因水温过高而出现涩

味。

红特

【适泡茶类】

适用于大部分绿茶,除了大叶的。

【滋味】

这种冲泡方式,前段喝出醇感,中段喝出甜感,后段

喝出鲜爽感。

下投法

【冲泡方式】

可用玻璃杯器具,先投茶,然后一次性向茶杯注入85

度左右的水,使叶片不算特别嫩,而且面积大,不易

吸水下沉的绿茶,更好的浸润。

【适泡茶类】

适合密度较低、干茶外形大小匀整,直而不弯的绿

茶,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滋味

【滋味】

这种冲泡方式,茶汤更嫩绿明亮,滋味更饱满。

泡绿茶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不同茶的饮用方法

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和饮用茶叶以来,饮茶方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在中国古代,茶叶最初作为药用,是采摘生叶煎服。以后,发展为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或与其他食物调剂饮用,到了明代,才发展成为我们现在常用的茶叶冲泡饮用的方法,同时,由于中国地域辽阔,茶类众多,风怕习惯不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东方法。不同类的茶叶的饮法虽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必须加以区别的。

绿茶饮用方法

在南方,因为天气温热,严暑之时南方人会喝绿茶解暑,绿茶有清热解暑、清肝明目的功效,所以开机器的、看电脑的、工地上的、抽烟多的大多爱喝,只不过有些人虽然喜欢喝绿茶,由于体质的原因却不得不忌口,比如睡眠不好的、高血压的等。

绿茶要什么喝?那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专业泡法那得温热水慢慢冲泡,但要第一感觉就喝出那股高香气清的味道,掌握水温和时间很是重要。

首先准备好茶具,喝绿茶一般习惯于用透明的玻璃杯玻璃盖碗冲泡,以便观察茶叶的品质特色。很多绿茶是不用洗茶的,比如很鲜嫩的芽茶,第一泡直接可以品用,喝绿茶往往在第一感觉,要泡出来的茶不苦不涩、香气合适就要很严格地掌握水温,一般来说80度的水温就为合适,有些高档绿茶可以用90-100度的水来冲泡。

其次,出汤的时间要快,水温越高出汤越快、水温没那么高,出汤的时间可以久一点,比如泡广西的凌云白毫,第一道水温80-90度之间,出汤时间2-4秒,可以说不能停歇,越往后出汤时间越久;仙湖绿茶,可以用100度的开水冲泡,出汤时间在秒左右合适;山东的崂山绿茶,60-80度水冲泡,出汤时间5秒左右;碧螺春,80度水温,出汤时间4秒左右…….

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绿茶,冲泡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要根据地方特色泡法才能喝出地道味。甚至有些地方绿茶还得用当地的泉水才能泡出颠峰味。

绿茶的冲泡方法

有关绿茶的冲泡方法

绿茶是我们祖先最早发现和使用的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而成,绿茶因其茶汤呈碧绿而叶底呈翠绿而得名。绿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

如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就保留了85%以上,叶绿素保留了5%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其它茶要少,绿茶以形美色翠、香幽、味和、四绝著称,其中香型就有栗子香、豆花香、蛋白香等,而滋味则幽远而醇和,甘鲜而爽口,清人陆次云说:“茶真者,甘香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股太和之气弥留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所以冲泡绿茶一定要掌握绿茶的特点,通过技法把绿茶的特点表现出来。

一、器具:簿瓷壶一把,公道杯一只,浅口小杯五只。

二、选茶:明前、雨前绿茶最为适宜。

三、冲泡步骤:

1、将沸水注入茶壶、公道杯。

2、将公道杯内的沸水注入小瓷杯内,再将沸水注入公道杯,降温备用。

3、倒掉瓷壶内的沸水,置茶入壶。

4、第一泡茶,将公道杯的温水注入壶内至满;倒掉小瓷杯内的温杯水,将沸水注入公道杯降温备用。

5、提壶出茶,均匀分置于五小杯内,请客品茶。

6、第二泡茶将公道杯的温水注入壶内续水,收取客人饮用杯,加水、温杯、倒掉、然后提壶出茶,均匀分置于五小杯内,请客品茶。

四、投茶量:瓷壶容量的1/5,多、少、浓、淡,可按客人喜好而增减。

五、水温、沸水温至80度至85度。

六、浸泡时间,第一泡一分钟,第二泡一分半钟(绿茶一般冲两泡)。

整个冲泡过程,非常简单,稍加训练,即可掌握,但要达到动作优雅,流畅自然、准确;茶汤鲜可口,则需假以时日,更需多冲泡,多品尝,多总结。

茶香飘逸乡间茶居

故乡饮茶的店铺,不叫茶馆叫茶居。乡人农闲之余,喜欢喝几盅茶,叔伯兄弟之间要寻觅某人,如果遍寻不见,必说:准是上茶居去了。如有要事去寻,十有八九在茶香飘逸、烟雾缭绕的茶居里找到。

乡间的茶居设在兴旺的老街上,门口人来车往,出出进进,煞是热闹。小时候随父亲到龙山墟的茶居饮茶,翻过一个小山丘,老远就闻到一阵阵沁人肺腑的茶香。走进茶居,只见茶桌一张挨着一张,人头涌涌,热气腾腾。父亲好不容易找到一张空桌子,刚坐下,伙计随着一声“来也”立马赶到。他左手提着一把紫铜茶壶。

右手捧着盛有茶叶的杯子,来到桌前放下茶杯,把茶叶倒进茶壶,须臾,再持一个装满开水的大紫铜水壶折回来,提起水壶往茶壶冲水,烟雾升腾之中,一壶红茶便冲好了,而桌面却干干净净的,滴水不溅。

乡间的茶居,尽管喝的都是红茶,但经滚烫的开水一泡,倒在白瓷茶杯里一闻一啜,倒也色香味俱全,于是慢悠悠地喝,喝浅了再冲,冲满了再喝。乡间的茶居冲水不需吆喝,茶壶里没水,只需拎起茶壶盖子搁置茶壶上,伙计在茶桌之间巡行,见到揭开盖子的茶壶,随即赶来冲水。慢慢的喝了几口热茶,我顿觉心通肺畅,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周围的茶客聊天。年幼的我无耐性,嚷着要吃东西。父亲要了叉烧包、钵头糕,先让我吃,他仍恋恋不舍地喝茶,意犹未尽。

到茶居喝茶的大多是农民、匠人和乡镇小市民,不管是酷暑严寒,不管是刮风下雨,那些老茶客都赶早起床,准时到茶居。乡人把那些每天雷打不散泡在茶居的茶客唤做“茶虫”,他们把生命的一半时间都扔在茶居里。茶居何来这等魅力?细究起来,老茶客恋茶居,恋的其实非茶,而是茶居之氛围也。一张桌子,或三五人,或六七个,可聚可散,自由组合

新朋旧友,无亲无疏,只要你愿意,随你坐多久,只要你有肚量,随你灌多少。家里有了闲气,邻里有了是非,到了茶居,一杯又一杯地喝,一壶又一壶地灌,还真能把什么都冲洗得清清淡淡的。喝足喝够了,走出茶居门口,大家拍拍肩膀,道一声走好,又是一团和气。难怪乎乡村的茶居,从早到晚,从春到冬,永远坐满了茶客,只缘坐在这样一种地方,真是茶有味,烟有味,人也有味。

茶盏的挑选有哪些讲究

茶盏该如何挑选呢?所谓美食不如美器。茶盏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盛名于世。那时候南方和北方的越窑及邢瑶是最为出名的。茶盏的形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口沿比较直。另一种是嫩口像喇叭一样。

现如今应该怎么挑选一款好的茶具呢?一般茶类当中以瓷器和陶器是最好的茶具,其次是玻璃茶具,最后是搪瓷茶具。瓷器传热不会与茶叶产生化学反应。沏出来的茶水也会更加的香。而陶瓷的雅致造型以及古朴的色泽被称为宜兴紫砂壶中的珍品。

每一件成品的瓷器如果外表都找不到什么差异,那么则表示此瓷器的釉色很稳定可大量的生产。

正统的诏安式茶艺欣赏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饮茶泡茶方式,而且所使用的茶具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下面我们来认识下诏安式茶艺吧,诏安式属于福建省漳州市的一个小县城,是福建与广州接壤的县,与广东的泡茶方式可能会有点影响。

诏安式茶艺是福建闽南一带居民所特有的泡茶方式。它较为讲求泡茶的技术,因此皆以宜兴式标准单口茶壶,配上蛋壳杯来泡茶。

备茶﹕壶把方向与主泡者约呈45度角,将欲用之茶叶置于纸中,折叠包起后,以手压碎约一一三次,并依茶形整理出──碎、断、条三类,置于一侧备用。

烫壶﹕诏安式泡茶法是不绑壶盖的。先将壶盖斜置于壶身上,以热水一并烫过。烫壶最应注意的是其时效性的掌握,一般若控制恰当,壶壁刚好热透后,紧接着置茶,应可随即闻到被蒸散出来的茶香。

置茶﹕将适才在纸张上压碎的茶倒入壶中,需依﹕碎→断→条,由后下至前上,逐层置入。

时闻﹕由于是以烫杯时间的长短来掌握,所以每泡的’烫杯方式稍有不同。

第一泡﹕冲水时,需将热水沿着壶口,以一半在内,一半在外的方式冲入壶内。切勿直冲,以免水流过强破坏茶形而阻塞了流口的顺畅。

烫杯﹕杯内注入三分之一的热水,双手各拿一个茶杯,以对杯方式将水倒入另两杯且旋转一两圈,从声音的清脆程度,可以立即分辨出杯子的造工精制与否,而烫杯动作之俐落灵巧更可表现出泡茶的手艺。

干壶:将壶底在茶巾上沾过,使不滴水以保持清净。

倒茶﹕在杯子之间,缓缓的轮流来回倒出,以使茶汤均匀,至茶流成滴即停。

奉茶﹕将茶送至桌中,请客人取其近者品茗。诏安式泡茶通常摆置四个杯子,若品茗者只有三人,便将第四杯倒与在座的长者或尊者。

第二泡﹕烫杯方式与第一泡略有不同的是,需将杯内注入热水至杯面呈表面张力,即将溢出为止,再以双手中指各轻拨杯子使其略倾,倒掉少许水,再以食、拇指拿起杯子,倒掉剩余的水。

第三泡﹕烫杯方式与第二泡不同的是,此泡以单手单杯轮流操作。三泡茶是诏安式所推荐的,因为第三泡以后的茶味不纯,且破坏味余韵故不取。

去渣﹕将壶底朝上,手执壶把,轻摇令茶渣自然倒出,最后,再冲入少许开水,摇晃壶身,将茶渣清出。

还原:清洁茶具,并归位还原。

更多地区式茶艺:

安化黑茶的茶艺烹煮法

黄山茶道

安吉白茶茶艺

简述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世代相传,数百年长盛不衰。而茶道连同能乐、俳句、水墨画、庭园艺术等,又无不受到禅文化的渗润,并形成“空寂”与“闲寂”的美学思想,今天仍支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今天,茶与生活我就给大家简述日本茶道文化。

在日本,茶道组织遍及全国,研习茶道的人据说有四五百万人之多,其中90%以上都是女性。有位日本友人对我说,在京都,你不应问女性“您是否学习茶道”,而应问“您学习的是哪家茶道”。

日本茶道文化的源流,应上溯至8世纪上半叶。那时日本从中国引进茶文化,完全是照搬中国贵族书院式的茶道模式。可是,经过四五个世纪的吸收消化,到了16世纪,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他首先改革了茶室,由书院式的茶道,发展为草庵式的茶道,从茶室建筑、装饰和摆设,到煮茶方法、使用茶具样式和吃茶礼仪,进一步融入禅的简素清寂的精神,俗称“空寂茶”。由此在日本有“茶禅一昧”的说法,茶道也因此成为修炼精神和交际礼法之道。

这些年来,我多次出入茶室,感受到茶室的特殊韵味。草庵式茶室是原木结构、草葺人字形屋顶,内外均为土墙。窗框是苇编的,不镶玻璃,糊上白色的日本纸,一切保持原色,顺其自然。茶室都很狭窄,仅有二铺席乃至一铺席半的面积。但整个茶室色彩沉静,使茶人容易达到纯粹的精神交流。

作为茶室组成部分的庭园,叫做露地,地形细长,是进出茶室的必经之路。在前庭置石灯笼和踏脚石,底部和周围缀满苔藓。踏脚石由约7至15块的奇数组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摆法顺其自然,以不引人注目为度。同时种植松、竹,日本人认为松是纯洁的表现,青竹是“清寂”的表现。茶室与露地相配合,营造出一种枯淡的气氛。

茶室室内的惟一装饰就是设有一个壁龛,内挂一画轴或字幅。画轴一般多是日本水墨山水画,其最大特色,就是画面留下很大的余白,这种余白不是作为简单的“虚”的“无”,而是一种充实的“无”,即用“无心的心”来填补和充实。也就是渗进了强烈的禅的“无中万般有”的艺术思想。不摆脱虚妄之念,是无法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的。比如画风,风本是无色,作为无色的色,在水墨画面却存在无限的色。有如清代画家金冬心所言:“能画一枝风有声”,以无声、无色而达到“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在柔和的线与色中潜藏着敏锐的禅机,不用禅的“心眼”是感受不到的。

壁龛内还置一个花瓶,多为竹制,上面吊一支花或插上一朵小花。小花瓣上点一滴水珠子,在茶室昏暗的光线下,像是散落的一颗珍珠,晶莹欲滴,托出一朵小花比百花更加生辉。

总之,草庵式茶室里里外外,与茶道的“空寂”的精神,以及“和敬清寂”的理想是完全协调一致的。正如南坊宗启的茶道书《南坊录》所说的:“一宇草庵二铺席,充满了空寂”。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6246.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