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茶叶文化中,绿茶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提到绿茶,就不能不提崂山绿茶,尤其是其中的嘉木崂山绿茶。它以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茶友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味嘉木崂山绿茶,探寻自然的清新与醇厚。
一、嘉木崂山绿茶的产地与特点
嘉木崂山绿茶产于我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这里地处沿海,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嘉木崂山绿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外观:嘉木崂山绿茶的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匀长挺直,芽头白毫显露。
2. 香气:嘉木崂山绿茶的香气清幽高长,具有独特的兰花香。
3. 滋味:嘉木崂山绿茶的滋味鲜爽回甘,具有独特的崂山风味。
4. 汤色:嘉木崂山绿茶的汤色清澈明亮,呈碧绿色。
5. 叶底:嘉木崂山绿茶的叶底嫩绿匀整,富有活力。
二、嘉木崂山绿茶的制作工艺
嘉木崂山绿茶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采摘:嘉木崂山绿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一叶,采摘时间在春季。
2. 杀青:采摘后的茶叶要及时进行杀青,以保持茶叶的绿色。
3. 揉捻:杀青后的茶叶要进行揉捻,使其外形扁平光滑。
4. 干燥:揉捻后的茶叶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5. 筛分:干燥后的茶叶要进行筛分,以去除碎叶和杂质。
6. 复火:筛分后的茶叶要进行复火,以提高茶叶的品质。
三、嘉木崂山绿茶的营养价值
嘉木崂山绿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以下是嘉木崂山绿茶的主要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 | 含量 | 作用 |
---|---|---|
茶多酚 | 高 | 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 |
维生素C | 高 | 增强免疫力、抗氧化 |
茶氨酸 | 中 | 提神醒脑、降低血压 |
氨基酸 | 中 | 调节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 |
矿物质 | 中 | 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
四、嘉木崂山绿茶的饮用方法
1. 水温:泡嘉木崂山绿茶的水温以80℃左右为宜。
2. 茶叶量:一般以3-5克茶叶为宜。
3. 泡茶时间:第一泡泡3-5分钟,之后每泡增加1-2分钟。
4. 饮茶时间:建议在早晨或下午饮用,不宜在晚上饮用。
五、嘉木崂山绿茶的文化底蕴
嘉木崂山绿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崂山就是道教圣地,许多道教大师在此修行。嘉木崂山绿茶也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许多道教大师都喜爱品鉴嘉木崂山绿茶。嘉木崂山绿茶还与崂山武术、崂山民间传说等文化元素紧密相连。
嘉木崂山绿茶以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我国绿茶中的佼佼者。品味嘉木崂山绿茶,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与惬意。
详细的"崂山绿茶"的资料,最好不是百度上查的
崂山绿茶的“南茶北嫁”
喜欢喝茶的青岛人都知道“崂山绿”,它吸收了山水精华,汤碧色青,品之回味无穷。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崂山茶并不是“坐地户”,而是从千里之外“移民”而来。
南茶“北嫁”入崂山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人提出“南茶北引”的设想,认为崂山三面临海,气候温和湿润,水质优良,又有适宜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1957年冬,园林管理处开始茶苗移植试验,引种的绝大多数是皖南、浙江的良种。
崂山绿茶最初在太平山南麓苗圃试种,第一次从黄山运来两年生茶苗5000株,由于信心不足,加之茶苗启运时间不当,根部损伤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败,无一成活。1958年我市又试行育苗驯化,由杭州引种,在中山公园太平山南麓的空旷地带试种,出苗率达70%左右。
茶树入崂山,首选地方是素有“小江南”之称的太清宫林区。1959年,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客人”落户在太清宫小广场前。当时播种了5万多丛,折合40多亩,但由于长期缺乏管理,仅存活5千至1万丛。经过一两年的精心管理和培育,引种成功。日前,在上清宫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块坡地上,有人发现了1962年种植的27丛茶树。期间没有人管理,但茶苗竟安全越冬,可见崂山极适宜茶树生长。
入乡容易随俗难“南茶北引”成功了,但产地有限,产量很低,在社会上几乎没有影响。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茶叶种植有所发展,但是种植技术很不普及,特别是制茶技术只有极少的那么几个人掌握,上市数量非常有限。由于大环境不成熟,加之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到90年代初期崂山茶种植面积也就1000亩左右。
崂山茶“反客为主”
90年代中后期,崂山茶获得大发展,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鼓励农民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改粮为茶。大部分农户的承包地种上了茶叶。茶叶种植面积差不多年均增加1000亩左右。崂山绿茶注册商标几十个,种植技术和制茶技术越来越精湛,崂山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各种花茶日渐从当地人的桌上退出,崂山绿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饮品。
2004年5月青岛市首届“崂山茶节”成功举办,60多个品种的崂山茶参展,崂山万里江茶、崂山云雾茶等十大名茶风靡海内外,崂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兴起。目前,崂山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从第一批茶树“客人”移居崂山算起,崂山茶的历史已近半个多世纪。到今天,崂山“客家”茶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市场上的一支崛起的新生军,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它就是地道的“坐地户”了。
崂山绿茶制作工艺
1.种茶即育茶。
要生产出优质的茶叶需要优质的空气、土壤、水分、周围环境,缺一不可。没有此基础,就没有优质的茶叶。更需要种茶者像关怀、照顾自己的小孩子一样来培育茶叶。
2.茶叶的采摘。
采茶时间在清晨,选取一芽一叶、一芽两叶。
3.杀青。
茶叶晾干后,就进入了炒茶阶段。通过杀青揉捻将茶叶种的草气味驱除。这一步,直接影响到成品茶的品质。
4.烘干。
在杀青、揉捻之后就可以将茶叶烘干、磨光。其中关键是要掌握好炒茶的火候。
5.筛选。
将炒好的茶叶中的粉末过滤出来后,卷曲、新鲜、带有浓郁板栗香味的成品茶制作完成。
6.包装。
内包装是用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与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复合或喷涂铝后形成的双层或三层复合包装材料,具有防潮保鲜的作用。
外包装主要体现了茶叶的档次与对崂山茶文化的品位,有散装、袋装、盒装、筒装、手提袋等。
7.冲泡崂山茶时,水温应控制在80℃~90℃。这从水沸腾的程度就能看出来。如果水冒鱼眼大小的泡,则水温就低了,逼不出“茶香”;如果水全部沸腾,则水温就过高了,冲泡的茶叶会显出“糊”味;只有水冒螃蟹眼大小的水泡,才是冲泡崂山茶最好的水温。崂山茶文化
崂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美誉。独特的地理环境,肥沃的土地,优质的水源培育出的崂山茶,色、香、味、形俱佳,名扬海内外。
崂山种茶已有悠久的历史。崂山茶相传原由金丘处机,明张三丰等崂山道士自江南移植,亲手培植而成,数百年为崂山道观之养生珍品。清顾炎武曾品作诗赞崂山,蒲松龄曾饮茶《聊斋》写绛雪。崂山茶的成品茶属于绿茶,由精选崂山鲜茶用现代工艺加工而成。崂山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较强,霜期也较南方长,加之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发育慢,有充分时间积累养分,故崂山茶内含营养物质丰富,有大量的多酚类、咖啡碱、芳香物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份。饮用崂山茶,有兴奋解倦、止渴解毒、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功效。特别是茶内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高,茶汤浓醇鲜爽,饮后颊齿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赞不绝口。因此,崂山茶与崂山矿泉水、崂山耐冬花并称“崂山三绝”,享名天下,冠盖东方。
崂山茶史悠久,绚丽多彩,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含,托情寓义、理性升华,个性独具、形神完美,极具大家风范,在中国茶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同国内其他茶文化源地相比,崂山茶文化有诸多独到之处。一是内聚山海文化的特质。”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崂山茶,集天地之灵气,纳山海之精华,实是名山名水孕育出的名品。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是我国海岸线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山青海碧,云雾缭绕,气候适宜,加上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泉水,造就了崂山茶色、形、香、味、意俱佳的品质,位居”崂山三绝”之首,远有美名
崂山素有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闻名于世。冬季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2℃,夏季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为25℃,全年平均气温12.2℃。当中国北方早以冰封雪飘之时,青岛市、崂山依旧温暖如春,当南方酷暑难耐之时,青岛市、崂山却凉如初秋,所以一年四季(尤其春、夏、秋)云雾缭绕,空气温度大,白昼温差较大,崂山土地肥沃,崂山水充沛。该地区被山东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为此很适合崂山绿茶种植和生产。由于独特的气候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崂山绿茶生产周期长(即采摘间隔时间长)鲜茶叶叶面厚实,所以茶叶所含营养成份丰富,茶叶本身有一种天然的、独特的、豌豆面香味,山栗子面的香气,经科学论证确认绿茶是六大保健食品之一,为此深受消费者喜爱。
青岛崂山绿茶的前世今生
青岛崂山绿茶的前世今生
崂山绿茶在全国绿茶中享有极高声誉,被盛誉为“江北第一名茶”。崂山绿茶之于青岛人,则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其历史与发展充满了传奇色彩。
一、南茶北引的壮举
自古以来,茶树多生长在气候湿润多雨的南方,而北方因干旱少雨被认为不宜种茶。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也曾提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此前,西方科学家也曾提出“北纬30度以北地区不能种茶”的学说,中国古籍上也找不到北方任何种茶历史的文字记载。然而,这一局面在20世纪中叶被打破。
“南茶北引”源于毛主席的提议,并由时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谭启龙变成现实。1954年,谭启龙到任山东前,毛主席曾说,“你到山东去工作,应该把南方的茶引到山东去”,并建议谭启龙“在山后多种些茶”。1956年,谭启龙决定在山东种茶,最初引种地被确定为青岛、日照、临沂。尽管山东有适宜的土壤,但让茶树适应相对寒冷的气候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历经多次失败,如青岛中山公园首批5000株茶树苗因根部损伤和寒冷天气全部冻死,但人们并未放弃。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改良,1965年,青岛中山公园当冬青种植的几棵茶树成活;1966年,日照南茶北引试种成功。这一壮举不仅打破了北方不能种茶的禁锢,也让国人的茶杯里有了山东茶,谭启龙也因此被誉为“南茶北引第一人”。
二、崂山绿茶的诞生与发展
崂山绿茶最初在青岛中山公园太平山南麓苗圃试种,但最初从黄山运来的两年生茶苗因启运时间不当,根部损伤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败。1959年,再次从南方引进的茶苗落户太清宫小广场前,虽然播种了5万多株,但由于管理不善,仅存活5000至1万株。然而,在上清宫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块坡地上,人们发现了1962年种植的27株幸存的茶树,这成为了崂山绿茶的珍贵火种。
尽管“南茶北引”成功,但初期产地有限,产量很低。到了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0年代初,茶叶种植有所发展,但种植技术不普及,特别是制茶技术只有少数人掌握,上市数量有限。到1990年代初期,崂山茶种植面积也仅有60公顷左右。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崂山茶的大发展,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鼓励农民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改粮为茶。茶叶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年均增加约30公顷,崂山绿茶注册商标也增加到几十个。如今,茶叶已成为青岛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崂山农业的支柱产业。
三、崂山绿茶的独特品质
崂山绿茶之所以能在全国享有盛誉,与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密不可分。由于崂山独特的地理位置,肥沃的土地、高山云雾、昼夜温差大以及驰名中外的水源地,培育出的崂山绿茶色、香、味、韵、型俱佳。其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叶肥味厚,氨基酸含量高,约为南方茶样的两倍,营养丰富。此外,崂山绿茶的茶多酚与水浸出物比值在0.4~0.6之间,为绿茶品质最佳比例,能使茶汤清香甘醇,耐冲泡。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崂山绿茶含有益矿物质也极为丰富。
崂山绿茶还带着独特的豌豆和栗子香气,这种气味初闻时表现为一股淡淡清香,深嗅便能觉察出熟悉的豆香,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除了气味特别,崂山绿茶还有耐冲泡的特点,普通的绿茶冲泡3杯左右汤色香气明显减淡,而崂山绿茶可以冲泡3至5杯。一泡淡雅,二泡温和,三泡过后特有的豆香和栗香味渐渐浓郁,茶汤入口回味悠长甘甜。
四、崂山绿茶的保护与现状
为了保护崂山绿茶这一独特的地理标志产品,国家质检总局于2006年印发了《关于批准对崂山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沙子口、中韩、北宅等4个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崂山绿茶的品牌价值,也促进了其产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由于崂山的地势决定了崂山绿茶不能成片大规模的种植,市场上存在一些茶叶贩子将南方便宜的绿茶贴上“崂山绿茶”的商标进行鱼目混珠的现象。此外,遇到寒冷的冬季茶树生长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能喝到真正的崂山绿茶实则不易。尽管如此,崂山绿茶依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赞誉。
崂山茶的相关文化
崂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美誉。独特的地理环境,肥沃的土地,优质的水源培育出的崂山茶,色、香、味、形俱佳,名扬海内外。
崂山是道教名山,秦皇汉武都曾来此仙山祈福增寿。素有“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美称。崂山的风透着仙气,崂山的水透着灵气。崂山是一座让道教通体浸染的山。海波山色相映,云光紫气变幻。
崂山种茶已有悠久的历史。崂山茶相传原由金丘处机,明张三丰等崂山道士自江南移植,亲手培植而成,数百年为崂山道观之养生珍品。清顾炎武曾品作诗赞崂山,蒲松龄曾饮茶《聊斋》写绛雪。崂山茶的成品茶属于绿茶,由精选崂山鲜茶用现代工艺加工而成。崂山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较强,霜期也较南方长。饮用崂山茶。特别是茶内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高,茶汤浓醇鲜爽,饮后颊齿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赞不绝口。因此,崂山茶与崂山矿泉水、崂山耐冬花并称“崂山三绝”,享名天下,冠盖东方。
崂山茶史悠久,绚丽多彩,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含,托情寓义、理性升华,个性独具、形神完美,极具大家风范,在中国茶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同国内其他茶文化源地相比,崂山茶文化有诸多独到之处。一是内聚山海文化的特质。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崂山茶,集天地之灵气,纳山海之精华,实是名山名水孕育出的名品。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是我国海岸线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山青海碧,云雾缭绕,气候适宜,加上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泉水,造就了崂山茶色、形、香、味、意俱佳的品质,位居崂山三绝之首,远有美名。
名山蕴名泉,名水育名茶。作为中国种茶纬度最高、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最好的北方茶,崂山茶汲取山中泉水,沐浴大海朝阳,浸润海雾紫气,生就了色泽翠绿,香清味醇的气质,是绿茶中的上品,被誉为“茶中新贵”。
“茶中新贵”是在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对崂山茶的评价。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被誉为茶叶界的“奥林匹克”,是世界茶界最高规格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每两年一届,199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八届。该研讨会还按照奥运会的申办形式确定主办地,已分别在中国杭州、常德、昆明和韩国汉城、中国广州、马来西亚吉隆重坡、中国雅安等地举办。2006年5月26日,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青岛举行,青岛由此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举办这一国际茶叶界盛会的城市。这次盛会与国际接轨,凸显仙山圣水崂山茶的茶中新贵地位,叫响江北名茶第一的品牌,促其进一步提质升级扩大规模,是青岛崂山茶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
崂山素有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闻名于世。冬季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2℃,夏季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为25℃,全年平均气温12.2℃。当中国北方早以冰封雪飘之时,青岛市、崂山依旧温暖如春,当南方酷暑难耐之时,青岛市、崂山却凉如初秋,所以一年四季(尤其春、夏、秋)云雾缭绕,空气温度大,白昼温差较大,崂山土地肥沃,崂山水充沛。该地区被山东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为此很适合崂山绿茶种植和生产。由于独特的气候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崂山绿茶生产周期长(即采摘间隔时间长)鲜茶叶叶面厚实,所以茶叶所含营养成份丰富,茶叶本身有一种天然的、独特的、豌豆面香味,山栗子面的香气,经科学论证确认绿茶是六大保健食品之一,为此深受消费者喜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