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乳有机绿茶(石乳 茶叶)

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众多茶类中,石乳有机绿茶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备受茶友们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石乳有机绿茶的世界,探寻大自然的绿色馈赠。

一、石乳有机绿茶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石乳有机绿茶起源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据史料记载,石乳有机绿茶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距今已有千年之久。

2. 发展: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石乳有机绿茶逐渐走向全国,成为茶友们的新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石乳有机绿茶更是备受关注。

二、石乳有机绿茶的特点

1. 产地优势:石乳有机绿茶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地区,这里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使得石乳有机绿茶的品质得以保证。

2. 有机认证:石乳有机绿茶采用有机种植方式,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确保茶叶的天然、纯净。

3. 口感独特:石乳有机绿茶汤色清澈,香气浓郁,口感鲜爽,回味甘甜。

4. 营养价值高:石乳有机绿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等保健作用。

三、石乳有机绿茶的冲泡方法

1. 水温:冲泡石乳有机绿茶时,水温控制在80℃左右为宜。

2. 茶具:选用紫砂壶、瓷壶等器皿冲泡,更能体现石乳有机绿茶的口感。

3. 投茶量:一般而言,每100毫升水投放3-5克茶叶。

4. 冲泡时间:第一泡冲泡时间为1-2分钟,后续冲泡时间逐渐延长。

四、石乳有机绿茶的搭配与饮用

1. 搭配:石乳有机绿茶可以搭配水果、糕点等食用,既能增加口感,又能补充营养。

2. 饮用:石乳有机绿茶适宜在早晨、下午饮用,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五、石乳有机绿茶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石乳有机绿茶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以下表格展示了石乳有机绿茶的市场前景:

年份 市场规模(亿元) 增长率
2018 100 10%
2019 110 10%
2020 120 9%
2021 130 8%

从上表可以看出,石乳有机绿茶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石乳有机绿茶作为一款绿色、健康的茶饮,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赢得了越来越多茶友的喜爱。在未来,石乳有机绿茶市场有望持续增长,成为茶饮市场的一颗璀璨明珠。让我们共同期待石乳有机绿茶的美好未来!

世界上有红茶有绿茶“绝对没有人会当”大红袍是什么意思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1]

茶叶起源

大红袍[中国茶叶著名品种]

大红袍[中国茶叶著名品种]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大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茶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名不同种、茶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

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有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大红袍那3株。1958年陈德华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窠大红袍也是3株。

1962年春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窠那3株大红袍。

1964年春,福建茶叶研究所谢庆梓等二入来武夷山时,也是由陈德华陪同前往九龙窠剪取那3株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社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德华主持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岩茶产区天心大队(在大队长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国营场及有关前辈、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对大红袍茶树没有入提出天游岩、珠濂洞(或水濂洞)或马头岩的磊石、盘陀等处有此树存在。从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丛茶树看,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各有其特点,水金龟茶树是生长在大路旁,白鸡冠茶树本身特独一无二,嫩叶淡黄色时间长达50天左右。

茶叶历史

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被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2]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毛泽东小气。周恩来后来为此对尼克松解释,说:“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告知,闻说尼克松听后对此肃然起敬。

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62年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武夷山九龙窠剪了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繁育作为引种种在品种园内。

1964年春,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员谢庆梓等人到武夷山剪取九龙窠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扦插繁育。

1978年底到1982年,市茶叶研究所连续开展对武夷名丛进行挖掘、整理、繁育工作,但并未引起重视。

1985年11月,值参加省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庆之际,五株大红袍“秘密”的引回(领导不知情),种在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

1992年夏秋之交,又从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名丛观察园中剪取很多武夷名丛,单丛等夏梢带回扦插,其中包括大红袍,标明来自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编号***号85年11月17日种。

1994年,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大红袍岩茶无性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获福建升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通过。

1996年,武夷山市景区管委会开辟了九龙窠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路。

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2004年,武夷山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启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通知》。

2006年,以无性繁殖方式使母树大红袍的血脉得以延续,使地处武夷山景区的茶厂所产茶叶完好保持了大红袍母树的优良性状和所有品性特征,武夷山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养护。[3]

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4]

2008年,由张艺谋策划的大型茶旅互动项目《印象·大红袍》启动建设。

2009年至2010年初,大红袍茶叶遭游资炒作,价格暴涨,每斤达到最高10万。大红袍自身的神秘玄妙,加上不菲的价格,让人产生遥不可及的感觉。随着市场的逐步调整,以及大红袍独有的地域限制保护,大红袍价格终于回归正常。市场的逐步稳定和健康化的同时,不少茶企也随之发展。[5]

2010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同年,“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印象大红袍”专属茶品牌。这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印象铁三角”合作执导的中国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的第一个衍生茶类品牌,揭开中国茶叶品牌突围序幕。

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4]

书籍记载

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清上明制茶法》载: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已栽制茶叶,中国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天心岩九龙集石壁上现存有茶树6棵,从“大红袍”石刻旁上层第一棵算起,按顺序编号,上层4棵(历史上称正本),编号1,2,3,4,中层1棵为5,底层1棵为6。据调查观察,这6棵茶树,虽同属一类型,但由于从武夷岩茶有性群体品种,经长期自然杂交演变而来,因而存在个体间的差异,大体分为3个不同的株系。3,4号成熟早,节间短,叶小而长,叶面光滑,叶齿浅,叶边平,制成乌龙茶,岩韵明显(有棕叶香),香气较浓,味醇不淡,叶底黄亮稍暗。2,6号成熟居中,节间短,小叶型呈椭圆,叶质细嫩,叶齿细不明显,叶边平,制成乌龙茶香气较高,味醇稍薄,叶底黄亮,绿叶红镶边适度。1,5号成熟期最迟,叶齿粗而深,叶边呈波浪式,制成干茶香气比3,4号强,但不及2,6号,滋味似2,6号,叶底黄亮。

自然地理

茶区环境

大红袍茶区环境

大红袍茶区环境

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

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斑岩,中部为砾岩、红砂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内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

形态特征

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主干尚明显,分枝较密,叶梢向上斜生长,叶,一般在6~7cm,长者可达11~11cm;宽一般3cm左右,宽者可达4~4.3cm,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先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叶绿光亮,叶肉稍厚微隆质脆、叶尚浅尚明27~28对,叶脉79对,花型尚大,直径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二倍体,茶果中等。嫩芽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叶更显带红毫尚显,萌芽、开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缓冬年份)。

母树种类

大红袍母树碑记

大红袍母树碑记

大红袍是用无性繁育的,福建省许多无性系茶树品种一样,亲本的优点能遗传而不变异,武夷山茶区所种植的大红袍,其苗木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市茶叶研究所引种的,未听说有变异或其他反常现象,而且发展纯种大红袍的时间并不长,又不是用种子播种繁育,根本不存在变异和代数之分

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内,共有6个品系(皆由种子发芽长成)6株茶树,不是同一个品种,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

中国茶界权威著作《中国名茶志》,岩茶泰斗姚月明主编的福建卷记载,北斗及九龙窠的于60年代末均曾于衰老茶树上剪穗扦插,成活三株,北斗峰的称北斗一号,九龙窠的称北斗二号,十余年试制结果,均证明制优率极高,香气滋味极受赞赏,现已较大量繁殖栽种于武夷不同山岩。

纯种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因为无性繁殖不存在代数。

商品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有4—5个品系的茶叶)。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的,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

价值功效

功效作用

功效

大红袍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三种有益成分高,具有抗癌、降血脂、增强记忆力,降血压等良好的作用。一是茶多酚特别多,其中最重要的EGCG具有抗癌功能;茶多糖含量是红茶的3.1倍,绿茶的1.7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作为茶叶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达1.1%,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具有增强记忆力、降低血压的作用。

此外还具有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胆固醇等等。[6]

作用

1.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3.强心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经常饮茶的人当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

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作用。口腔发炎、溃烂、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6.减肥作用:茶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所以饮茶能减肥。

7.防龋齿作用:茶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防酸抗龋能力。

8.抑制癌细胞作用:据报道,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癌作用,作用较强的有牡荆碱、桑色素和儿茶素。

9.有助于降脂助消化。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

10.有助于护齿明目。茶叶中含氟量较高,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商业价值

1.高端茶

大红袍[中国茶叶著名品种]

大红袍[中国茶叶著名品种]

历史上武夷茶就是历代帝王的贡茶。连续多年获全国乌龙茶类金奖、获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国务院、文化部正式下文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的制作工艺名列其中。大红袍制作技艺是手工技艺中唯一制茶工艺,大红袍更是茶中之王,被誉为“国之瑰宝”。[3]

2.生态茶

武夷山的土壤、气候、湿度等自然条件优越,形成独特的气候,再加上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使得生长的大红袍天赋不凡,品质超群、独具特色、香气馥郁、回味甘爽、“岩韵”明显。茶园均按国家绿色有机标准管理。

3.品牌茶

大红袍的品牌地位是由历史积累,文化底蕴、绝佳的品质等因素决定,加上多年来武夷山旅游线路的推出,来武夷山旅游的人,大部分看过九龙窠的大红袍,听说过大红袍神奇的传说,品尝过知名品牌福临门大红袍,武夷山大红袍的名气随之名播四海。

4.健康茶

武夷岩茶自古就作为一种养生、保健的最佳饮料。传说中神农曾以它解72毒,更因治好县令、赶考书生皇后等疑难杂症而得名。现

可以从外形、颜色、香气、滋味等四个方面来鉴别:大红袍外形呈条索状,成品茶颜色绿褐油润或是背青带褐油润,冲泡后汤水呈橙黄色;虽然不同厂家工艺的差别,大红袍的香气千姿百态,但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岩骨的花香,而且大红袍入口醇厚回甘,具有岩韵当中特殊的地域特征。[2

故事传说

1.大红袍茶树生长在悬崖绝壁上,人莫能登,每年采茶时,寺僧以果为饵,驯猴子采之,所以有人称之为“猴采茶”。

2.大红袍茶树高十丈,叶大如掌,生长在峭壁上,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

3.大红袍茶树为神仙所栽,寺僧每于元旦焚香虔诚礼拜,泡少许供佛前,茶能自顾,有窃之者立即腹痛,非育之勿能愈,盖以为神仙所栽。

4.大红袍茶树受过皇封,御赐其名,当地县令于每年春季皆亲临九龙窠,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然后顶礼朝拜,在香烟缭绕中众人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待红袍揭下时茶树果然发芽!茶芽红艳如染。

5.勘婆婆的神茶

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慧苑岩住有一位勤劳善良的老婆婆,在大灾年间,有一天遇见一位病危的白发老人……急忙扶着老人进屋,把自己当饭吃的野菜汤送到老人手里……救活了老人,老人感恩,遂送了一龙头拐杖给老婆婆,又从口袋摸出二粒种子,交代用拐杖在地里挖个坑,种下种子盖好土,落些水……而后老人飘然腾空而去……老婆婆依照老人的话,把种子种好,不久果真长出了茶树,人们惊叹为神仙所赐的神茶后来却被当官的知道,可因没能采到、喝到神仙茶恼羞成怒,把茶树连根铲除……老婆婆为此哭了、病倒了,有一天老婆婆拄着拐杖刚出门,就看见几个男人正扛着·树根走过来,老婆婆把拐杖放在树根上,谁知龙头拐杖忽然变成了一片红云,载着那树根在空中打了三个圈,冉冉飞去,飞进了九龙窠,落在半山腰……第二年长出了茶树……以后茶树发了,长成三株。这就是最早的三株大红袍的来历。

6.御封贡茶

某朝某皇后生病,久治未愈,太子遵母命到民间寻找仙草秘方,途中遇一老汉跌倒树下险遭猛虎之类,巧遇太子勇猛相救……二人彼此叙述原由,老汉为报救命之恩,陪太子直往武夷山九龙窠采下茶树叶子用布包好飞速下山,太子日夜兼程催马直奔京城,将采来的茶叶煮汤给母后喝下,病情日见好转,连喝几天,母后病痊愈,皇帝大喜,连下二道圣旨:一是赐大红袍一件,每年寒冬为茶树御寒,二是封老人为护树将军,世代袭职,每年采制进贡,自此武夷山就把这三株茶树称为大红袍。

乌龙茶是什么茶

乌龙茶又叫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发酵度为20%~70%,为我国特有的茶类,是中国六大茶类中特色鲜明的茶叶品类。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前后(清雍正年间)。

乌龙茶经过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大红袍

福建武夷山茶叶的种类

武夷山是我国著名茶叶产区,是中国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独具“岩骨花香之岩韵”,获得“全国三绿工程放心畅销茶品牌”称号。

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山内生长着世代留传的有性群体茶树品种,当地人称为菜茶(即奇种),经长期自然杂交,演变出许多优良单株,如历史上著名的“五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半天腰、水金龟)和肉桂等等,都是从有性群体中分离出经选育的优良单株,成为名丛。

武夷山茶叶品种繁多,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发源地,接下来新茶农为大家介绍武夷山茶叶大全,如有遗漏请提醒添加。

武夷山茶叶主要分为武夷岩茶(半发酵乌龙茶)和武夷红茶(全发酵红茶),武夷山茶叶以乌龙茶为主,年产量占80%以上,红茶,占10%左右,绿茶占7%。武夷山武夷岩茶根据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主要有武夷山大红袍、武夷岩茶肉桂、武夷岩茶水仙和名丛、奇种五种。

由武夷山茶叶局引种保护的武夷岩茶216种著名的名枞、单枞名录:

铁罗汉素心兰醉西施白月桂正太仑

水葫芦夜来香金狮子红月桂瓜子红

醉贵妃赛文旦正雪梨巡山猴绿蒂梅

正碧梅过山龙醉海棠醉毛猴金丁香

仙人掌桃红梅正碧桃瓜子金吕洞宾

白雪梨并蒂兰正芍药正瑞香绿芙蓉

白杜鹃付独占碧桃仁正玉兰白射香

白吊兰绿莺歌金观音正蔷薇月月桂

红孩儿白奇兰粉红梅金柳条绿牡丹

正黄龙绿独占罗汉松白瑞香正肉桂

石乳香正毛猴正珊瑚水金钱莲子心

苦瓜石中玉不知春万年红正木瓜

万年青石观音水金龟正梅占四方竹

满树香奇兰香虎耳草一枝香龙须草

金钱草观音竹月上香八步香四季香

英雄草千里香满山香灵芝草叶下红

满地红满红红太阳菊渊明菊精神草

日日红半畔药老来红状元红沉香草

东璃菊凤尾草蟹爪菊水沙莲午时莲

佛手莲千层莲八角莲瓶中梅岭上梅

出墙梅庆阳兰莺爪兰石吊兰四季兰

金蝴蝶金玉蟾金石斛金英子金不换

玉狮子麒麟玉莲环红梅裳红鸡冠

红绣球鸡爪黄玉孩儿绿芙蓉大桂林

水中蒲绿菖莆水中仙老君眉老来娇

老翁须点点金向日葵剪春罗剪秋罗

国公鞭蟾宫桂孔雀尾万年松关公眉

马尾素七宝塔珍珠球叶下青人参果

石莲子吊金龟双凤冠威灵仙过江龙

佛手柑双如意提金钗小玉桂一枝香

一叶金翠花娇蓝田玉洛阳锦节节青

王母桃花藻石紫金冠石钟乳隐士笔

同心结竹叶青洞宾剑天明冬不老丹

马蹄金五经魁芭蕉绿西园柳虞美人

夹竹桃香茗涩天南星小桃仁云南碧

絮柳条梧桐子宋玉树步步娇笑牡丹

莲花笺夜明珠绣花针观音掌紫金绽

名橄榄紫木笔迎春柳野蔷薇山上臻

醉和合还魂草胭脂米醉小仙白苍兰

白豆蔻十八草墨斗笔白杜鹃白玉梅

金紫燕赛花齿赛羚羊赛珠琪赛玉枕

赛络阳出林素玉如意玉美人正水枝

正玉盏正斑竹正玛瑙正参须正荔枝

正松罗正白毫正紫锦正长春正束香

正琉璃坠柳条正浮萍正银光正唐树

正荆棘正罗衣正棋楠红豆蔻玉兔耳

岩中兰七宝丹五彩冠白玉霜向东葵

海龙角倒叶柳蕃芙蓉初伏兰向天梅

玉堂春虎爪红月月红正青苔正白果

正凤尾正萱草正桑草正竹兰正玉菊

大夫板万年木君子竹紫荆树千年矮

九品莲金锁匙水杨梅水底月月中仙

四季竹忘忧草正唐梅玉女掌

武夷慧苑岩茶八百三—十个花名种类:

铁罗汉素心兰醉西施白月桂正太仑

夜来香金狮子红月桂瓜子仁醉贵妃

正雪梨巡山猴绿蒂梅正碧梅过山龙

醉毛猴金丁香仙人掌桃红梅正碧桃

醉洞宾白雪梨并蒂兰正芍药正瑞香

白杜鹃付独占碧桃仁正玉兰白射香

绿莺歌金观音正蔷薇月月桂红孩儿

粉红梅金柳条绿牡丹正黄龙绿独占

白瑞香正肉桂石乳香正毛猴正珊瑚

莲子心苦瓜石中玉不知春万年红

万年春石观音水金龟正梅占四方竹

奇兰香虎耳草—枝香龙须草金钱草

月上香八步香四季香英雄草千里香

灵芝草叶下红满地红满红红太阳菊

精神草日日红半畔药老来红状元红

东璃菊凤尾草蟹爪菊水沙莲午时莲

千层莲八角莲瓶中梅岭上梅水葫芦

出墙梅庆阳兰莺瓜兰石吊兰醉海棠

四季兰金蝴蝶金玉蟾金石斛瓜子金

金英子金不换玉狮子麒麟绿芙蓉

玉莲环红梅棠白吊兰白奇兰罗汉松

纤鸡冠红绣球鸡爪黄玉孩儿水金钱

绿芙蓉入桂林正木瓜满树香观旨竹

水中蒲绿菖莆水中仙老君眉老来娇

点点金向日葵剪春罗剪秋罗国公鞭

孔雀尾万年松关公眉马尾素七宝塔

叶下青人参果石莲子吊金龟双凤冠

过江龙佛手柑双如意提金钗小玉桂

一叶金翠花娇蓝田玉洛阳锦节节青

花藻石紫金冠石钟乳隐士笔同心结

洞宾剑天明冬不老丹马蹄金五经魁

西园柳虞美人夹竹桃香茗涩天南星

云南碧絮柳条梧桐子宋玉树步步娇

莲花笺夜来珠绣花针观音掌紫金锭

紫木笔迎春柳野蔷微山上臻十八草

醉和合还魂草胭脂米醉水仙白苍兰

白杜鹃白玉梅金紫燕赛龙齿赛羚羊

赛卡枕赛络阳出林素玉如意玉美人

正玉盏正斑竹正玛瑙正参须正荔枝

正白毫正紫锦正长春正束香老翁须

正琉璃坠柳条满山香渊明菊沉香草

正浮萍正银光正唐树正荆辣正罗衣

红豆蔻王免耳岩中兰七宝丹五彩冠

向东葵海龙角倒叶柳蕃芙蓉初伏兰

玉常春虎爪红月月红正青苔正白果

正萱草正桑葚正竹兰正玉菊大夫板

君子竹紫荆树千年矮九品莲金锁匙

水底月月中仙四季竹忘忧草正唐梅

佛手莲赛文旦蟾宫桂珍珠球威灵仙

一枝香工母桃竹叶青邑蕉绿小桃仁

笑牡丹名橄榄墨斗笔白豆蔻赛珠琪

正水枝正松罗正棋楠白玉霜向天梅

正风尾万年木水杨梅玉女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729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