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茶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在众多茶类中,炒青绿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健康益处而备受喜爱。而炒青绿茶设备,则是茶叶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炒青绿茶设备的世界,一探究竟。
一、炒青绿茶设备简介
炒青绿茶设备是茶叶加工过程中,用于炒制茶叶的机械设备。炒青绿茶设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加热设备:加热设备是炒青绿茶设备的核心,用于对茶叶进行加热炒制。常见的加热设备有电加热器、煤气加热器等。
2. 加湿设备:加湿设备用于调节茶叶炒制过程中的水分,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常见的加湿设备有蒸汽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等。
3. 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用于将茶叶均匀地送入炒制区域,确保茶叶受热均匀。常见的传动装置有螺旋输送机、皮带输送机等。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对炒青绿茶设备进行温度、湿度、转速等参数的调控,确保茶叶品质的稳定性。
二、炒青绿茶设备的分类
根据炒青绿茶设备的加工原理和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机械式炒青绿茶设备:机械式炒青绿茶设备通过机械传动将茶叶送入炒制区域,常见的有机械炒青机、炒青机等。
2. 振动式炒青绿茶设备:振动式炒青绿茶设备通过振动将茶叶送入炒制区域,常见的有振动炒青机、振动炒青床等。
3. 旋转式炒青绿茶设备:旋转式炒青绿茶设备通过旋转将茶叶送入炒制区域,常见的有旋转炒青机、旋转炒青床等。
4. 滚筒式炒青绿茶设备:滚筒式炒青绿茶设备通过滚筒旋转将茶叶送入炒制区域,常见的有滚筒炒青机、滚筒炒青床等。
三、炒青绿茶设备的选购要点
1. 加热设备:加热设备的加热方式、加热面积、加热效率等因素都会影响茶叶品质。选购时,应选择加热均匀、温度可控的加热设备。
2. 加湿设备:加湿设备的加湿效果直接影响茶叶的含水率和品质。选购时,应选择加湿效果稳定、加湿均匀的加湿设备。
3. 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转速、输送能力等会影响茶叶受热均匀程度。选购时,应选择传动装置转速稳定、输送能力合适的设备。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实现茶叶品质稳定性的关键。选购时,应选择功能齐全、操作简便、故障率低的控制系统。
四、炒青绿茶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1. 定期清洁:炒青绿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茶粉、茶末等杂质。因此,应定期清洁设备,防止杂质堵塞设备。
2. 检查加热元件:加热元件是设备的关键部件,定期检查加热元件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加热效果。
3. 检查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转速、输送能力等直接影响茶叶品质。定期检查传动装置是否正常工作,确保茶叶受热均匀。
4. 更换易损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易损件会逐渐磨损,应及时更换易损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炒青绿茶设备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炒青绿茶设备也将不断升级换代。以下是炒青绿茶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智能化:炒青绿茶设备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传感器、控制系统等,实现茶叶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2. 个性化:针对不同茶叶品种,炒青绿茶设备将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3. 绿色环保:炒青绿茶设备将注重节能、环保,降低能耗和排放,为茶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炒青绿茶设备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炒青绿茶设备的特点、选购要点、维护与保养等知识,有助于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炒青绿茶设备将不断创新发展,为茶叶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十里香茶的历史渊源
“据文献记载,公元七世纪唐代中叶十里香茶就有栽培。”这样关于栽培制作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的文字还是见于报、刊、论文集,笔者也数次引用到自己的论文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二十年间笔者查阅过大量的相关资料,未查阅到关于十里香茶在唐、宋、元代的原始史料。此处,笔者赞同并用以支持本文的是1997年第一次印刷的《昆明市志》。其第四分册(第二十八至三十一卷)第51页中关于十里香茶的说法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开始种茶。”明清两朝繁盛,曾为贡品茶基地。清同治年间为杜文秀的农民起义军放火焚烧,贡茶基地成了光山、农田。至今,十里铺仍有“成光山”、“茶园田”、“茶旺山”的地名称谓。
民国时,十里香茶小有复苏,但规模有限。据《官渡区志》记载,民国12年(1923年),云南茶业实习所曾创办12.67 hm2“模范茶园”;民国18年(1929年),改组为省立第一茶业试验场。位置就在今金马镇、龙泉办事处辖内,“模范茶园”主要是种植十里香茶,应就在十里铺一带,而由6户商人合资创办的“六合实业”专种植十里香茶,位置在金殿后山以南云山村一带。《昆明市志》(1997)还记有“1946年国军驻扎该地,将6万株茶树砍了5.5万株做烧柴。”解放时十里铺、虹桥、羊方凹行政村一带田边、地角、山上残存十里香茶树2–3百株,49年时“六合实业”留有十里香茶3亩在云山村,到50年代初时仅余200余株,十里香茶再度濒临灭绝。
1973–1978年间政府关怀,十里香老茶树枯木逢春。由省农科院、省农大、外贸多位茶学专家对尚存的九十余株十里香老树进行分析鉴定,认定有些老树应是明清时栽种的。当时将相对集中在十里铺村内坡头、坝脚的31株老树围护起来,挂牌标示“十里香茶1—31号”,当时这三十多株树高都在3市尺以上。1980年4月云南省委领导批示,“十里香茶是佳品,昆明市应积极扶持发展”。当年春天就对这31株老树进行台刈复壮更新,并分号进行了短穗扦插、移栽,至1985年已建成母本园9.55亩。这期间官渡区各级政府、省农科院和省农大的专家组,市农业局、市外贸局等协同管理,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到1986年春,由昆明市茶桑果站接手管理时,十里铺有十里香茶(群体)母本园9.55亩、围护的老茶树1—31号,据省农大茶学教授张芳赐老师回忆,至九十年代初在十里铺、虹桥、羊方凹附近山上仍存有十里香老茶树数十株。另云山村存有少量十里香茶,省农科院内有数株。1980–1985年间有省内数家茶科所引种十里香茶,笔者所知今省茶科所和临沧茶科所尚存少量。1986–1993年笔者用老树上的枝条、母本园中修剪下的枝条、省农科院院内(当时由省农科院研究员、茶学专家李绪炳老师管养)数株十里香茶树的枝条经短穗扦插繁殖将母本园扩大到1991年的近25亩,母本园连接茶旺山集中成片茶园(六、七十年代栽植的云南大叶种和昭通苔茶)近200亩;配备了炒青绿茶机械设备,成片茶园长势良好,管理得当,年产绿茶8-9吨,凭借十里香茶的名气,炒青绿茶价位高、供不应求,收入基本维持十里香茶的生存,以及31株老树的管护。1987年还采了十里香老树和母本园内的枝条到安宁县的草铺乡邵九村短穗扦插繁殖了约5亩,2004年1月笔者调查时存不足1亩,树势衰败不堪。
九十年代初,由于城镇建设、工业污染等各种原因,成片茶园面积开始缩小,十里香茶也被迫停止了发展,母本园转成生产园,对31株老树只能进行一些常规养护;以后茶园逐年被转为他用,至1998年成片茶园已荡然无存,十里香母本园仅存约2亩,围护在坡头的老树也被毁了多株;十里铺、虹桥、羊方凹一带山上90年代初开始建房、取土,原存有的十里香老茶树消亡殆尽。至2003年4月间,十里香母本园完全改为他用,围护的老树存20余株。长期以来笔者不懈的呼吁对十里香茶、十里香茶老树的保护,各相关部门给予了支持,政府拨过数次名茶保护费。到2005年3月25日围护的老树被非法移栽到他处以及移栽时毁损15—17株(因移栽者不能提供移栽的相关数据,笔者四月初调查时只能是数移栽好的株数,加上听参加移栽的小工说当时挖坏了两棵就扔了),至此十里香老树仅存坡头2丛,6月份较弱的一丛死去(因老树周边有实生的小树,也有二十多年树龄,盘根错节,难辩株数)。被非法移栽到他处的老树至今已有多半死亡。7月11日,仅存的一丛十里香老树被成功地移栽到省农大园林园艺学院农场内茶园中,分栽成6株,得到专业管护,至今长势良好。
绿茶生产工艺流程
绿茶的生产工艺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
1、杀青
采取高温措施,使鲜叶内含物迅速地转化,破坏鲜叶的组织,进而破坏酶的活化,然后是内含物质在非酶促反映的作用下,形成绿茶的色、香、味的品质特征。所以说杀青最重要的目的是外因通过内因初步改变而形成的鲜叶形质。
2、揉捻
揉捻可以理解为两个动作,一个揉,揉即使茶叶成条,一个捻,捻可使茶叶细胞破碎,挤出茶汁,使茶汁附在茶条表面,增加粘性,有利于茶叶外形形成,既用这样的方法使茶叶面积缩小卷成条形。便于冲泡,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3、干燥
干燥的目的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二是蒸发水分,紧缩茶条,使毛茶充分干燥,防止非酶促氧化,利于保持品质;三是散发青臭气,进一步提高和发挥香气。干燥过程中,热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扩展资料:
价值功效
1、抗衰老。有助于延缓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
2、抑疾病。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3、抗致癌。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肌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4、抗病毒菌。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愈率达90%左右。
5、美容护肤。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6、醒脑提神。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对于缓解偏头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茶
普通绿茶从采摘到加工完成一般要多久
一般在30天左右
一般绿茶从采摘到加工完成要经过:采摘,杀青,揉捻,成型,烘干,制成毛茶,精捡,打包精装,上市这几个步骤基本差不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上市销售,其次有时在采摘/烘干等环节因为天气或者一些其他因素影响会有一些变动。
茶叶的采摘:分春/夏茶及秋茶;采茶十分讲究时节。春茶一般在抽出一芽四叶或一芽五叶时采制。夏茶待抽出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时采制。秋茶在抽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时采收。
春茶最好,在清明前采(阳历每年的4日5日附近),春茶又称明前茶,这茶可算得上;“春茶、夏茶、秋茶”里面的上品。
茶叶制作过程:
绿茶:制作时不经过任何发酵过程、采摘后直接杀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鲜醇,清爽宜人。因工法不同,又可分为以锅炒而成的炒菁绿茶,如:龙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温蒸汽蒸煮的蒸菁绿茶,比如:煎茶、玉露,前者香气浓、后者更具有新鲜新绿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