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绿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效,深受欧洲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我国绿茶出口欧洲市场逐年增长,成为茶叶行业的一大亮点。本文将为您揭秘出口欧洲绿茶的价格,带您了解茶叶市场的“绿色黄金”。
一、出口欧洲绿茶市场概况
1. 市场潜力巨大
欧洲茶叶市场以英国、德国、法国等为主要消费国,这些国家对茶叶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据统计,2019年欧洲茶叶市场规模达到约70亿欧元,其中绿茶市场份额逐年增长。
2. 消费习惯独特
欧洲消费者对绿茶的口味和品质要求较高,偏爱清香型绿茶。他们还注重茶叶的保健功效,如抗氧化、提神等。
3. 竞争激烈
随着我国绿茶出口欧洲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日益激烈。除了我国绿茶外,印度、日本等国的绿茶也在欧洲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二、出口欧洲绿茶价格分析
1. 品种影响价格
出口欧洲的绿茶品种繁多,如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不同品种的绿茶价格差异较大。一般来说,高品质绿茶价格较高,如龙井、碧螺春等。
2. 产地影响价格
绿茶产地不同,价格也会有所差异。我国绿茶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其中,浙江的龙井、碧螺春等绿茶品质优良,价格较高。
3. 等级影响价格
绿茶等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等。等级越高,价格越高。以龙井为例,特级龙井的价格是普通龙井的数倍。
4. 包装影响价格
绿茶的包装形式也会影响价格。一般来说,礼盒装、精美包装的绿茶价格较高。
三、出口欧洲绿茶价格表
以下为部分出口欧洲绿茶的价格表,仅供参考:
品种 | 产地 | 等级 | 包装 | 价格(元/公斤) |
---|---|---|---|---|
龙井 | 浙江 | 特级 | 礼盒装 | 1000-2000 |
碧螺春 | 江苏 | 一级 | 普通装 | 500-800 |
黄山毛峰 | 安徽 | 二级 | 普通装 | 300-500 |
四、出口欧洲绿茶市场前景
1. 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茶叶出口。如加大茶叶品牌建设、提高茶叶品质等。
2. 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欧洲消费者对茶叶认知度的提高,绿茶市场需求旺盛。未来,我国绿茶出口欧洲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3. 技术创新
我国茶叶产业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将有助于提高绿茶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我国绿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出口欧洲绿茶市场前景广阔。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国绿茶企业还需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以满足欧洲消费者的需求。
绿茶的出口等级划分
一、清香型
1、特级:外形肥壮、圆结重实,色泽翠绿润,砂绿明显;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高香、持久;滋味鲜醇高爽,音韵明显,叶底肥厚软亮,匀整,余香高长。
2、一级:外形壮实紧结,绿油润,砂绿明;汤色金黄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清醇甘鲜、音韵明显,叶底软亮,尚匀整,有余香。
3、二级:外形曲卷结实,翠油润,有砂绿稍有嫩梗;汤色金黄,清香持久;滋味尚鲜醇爽口,音韵尚明,叶底尚软亮,尚匀整,稍有余香。
4、三级:外形曲卷尚结实,乌绿稍带黄,稍有有细嫩梗;汤色金黄,香气清纯,滋味醇和回甘、音韵稍差,尚软亮,尚匀整。
二、浓香型
1、特级:高档铁观音(观音王),条形肥壮匀整重实,砂绿乌润,汤色金黄透亮,滋味鲜爽,茶韵芬芳,有兰花香,水蜜桃味,叶底肥厚,软亮,红边嘴,有余香,青酸型等多种品味。
2、一级:中高档铁观音(观音王),条形肥壮,匀整结实,砂绿乌润,汤色金黄清澈,香气清高,音韵鲜明,口味甘醇叶底尚软亮,有红边,稍有余香。
3、二级:中高档铁观音,条形紧结重实,色泽砂绿油润,汤色金黄,口味独特,香气清雅,回甘生津叶底稍软亮,略匀整。
4、三级:中抵挡铁观音,条形结实,色泽褐绿色,香气清醇,汤色橙黄,叶底稍匀整,带褐红色。
5、抵挡铁观音,条形粗松卷曲,色泽暗绿带褐,滋味清香宜入,汤色深黄橙红,叶底欠匀整,有粗叶及红叶。
求2008年至2011年中国茶叶出口情况
年来,中国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数量和金额屡创新高。2008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和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居世界第三。茶叶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提高中国茶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增加茶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60万公顷,茶产量124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2008年中国茶叶出口29.7万吨,出口金额6.82亿美元,仅次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金融危机会对茶叶贸易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使茶叶出口产业遭到致命打击,2009年下半年出口形势将会好转,乐观估计2009年全年出口会与去年同比持平。面对2009年严峻的经济形势,出口企业应加强国际市场拓展力度,研究消费者的饮茶习惯、偏好,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另外,企业要强化出口茶叶质量安全,强化自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避免恶性竞争。据海关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茶叶出口29.7万吨创历史新高,出口创汇6.82亿美元。其中主要产品为绿茶,2008年出口22.3万吨,同比持平,金额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不过,中国茶叶出口结构层次低、质量低仍是当前茶叶出口的短板。
2008年全球茶叶的销量上涨而产量下降,2009年全球茶叶市场可能依旧会继续这样的趋势,预计供需的不平衡会使茶叶价格出现快速上涨。2008年全球茶叶销量同比增加了4.8%,而茶叶产量却出现了1.2%的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即便有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球茶叶的销量仍会有所增加,同时由于气候及地区政治因素茶叶的产量依然会出现下降。市场的供需矛盾可能会将茶叶价格进一步推高。数据显示,全球茶叶市场上红茶占到七成多,而近两年来由于供应紧张红茶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在全球最大的红茶市场肯尼亚,2009年年初其每公斤红茶的价格升至3.4美元,创下了近10年多以来的新高,接近3.5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在茶叶生产方面,前五大茶叶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左右。摩洛哥是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绿茶出口传统市场。摩洛哥从海外进口的茶叶逐年提升,其中98.3%来自于中国。我国对摩洛哥出口存在严重的品质下降问题,已威胁到该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茶企应加强对出口品质的管理,维护摩洛哥茶叶市场稳定和发展。日本是我国茶叶的第二大出口国,中国以52%的占比稳居日本茶叶第一大进口货源地。中国茶在美国进口茶市场上占比18%,略高于阿根廷。我国对美茶叶出口将继续呈稳定增长态势。俄罗斯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进口国,但该地区茶叶消费者总体对我国茶叶缺乏感性认识,我国茶叶的声誉远远低于斯里兰卡、印度的产品。但随着俄罗斯的经济快速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俄茶叶出口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虽然欧盟对茶叶进口农残检验越来越苛刻,但我国企业经过多年努力,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已逐步适应欧盟标准要求,使输出到欧洲的茶叶开始止跌回升。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只要我国茶企措施应对得当,我国对欧茶叶出口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茶叶商情、中国行业研究网以及国内外多种报刊杂志等提供的大量资料和数据,客观、多角度地对中国茶叶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对我国茶叶行业的发展需求、市场竞争格局、细分市场以及行业主要产区发展等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报告还重点研究了我国茶叶行业相关领域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茶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和营销策略。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茶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报告同时对于行业研究规律、行业政策制定和欲进入的投资集团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
●行业研究咨询报告(推荐指数★★★★★★)
《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是中研普华依托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提供的最新行业运行数据为基础,验证于与我们建立联系的全国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的权威统计资料。凭借中研普华在其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建立起的完善产业研究体系,一整套的产业研究方法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目前国内覆盖面最全面、研究最为深入、数据资源最为强大的行业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充分体现了中研普华所特有的与国际接轨的咨询背景和专家智力资源的优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为主线,全面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等多层面信息源,依据权威数据和科学的分析体系,在研究领域上突出全方位特色,着重从行业发展的方向、格局和政策环境,帮助客户评估行业投资价值,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寻找最佳营销机会与商机,具有相当的预见性和权威性,是企业领导人制定发展战略、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
我们的优势:
丰富的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中研普华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同时,与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专家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全部由国内一流经济学家、行业专家作为顾问,由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资深研究员撰写,他们长期专门从事行业研究,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加上我们严格的审稿制度,使报告的质量都有充分的保证。
行业覆盖范围广、针对性强:中研普华《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的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论述生动:中研普华《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在研究内容上突出全方位特色,报告以本年度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避免套话和空话。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100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策略:对行业或具体产品的投资特性、市场规模、供求状况、行业竞争状况(结构与主要竞争企业)、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和论证,寻求规律、发展机会、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大做强的对策等等。
绿茶3505AA是什么
3505AA是平水珠茶的一个等级
珠茶,亦称圆茶,原产浙江省平水茶区。平水是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的一个集镇,过去毛茶均集中在平水加工,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叫做“平水珠茶”。因初制时在锅中炒干,所以毛茶又叫“圆炒青”。珠茶外形圆紧,呈颗粒状,身骨重实,宛发如珍珠。此茶以“珠”命名,恰当之至。但它的英译名,则常闹出笑话。此茶英译名为“Gunpowder”,中文意为枪用火药弹。在来复枪发明前,枪弹是浑圆如珠的,珠茶外形,恰如早期的枪弹,可见译者有心之到家。但由此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解。1981年初,有位香港商人曾郑重其事地建议我国口岸公司,更改珠茶的译名,发端端的珠茶怎么取了个火药枪弹的怪名?但我口岸公司感到此名对外沿用已达数年,若轻易其名,即便新名再雅再美,仍有弄巧成拙、妨碍外销之虞。1984年初,浙江省茶叶公司绿茶贸易小组去同我国建交不久的象牙海岸洽淡贸易,在当地经商的一位印度商人,看了珠茶样品,印象甚佳。但签订合同时,却一再要求我方,品名栏只能以“中国绿茶”笼统称之,切勿显示“Gunpowder”字样,理由很简单,就是免得被当地海关误认为是一笔军火交易。其实,近年来,随着珠茶生产的发展,珠茶在“Gunpowder”的译名下,销区不断扩大,外销量逐年增加。有的外商与我方洽谈珠茶业务时,干脆把外销经营单位称作“Gunpowder公司”,甚至戏称我洽淡珠茶业务员人“Gunpowder先生”,此名之深入人心,可见一斑。
浙江平水产茶,历史已很悠久。这里远在唐代已是著名的草市和茶、酒交易场所。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曾谈到,当时许多人用白居易和元稹诗歌的手抄本或摹本在市场上换取茶酒。说明远在一千多年以前,平水已是茶叶的集散地了。“兰亭步口水如天,茶市纷纷趁雨前”,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对当时绍兴西南20余里的兰亭茶市盛况的生动描述。到了清代,浙东茶叶几乎都在平水加工转运出口,平水珠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名声更著。
平水茶区包括浙江省绍兴、嵊县、萧山、诸暨、上虞、余姚、天台、奉化、鄞县、东阳等县市。整个产区东频东海,北临杭州湾,西贴钱塘江,南迄东阳,为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诸山所怀抱。境内山岭盘结,峰峦起伏,云雾缭绕,溪流纵横,气候温和,青山绿水,景色宜人,非常适于发展茶叶生产。
珠茶加工工艺分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均已实现机械化生产。
初制工艺: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道工序。干燥工序又分滚二青、炒小锅、炒小锅和炒大锅四个步骤。其中炒小锅、对锅和大锅都在同一台珠茶炒干机中完成。初制全程需5小时左右。所制产品,尚属毛茶,一般称为平炒青或圆炒青。
精制工艺:分为生取、炒车、净取、匀装。生取包括毛茶分筛、头子切分、撩筛和风选四个工序;炒车包括滚炒和车色两个工序;净取包括毛撩、风选、抖筛、拣剔、净撩、清风六道工序;最后通过包括拼配、匀堆和装箱的匀装,便成为商品性的珠茶。
珠茶是我国最早出口的商品之一,18世纪初,珠茶以“贡熙茶”名风靡世界茶坛。售价甚高,在伦敦茶叶市场上,除了武夷茶,要算珠茶的价格最高,每磅售价高达十万先令六便士,茶价之高不亚于珠宝,曾被誉为“绿色的珍珠”。原先由宁波港运销海外,五口通商后移至上海。经营珠茶的洋行有英商怡和洋行,法商永兴洋行等。主销西北非洲以及欧、亚、美等国家。
1984年9月天坛牌特级珠茶,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荣获金质奖。世界优质产品评选会是由国际优质产品评选协会主办的,评选活动始于1961年,每年在欧洲国家举办一届。评选的产品分酒类、非酒类饮料、食品(包括茶叶)、烟叶及其制品等十大类。评选产品的质量鉴定由中立的、富有权威性的机械通过化学分析、感官审评、样品代表性检查等手段实施。天坛牌特级珠茶荣获世界金质奖,这是一件轰动茶坛的大喜事,它在我国茶叶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曾亲笔为珠茶获奖题了“金蕾珠蘖”四个大字,祝这东方的“绿色珍珠”在世界茶坛上永放光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