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绿茶产区(全国绿茶产区分布图)

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已经深深植根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众多茶叶品种中,绿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受到了广大茶友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全国绿茶产区,看看那些隐藏的绿色宝藏。

一、绿茶产地分布

我国绿茶产地广泛,遍布全国各地。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绿茶产区:

1. 江南绿茶产区: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份为主,其中江苏的太湖绿茶、浙江的西湖龙井、安徽的黄山毛峰、江西的婺源绿茶等都是著名的绿茶。

2. 西南绿茶产区:以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份为主,四川的蒙顶山绿茶、重庆的北碚绿茶、贵州的湄潭绿茶、云南的滇红绿茶等都是知名的绿茶。

3. 华南绿茶产区:以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为主,广东的凤凰单丛、广西的六堡茶、福建的武夷岩茶等都是著名的绿茶。

4. 东北绿茶产区: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为主,这里的绿茶以东北三省的优质绿茶为特色。

二、绿茶品种介绍

1. 绿茶品种分类

按照加工工艺:绿茶分为炒青、蒸青、晒青、揉捻等类型。

按照产地:绿茶分为江南绿茶、西南绿茶、华南绿茶、东北绿茶等。

按照形状:绿茶分为卷曲、扁平、针状、条形等。

2. 主要绿茶品种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外形细嫩,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幽,滋味鲜爽。

碧螺春:产于江苏太湖,外形卷曲,色泽嫩绿,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香,滋味鲜爽。

蒙顶甘露:产于四川雅安,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幽,滋味鲜爽。

六堡茶:产于广西柳州,外形紧结,色泽乌黑,汤色红浓,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三、绿茶的功效与作用

绿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 抗氧化: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抵抗自由基,延缓衰老。

2. 提神醒脑: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精神焕发。

3. 降脂减肥:绿茶中的茶多酚可以帮助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4. 抗肿瘤:绿茶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预防癌症。

5. 护齿:绿茶中的氟化物可以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预防龋齿。

四、如何品鉴绿茶

品鉴绿茶是一项艺术,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品鉴方法:

1. 观察外形:看茶叶的形状、色泽、匀整度等。

2. 闻香气:闻茶叶的香气,辨别香气的类型和强度。

3. 观汤色:看茶汤的颜色、清澈度等。

4. 品滋味:品尝茶汤的滋味,辨别茶汤的口感和回甘。

5. 观叶底:看茶叶的叶底,辨别茶叶的嫩度和品质。

绿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具有丰富的品种和独特的口感。了解绿茶产地、品种、功效与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品鉴绿茶。在忙碌的生活中,泡一壶绿茶,品味其中的美好,也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全国各种茶叶的产地

龙井产自浙江的杭州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跳、灵隐一带,位于北纬30°15′;洞庭碧螺春产自江苏太湖洞庭山上,地处北纬31°左右;君山银针由湖南岳阳洞庭湖中君山岛上所生产,为北纬29°15′。

四川名山县蒙顶山所产之蒙顶甘露,在北纬29°58′;安徽黄山之黄山毛峰,恰好在北纬30°08′;六安瓜片则产自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县的毗邻山区。

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产区则在北纬29°35′-30°08′之间,另外还有信阳毛尖(产自北纬32°13′)和安溪铁观音(位于北纬25°07′)。

扩展资料:

一、龙井茶:

龙井茶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茗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早,二嫩,三勤。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龙井茶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勤是指采大留小分批采摘,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

传统的龙井炒制有十大手法:抛、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压磨,不同品质的茶叶又有不同的炒制手法。

二、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黄山风景优美,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到云雾的滋润,没有寒暑的侵袭,孕育出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带有金黄色鱼叶;

芽肥壮、均匀、整齐、多毫,色泽嫩绿微黄而且油润,俗称“象牙色”。黄山毛峰品质优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黄山风景区境内海拨700~800米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一带为特级黄山毛峰的主产地。风景区外周的汤口、岗村、杨村、芳村也是黄山毛峰的重要产区,历史上曾称之为黄山“四大名家”。

三、碧螺春简介: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四、六安瓜片简介: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

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五、祁门红茶简介: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我国茶叶产量十大排行 中国产茶最多的十个省份

云南省茶园面积居首,达795.5万亩,2023年茶叶产量55.81万吨,比2022年增长4.5%。云南纬度低,地形独特,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干湿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土壤以酸性红、黄壤为主,富含有机质,有利于茶多酚等代谢产物的积累。因此,普洱茶、下关沱茶、回龙茶等名茶在此茁壮成长。

福建省茶园面积361万亩,茶园平均单产全国第一,2023年茶叶产量55.01万吨,增长5.6%。福建山地丘陵占比超80%,茶树遍布全省。闽北的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等名茶享誉全国,福建茶叶种类多样,深受消费者喜爱。

湖北省茶叶产量大,2023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564万亩,产量44.86万吨。主要产地为鄂东大别山、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鄂西北秦巴山、鄂南幕阜山、鄂中大洪山五大产区。湖北名茶有采花毛尖、恩施富硒茶、邓村绿茶等。

四川省茶园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左右,2023年茶叶年产量40.98万吨。川茶具备独特的甘烈香型,采摘比江浙产区提早30天。名茶如蒙山茶、峨眉山茶、赵坡茶等深受市场欢迎。

贵州省2023年茶园面积675.3万亩,茶叶产量28.76万吨。气候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茶叶种植普遍且产量大。名茶如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

湖南省2023年茶园面积352万亩,产量27.6万吨。名茶有君山银针、安化黑茶、古丈毛尖等。湖南属亚热带气候,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深受消费者喜爱。

浙江省茶园面积311.7万亩,产量20.2万吨,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西湖龙井产自浙江。安吉白茶、开化龙顶等也颇受欢迎。浙江茶叶知名度和品牌价值高。

广东省2023年茶园面积158.1万亩,茶叶产量17.7万吨。名茶有西岩乌龙茶、凤凰单枞、英德红茶等。广东气候适宜种茶,茶叶种类多样。

安徽省2023年茶园面积320万亩,产量14.6万吨。名茶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安徽茶产业实力雄厚,品牌价值高。

广西2023年茶园面积160.8万亩,茶叶产量突破12万吨,名茶如六堡茶、横县茉莉花茶、覃塘毛尖茶等。

以上是中国十大产茶大省排行,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及各省份政府网站,仅供参考。

我国是茶叶大国,有哪些地方盛产茶叶的

众所周知,茶叶源自于中国。根据《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周时期,四川巴蜀之地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并将其作为贡品上贡周王室。而伴随着历史长河的向前流淌,茶树的栽培种植从巴蜀之地走出,向陕西、河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迅速扩展。到了今天,现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县市产茶,茶叶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老百姓增产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茶区划分问题,为什么现在要将我国茶叶种植区域划分为四大茶区,每个茶区都有哪些特点?希望给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现在我国都有哪些地方种茶?很多人知道我国是茶叶种植生产大国,但是却不一定搞得清楚,到底有哪些省份都在种植茶树。在历史上,茶叶最早是在四川和湖北一带种植,也就是所谓的巴蜀之地。随后随着秦朝的统一,茶叶种植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和河南地区扩展,后来又不断地向长江中下游流域传播,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把茶籽带到台湾,开辟了台湾茶区。目前中国茶叶种植区域,从经纬度上来看的话,从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岸到东经94度的西藏自治区米林,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省榆林到北纬38度的山东蓬莱,南北纬度跨越20度达到2100千米,东西经度跨度28度,纵横2600千米的广大区域内,都有茶树种植栽培。

如果从种植的具体省份来看,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云南、甘肃、西藏、新疆和台湾等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市县市种茶。这里面既有海拔达到2600米的高山茶园,也有平均在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和平地茶园。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了4597.87万亩,其中最大的是云南省,达到了699.9万亩,前一年排名第1位的贵州省退居次席,但是种植面积也达到了698.7万亩,与云南相差不大,而排名第3位的是四川省,种植面积达到了575万亩。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全国的茶园种植面积是不断扩大的,而且茶叶的生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多,种植区域以及茶园品种的优良改造正在不断的提高,质量和效益也有明显的提升。而且目前各地仍然在大力的发展茶叶生产种植,相信未来我国的茶叶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茶叶的种植区域也会进一步的增多。

二、历史上我国茶区是怎么分布和变化的?1.唐朝八大茶区

在唐朝以前,我国茶叶种植虽然已经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但总体上仍然集中在四川和湖北以及河南东部等地。到了唐朝之后,茶叶进入到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也正是到了这一阶段,我国有记载的茶区划分才正式开始。

根据唐代陆羽的《茶经》所记载,在唐朝中后期茶叶种植的州郡一共有43个,共计划分为8大茶区,分别是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剑南茶区、浙东茶区、黔中茶区、江西茶区和岭南茶区。至八大茶区涵盖了现在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实在陆羽《茶经》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茶叶种植区,并没有被划在这八大茶区之内,这就是云南茶区,因为当时的云南是南诏国。

2.宋元明茶区

在宋朝的时候,茶叶种植生产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向长江流域和淮南一带扩展。宋朝将全国种植茶树的66个州242个县划分为5大茶区,分别是江南路、淮南路、荆湖路、两浙路和福建路。元朝在宋朝茶叶种植区域的基础上进行了再一次系统划分,将茶叶划分为江西行中书省和湖广行中书省两个重要产区。明朝基本上继承了元朝的茶区划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郑和下西洋将茶籽带到台湾开辟台湾茶区,再次扩大了我国茶叶种植的规模。

3.清朝6大茶类生产中心

清朝茶叶的划分区域跟以前的朝代有所区别,这是因为清朝时期茶叶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再加上茶叶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的逐步完善,我国茶叶六大茶类基本形成,所以在茶区划分方面就形成了以茶类为中心的划分方式。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清朝时期一共有6大茶类生产中心,分别是砖茶、乌龙茶、红茶、绿茶、边茶和珠兰花茶等生产中心。其中砖茶生产中心主要是在湖北咸宁和湖南岳阳一带,乌龙茶生产中心主要是在福建安溪、建瓯、崇安一带,红茶主要是在安徽祁门、江西武宁和湖南安化等地生产,绿茶主要是在江西婺源、浙江杭州、江苏虎丘等地生产,边茶生产中心主要在四川雅安、汶川、安县等地,而珠兰花茶则是在广东省罗定等地区生产。

4.民国茶区划分

民国时期,虽然因为战乱的原因,中国茶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很多茶人还是对我国茶叶的产区划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其中著名茶人吴觉农和胡浩川就曾经提出将中国划分为13个茶叶产区,包括8个外销茶产区和5个内销茶产区。陈椽教授则将我国的茶区划分为4大块,分别是浙皖赣茶区,闽台广东省茶区、两湖茶区和云川康茶区。这些茶区的划分方式虽然各有特点,各有说法,但是为我国现代四大茶区的确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四大茶区的划分方式及特点有哪些?1.四大茶区划分原则

在建国以后,茶叶的生产和种植得到积极有效的恢复。很多茶学研究学者继续对我国茶区的分布进行有效的划分,比如说庄晚芳教授早在1956年就将中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为华中北区、华中南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区以及华南区。而王泽农教授在1958年则提出将我国的茶区划分为华中、华南和华西三大区。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茶区专家对我国辖区的划分又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实际上,茶区的划分应该属于经济概念,所以必须在国家总的发展方针政策的指导之下,然后再结合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注意行政区域的基本完整来考虑。所以,我国现在确立的四大茶区是根据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类型、茶类结构、生产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之后进行确定划分的。这四大茶区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2.四大茶区分布范围

华南茶区主要包括福建和广东中南部,广西和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西南茶区主要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中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江南茶区是以长江以南茶区为主,包括广东和广西的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江苏、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包括甘肃、陕西、河南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北部以及山东东南部等地。

这四大茶区基本上是按照相应的行政区划和茶叶种植类型历史和生产特点进行划分的,涵盖了我国所有的茶叶种植区域。

3.四大茶区生产特点

华南茶区属于热带季风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温度最高的一个茶区,年平均温度可以达到20度以上,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所以华南茶主要种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品种,灌木型树种也有分布,但相对数量较少。华南茶区主要生产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等。

西南茶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对来说地形更加复杂,而且海拔更高,年平均气温比华南地区要低不少,只有14~18度左右。但是西南地区是茶叶的原产地,所以的品质非常的突出,主要的茶树品种类型包括灌木型、小乔木型和乔木型等,生产的茶叶品类主要是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当然还有红茶。

江南茶区基本上是以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但是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5度以上,同样也是茶树比较适宜生长的区域。江南茶区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小乔木型的中叶种和大叶种也有分布,但是数量较少。江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可以说全国十大名茶中大部分都是在江南茶区出产。

江北茶区属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都在15度以下,所以相对于其他几个茶区来讲,茶叶生长的时间更长,茶叶的上市时间更晚。江北茶区总体上是以灌木型中小叶种,主要生产绿茶。江北茶区绿茶的最大特点就是香高味浓,因为其茶叶的生长时间长,内质丰富。

总的来说,在我国几千年的茶叶种植发展史上,茶区的划分是根据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所进行确定的。我国四大茶区的确定,不仅有助于茶叶生产种植规模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发挥区内生态经济技术优势,提升我国产业总体的竞争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688.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