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怎么饮泡(绿茶怎么饮泡最好)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绿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了广大茶友的喜爱。绿茶怎么饮泡呢?本文将从绿茶的挑选、泡饮工具、泡饮方法、泡饮注意事项等方面,全方位解析绿茶泡饮技巧。

一、绿茶的挑选

1. 茶叶品种

绿茶品种繁多,如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挑选绿茶时,首先要了解自己喜欢哪种口感和香气。

2. 茶叶外观

优质绿茶色泽鲜绿,叶片肥厚,形状饱满。若茶叶颜色暗淡、叶片瘦小,则可能品质不佳。

3. 茶叶香气

绿茶香气清新、淡雅,优质绿茶香气持久。若茶叶香气淡薄,则可能品质不佳。

4. 茶叶口感

优质绿茶口感鲜爽、回甘。若茶叶口感苦涩、回味短,则可能品质不佳。

二、泡饮工具

泡饮绿茶的工具主要包括茶具、茶杯、茶盘、茶匙等。

1. 茶具

茶具的选择应根据个人喜好和泡饮方法。常见的茶具有紫砂壶、瓷壶、玻璃壶等。

2. 茶杯

茶杯的选择应与茶具相匹配,常见茶杯有瓷杯、玻璃杯、紫砂杯等。

3. 茶盘

茶盘用于承接茶水,常见茶盘有陶瓷盘、竹盘、木盘等。

4. 茶匙

茶匙用于取茶,常见茶匙有竹制、木制、不锈钢等材质。

三、泡饮方法

1. 泡饮绿茶的基本步骤

(1)温杯:将茶具洗净,用热水温杯,使茶具温度适宜。

(2)投茶:根据个人口味和茶具大小,适量投入茶叶。

(3)泡茶:将热水冲入茶具,待茶叶舒展后,稍作浸泡。

(4)品茗:将茶水倒入茶杯,慢慢品尝。

2. 不同绿茶的泡饮方法

(1)龙井茶:采用“上投法”,先将茶叶投入茶杯,再注入热水。

(2)碧螺春:采用“中投法”,先将茶叶投入茶杯,再注入热水,待茶叶舒展后,继续注入热水。

(3)黄山毛峰:采用“下投法”,先将热水注入茶杯,再将茶叶投入茶杯。

四、泡饮注意事项

1. 水质

泡饮绿茶的水质应以纯净水、山泉水为佳,避免使用自来水。

2. 水温

绿茶适宜用80-90℃的水泡饮,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茶叶的口感。

3. 泡饮时间

绿茶的泡饮时间一般为2-3分钟,根据个人口味和茶叶品种适当调整。

4. 茶叶用量

茶叶用量应根据茶具大小和个人口味调整,一般以茶具容量的1/3-1/2为宜。

五、绿茶泡饮小贴士

1. 茶叶储存

绿茶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2. 茶叶冲泡次数

绿茶一般可冲泡3-5次,每次冲泡时间逐渐缩短。

3. 品茗礼仪

品茗时,应保持安静、优雅,尊重他人。

表格:绿茶泡饮步骤

步骤 详细操作
1 温杯:将茶具洗净,用热水温杯,使茶具温度适宜。
2 投茶:根据个人口味和茶具大小,适量投入茶叶。
3 泡茶:将热水冲入茶具,待茶叶舒展后,稍作浸泡。
4 品茗:将茶水倒入茶杯,慢慢品尝。

总结

绿茶泡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了解绿茶的挑选、泡饮工具、泡饮方法、泡饮注意事项等,相信您已经掌握了绿茶泡饮的技巧。在今后的日子里,愿您与绿茶相伴,品味生活中的美好。

绿茶怎么泡才正确方法

泡绿茶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热水冲入杯中。二是下投法,先放茶叶后直接倒85度左右的热水,适合普通绿茶。

正确的泡绿茶饮用,能使口感更好,而且喝起来更加健康。泡茶有一定的讲究,尤其是水温。

一般的绿茶冲泡方法及注意事项:

冲泡绿茶时,水温控制在80℃~90℃左右。若是冲泡绿茶粉,以40℃~60℃的温开水冲泡即可。份量是2公克绿茶粉配450毫升的白开水。冲泡茶叶的第一泡不要喝,冲了热水后摇晃一下即可倒掉。

绿茶粉不可泡得太浓,否则会影响胃液的分泌,空腹时最好不要喝。

瓷杯品茶:

瓷杯品绿茶适于泡饮中高档绿茶,如一、二级炒青绿茶、珠茶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之类,重在适口、品味或解渴。一般先观察茶叶的色、香、形后,入杯冲泡。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用95–100℃初开沸水冲泡,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逸,保持水温,以利茶身开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钟后开盖,嗅茶香,尝茶味,视茶汤浓淡程度,饮至三开即可。这种泡饮法用于客来敬茶和办公时间饮茶较为方便。杯泡法,茶叶与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毫升水泡3克茶为适中。喜浓饮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饮者可略少加茶。

茶壶泡茶:

一般不宜泡饮细嫩名贵绿茶,因水多,不易降温,会闷熟绿茶茶叶,使绿茶茶叶失去清鲜香味。壶泡法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这类茶叶中多纤维素,耐冲泡,茶味也浓。泡茶时,先洗净壶具,取绿茶入壶,用100℃初开沸水冲泡至满,3—5分钟后即可酌入杯中品饮。饮茶人多时,用壶泡法较好,因不在欣赏茶趣,而在解渴,或饮茶谈心,或佐食点心,畅叙茶谊。

客来敬茶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礼节,敬客一般以杯泡法较为隆重。壶泡绿茶法,相对而言有些粗俗。有些地区,为表达敬客心意,还在绿茶中放糖调饮,以示甜甜蜜蜜。

玻璃杯品茶:

玻璃杯泡绿茶,适于品饮细嫩的名贵绿茶,便于充分欣赏名茶的外形、内质。泡饮之前,先欣赏干绿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叶,置于无异味的洁白纸上,观看茶叶形态。名茶的造型,因品种不同,或条、或扁、或螺、或针……欣赏绿茶制作工艺,察看绿茶茶叶色泽,或碧绿,或深绿,或黄绿,或多毫……再干嗅绿茶中香气,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锅炒香,或不可名状的清鲜茶香……充分领略各种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风韵,称为“赏茶”。然后进入冲泡。

采用透明玻璃杯泡饮细嫩名绿茶,便于观察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人们称其为“绿茶舞”。泡绿茶的具体操作,可视绿茶条的松紧不同,分别采用两种冲泡法,一是冲泡外形紧结重实的名茶,如龙井绿茶、碧螺春绿茶、都匀毛尖绿茶、蒙顶甘露绿茶、庐山云雾绿茶、福建莲芯绿茶、凌云白毫绿茶、涌溪火青绿茶、高桥银峰绿茶、苍山雪绿绿茶等,可用“绿茶上投法”。即洗净茶杯后,先将85—90℃开水冲入杯中,然后取绿茶投入,一般不须加盖,绿茶茶叶便会自动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后,有的直线下沉,有的则徘徊缓下,有的上下沉浮后降至杯底;干绿茶吸收水分,逐渐展开叶片,现出一芽一叶、二叶,单芽、单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剑,叶如旗;汤面水气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趁热嗅闻茶汤香气,令人心旷神怡;观察茶汤颜色,或黄绿碧清,或乳白微绿,或淡绿微黄……隔杯对着阳光透视,还可见到汤中有细细茸毫沉浮游动,闪闪发光,星斑点点。绿茶茶叶细嫩多毫,汤中散毫就多,此乃绿茶嫩茶特色。这个过程称为湿看欣赏。

绿茶待绿茶茶汤凉至适口,品尝茶汤滋味,宜小口品啜,缓慢吞咽,让茶汤与舌头味蕾充分接触,细细领略名绿茶的风韵。此时舌与鼻并用,可从茶汤中品出绿茶嫩茶香气,顿觉沁人心脾。此谓一开茶,着重品尝茶的头开鲜味与绿茶茶香,饮至杯中绿茶汤尚余三分之一水量时(不宜一开全部饮干),再续加开水,谓之二开绿茶。如若泡饮茶叶肥壮的名绿茶,二开绿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余味无穷,

齿颊留香,身心舒畅。饮至三开,一般茶味已淡,续水再饮就显得淡薄无味了。

二是泡饮茶条松展的名绿茶茶,如六安瓜片绿茶、黄山毛峰绿茶、太平猴魁绿茶、舒城兰花绿茶等,如用“上投法”,绿茶茶叶浮于汤面不易下沉。可用“中投法”,即在干绿茶欣赏以后,取绿茶入杯,冲入90℃开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时,稍停二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后再冲水至满,此时绿茶茶叶或徘徊飘舞下沉,或游移于沉浮之间,观其茶形动态,别具茶趣。其他各项欣赏、品饮如前。

泡饮细嫩名绿茶茶,如用不透明的白瓷杯,当然亦可,但不能透视绿茶在杯中变化全貌,不能充分领略绿茶汤中茶趣,是一不足。

如何泡绿茶 绿茶的正确泡法

五月天,少了三月的风和日丽,却另有一种别样风情。一阵阵雨过后,在采茶师傅的辛勤劳作下,春茶终于在茶客的“千呼万唤”中出来了,春茶飘香~

泡茶,看似简单,其实内有玄机。投茶有序,尤其是冲泡绿茶,先放茶叶还是先倒水,一切细节皆有讲究。今天小逸就来跟大家具体聊聊,可别再用错了,常用投茶方法有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投茶三法主要针对的是绿茶,器具主要用通透的玻璃杯。

上投法:先放水,后放茶上投法主要是冲泡细嫩绿茶,通常是单芽或者一芽一叶,比如贵州都匀毛尖、洞庭碧螺春等嫩度较高的绿茶。

原因:细嫩的茶叶是茶树上刚刚生长出来的新生命,犹如刚出生的婴孩,珍贵且几乎没有防御力。冲泡这样的茶,不能用刚烧开的水,那样会烫伤它,一般80℃~85℃的水,有热度且安全。采用“先水后茶”的上投法,也是为了避免水直接冲击茶身带来的物理伤害。

中投法:先放水,然后放茶,再放水中投法主要冲泡细嫩且高香的绿茶,或干茶呈自然状态的茶叶,如紫阳毛尖、汉中仙毫、雀舌等。

原因:细嫩且高香的茶叶经不得高温热力和水冲击的伤害,但是又需要温度来激发茶中的香气,所以采用“水-茶-水”的投茶顺序。先水后茶,保护茶叶不受热力的伤害,二次高冲注水,激发茶香。

下投法:先放茶,后放水采用下投法泡茶,操作比较简单,茶叶舒展较快,茶汁容易浸出,茶香透发完全,而且整杯茶汤浓淡均匀。因此,有利于提高茶汤的色、香、味,此法也最为常见。

下投法主要冲泡粗壮、粗老茶叶,通常一芽二三叶或者更低等级,如:太平猴魁。

粗壮的茶,等级不高,身板强健,营养物质内敛。这样的茶要用高温的水来浸提它的内含物,同时利用热水注入时的冲击力激发它内含物的扩散。

冲泡温度绿茶,尤其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冲泡一般以85℃左右为宜,不宜超过90℃(注:这里的水温是指水烧开之后再凉下来的水温),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

绿茶鲜爽、香醇、形态优美,芽叶明显,带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泡一杯清汤绿叶的绿茶,许你清凉一夏。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绿茶的冲泡方法

有关绿茶的冲泡方法

绿茶是我们祖先最早发现和使用的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而成,绿茶因其茶汤呈碧绿而叶底呈翠绿而得名。绿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

如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就保留了85%以上,叶绿素保留了5%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其它茶要少,绿茶以形美色翠、香幽、味和、四绝著称,其中香型就有栗子香、豆花香、蛋白香等,而滋味则幽远而醇和,甘鲜而爽口,清人陆次云说:“茶真者,甘香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股太和之气弥留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所以冲泡绿茶一定要掌握绿茶的特点,通过技法把绿茶的特点表现出来。

一、器具:簿瓷壶一把,公道杯一只,浅口小杯五只。

二、选茶:明前、雨前绿茶最为适宜。

三、冲泡步骤:

1、将沸水注入茶壶、公道杯。

2、将公道杯内的沸水注入小瓷杯内,再将沸水注入公道杯,降温备用。

3、倒掉瓷壶内的沸水,置茶入壶。

4、第一泡茶,将公道杯的温水注入壶内至满;倒掉小瓷杯内的温杯水,将沸水注入公道杯降温备用。

5、提壶出茶,均匀分置于五小杯内,请客品茶。

6、第二泡茶将公道杯的温水注入壶内续水,收取客人饮用杯,加水、温杯、倒掉、然后提壶出茶,均匀分置于五小杯内,请客品茶。

四、投茶量:瓷壶容量的1/5,多、少、浓、淡,可按客人喜好而增减。

五、水温、沸水温至80度至85度。

六、浸泡时间,第一泡一分钟,第二泡一分半钟(绿茶一般冲两泡)。

整个冲泡过程,非常简单,稍加训练,即可掌握,但要达到动作优雅,流畅自然、准确;茶汤鲜可口,则需假以时日,更需多冲泡,多品尝,多总结。

茶香飘逸乡间茶居

故乡饮茶的店铺,不叫茶馆叫茶居。乡人农闲之余,喜欢喝几盅茶,叔伯兄弟之间要寻觅某人,如果遍寻不见,必说:准是上茶居去了。如有要事去寻,十有八九在茶香飘逸、烟雾缭绕的茶居里找到。

乡间的茶居设在兴旺的老街上,门口人来车往,出出进进,煞是热闹。小时候随父亲到龙山墟的茶居饮茶,翻过一个小山丘,老远就闻到一阵阵沁人肺腑的茶香。走进茶居,只见茶桌一张挨着一张,人头涌涌,热气腾腾。父亲好不容易找到一张空桌子,刚坐下,伙计随着一声“来也”立马赶到。他左手提着一把紫铜茶壶。

右手捧着盛有茶叶的杯子,来到桌前放下茶杯,把茶叶倒进茶壶,须臾,再持一个装满开水的大紫铜水壶折回来,提起水壶往茶壶冲水,烟雾升腾之中,一壶红茶便冲好了,而桌面却干干净净的,滴水不溅。

乡间的茶居,尽管喝的都是红茶,但经滚烫的开水一泡,倒在白瓷茶杯里一闻一啜,倒也色香味俱全,于是慢悠悠地喝,喝浅了再冲,冲满了再喝。乡间的茶居冲水不需吆喝,茶壶里没水,只需拎起茶壶盖子搁置茶壶上,伙计在茶桌之间巡行,见到揭开盖子的茶壶,随即赶来冲水。慢慢的喝了几口热茶,我顿觉心通肺畅,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周围的茶客聊天。年幼的我无耐性,嚷着要吃东西。父亲要了叉烧包、钵头糕,先让我吃,他仍恋恋不舍地喝茶,意犹未尽。

到茶居喝茶的大多是农民、匠人和乡镇小市民,不管是酷暑严寒,不管是刮风下雨,那些老茶客都赶早起床,准时到茶居。乡人把那些每天雷打不散泡在茶居的茶客唤做“茶虫”,他们把生命的一半时间都扔在茶居里。茶居何来这等魅力?细究起来,老茶客恋茶居,恋的其实非茶,而是茶居之氛围也。一张桌子,或三五人,或六七个,可聚可散,自由组合

新朋旧友,无亲无疏,只要你愿意,随你坐多久,只要你有肚量,随你灌多少。家里有了闲气,邻里有了是非,到了茶居,一杯又一杯地喝,一壶又一壶地灌,还真能把什么都冲洗得清清淡淡的。喝足喝够了,走出茶居门口,大家拍拍肩膀,道一声走好,又是一团和气。难怪乎乡村的茶居,从早到晚,从春到冬,永远坐满了茶客,只缘坐在这样一种地方,真是茶有味,烟有味,人也有味。

茶盏的挑选有哪些讲究

茶盏该如何挑选呢?所谓美食不如美器。茶盏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盛名于世。那时候南方和北方的越窑及邢瑶是最为出名的。茶盏的形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口沿比较直。另一种是嫩口像喇叭一样。

现如今应该怎么挑选一款好的茶具呢?一般茶类当中以瓷器和陶器是最好的茶具,其次是玻璃茶具,最后是搪瓷茶具。瓷器传热不会与茶叶产生化学反应。沏出来的茶水也会更加的香。而陶瓷的雅致造型以及古朴的色泽被称为宜兴紫砂壶中的珍品。

每一件成品的瓷器如果外表都找不到什么差异,那么则表示此瓷器的釉色很稳定可大量的生产。

正统的诏安式茶艺欣赏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饮茶泡茶方式,而且所使用的茶具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下面我们来认识下诏安式茶艺吧,诏安式属于福建省漳州市的一个小县城,是福建与广州接壤的县,与广东的泡茶方式可能会有点影响。

诏安式茶艺是福建闽南一带居民所特有的泡茶方式。它较为讲求泡茶的技术,因此皆以宜兴式标准单口茶壶,配上蛋壳杯来泡茶。

备茶﹕壶把方向与主泡者约呈45度角,将欲用之茶叶置于纸中,折叠包起后,以手压碎约一一三次,并依茶形整理出──碎、断、条三类,置于一侧备用。

烫壶﹕诏安式泡茶法是不绑壶盖的。先将壶盖斜置于壶身上,以热水一并烫过。烫壶最应注意的是其时效性的掌握,一般若控制恰当,壶壁刚好热透后,紧接着置茶,应可随即闻到被蒸散出来的茶香。

置茶﹕将适才在纸张上压碎的茶倒入壶中,需依﹕碎→断→条,由后下至前上,逐层置入。

时闻﹕由于是以烫杯时间的长短来掌握,所以每泡的’烫杯方式稍有不同。

第一泡﹕冲水时,需将热水沿着壶口,以一半在内,一半在外的方式冲入壶内。切勿直冲,以免水流过强破坏茶形而阻塞了流口的顺畅。

烫杯﹕杯内注入三分之一的热水,双手各拿一个茶杯,以对杯方式将水倒入另两杯且旋转一两圈,从声音的清脆程度,可以立即分辨出杯子的造工精制与否,而烫杯动作之俐落灵巧更可表现出泡茶的手艺。

干壶:将壶底在茶巾上沾过,使不滴水以保持清净。

倒茶﹕在杯子之间,缓缓的轮流来回倒出,以使茶汤均匀,至茶流成滴即停。

奉茶﹕将茶送至桌中,请客人取其近者品茗。诏安式泡茶通常摆置四个杯子,若品茗者只有三人,便将第四杯倒与在座的长者或尊者。

第二泡﹕烫杯方式与第一泡略有不同的是,需将杯内注入热水至杯面呈表面张力,即将溢出为止,再以双手中指各轻拨杯子使其略倾,倒掉少许水,再以食、拇指拿起杯子,倒掉剩余的水。

第三泡﹕烫杯方式与第二泡不同的是,此泡以单手单杯轮流操作。三泡茶是诏安式所推荐的,因为第三泡以后的茶味不纯,且破坏味余韵故不取。

去渣﹕将壶底朝上,手执壶把,轻摇令茶渣自然倒出,最后,再冲入少许开水,摇晃壶身,将茶渣清出。

还原:清洁茶具,并归位还原。

更多地区式茶艺:

安化黑茶的茶艺烹煮法

黄山茶道

安吉白茶茶艺

简述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世代相传,数百年长盛不衰。而茶道连同能乐、俳句、水墨画、庭园艺术等,又无不受到禅文化的渗润,并形成“空寂”与“闲寂”的美学思想,今天仍支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今天,茶与生活我就给大家简述日本茶道文化。

在日本,茶道组织遍及全国,研习茶道的人据说有四五百万人之多,其中90%以上都是女性。有位日本友人对我说,在京都,你不应问女性“您是否学习茶道”,而应问“您学习的是哪家茶道”。

日本茶道文化的源流,应上溯至8世纪上半叶。那时日本从中国引进茶文化,完全是照搬中国贵族书院式的茶道模式。可是,经过四五个世纪的吸收消化,到了16世纪,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他首先改革了茶室,由书院式的茶道,发展为草庵式的茶道,从茶室建筑、装饰和摆设,到煮茶方法、使用茶具样式和吃茶礼仪,进一步融入禅的简素清寂的精神,俗称“空寂茶”。由此在日本有“茶禅一昧”的说法,茶道也因此成为修炼精神和交际礼法之道。

这些年来,我多次出入茶室,感受到茶室的特殊韵味。草庵式茶室是原木结构、草葺人字形屋顶,内外均为土墙。窗框是苇编的,不镶玻璃,糊上白色的日本纸,一切保持原色,顺其自然。茶室都很狭窄,仅有二铺席乃至一铺席半的面积。但整个茶室色彩沉静,使茶人容易达到纯粹的精神交流。

作为茶室组成部分的庭园,叫做露地,地形细长,是进出茶室的必经之路。在前庭置石灯笼和踏脚石,底部和周围缀满苔藓。踏脚石由约7至15块的奇数组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摆法顺其自然,以不引人注目为度。同时种植松、竹,日本人认为松是纯洁的表现,青竹是“清寂”的表现。茶室与露地相配合,营造出一种枯淡的气氛。

茶室室内的惟一装饰就是设有一个壁龛,内挂一画轴或字幅。画轴一般多是日本水墨山水画,其最大特色,就是画面留下很大的余白,这种余白不是作为简单的“虚”的“无”,而是一种充实的“无”,即用“无心的心”来填补和充实。也就是渗进了强烈的禅的“无中万般有”的艺术思想。不摆脱虚妄之念,是无法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的。比如画风,风本是无色,作为无色的色,在水墨画面却存在无限的色。有如清代画家金冬心所言:“能画一枝风有声”,以无声、无色而达到“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在柔和的线与色中潜藏着敏锐的禅机,不用禅的“心眼”是感受不到的。

壁龛内还置一个花瓶,多为竹制,上面吊一支花或插上一朵小花。小花瓣上点一滴水珠子,在茶室昏暗的光线下,像是散落的一颗珍珠,晶莹欲滴,托出一朵小花比百花更加生辉。

总之,草庵式茶室里里外外,与茶道的“空寂”的精神,以及“和敬清寂”的理想是完全协调一致的。正如南坊宗启的茶道书《南坊录》所说的:“一宇草庵二铺席,充满了空寂”。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8302.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