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茶叶世界里,日照绿茶生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茶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照绿茶生茶的世界,感受那股来自东方的茶韵之美。
一、日照绿茶生茶简介
日照绿茶,产于我国山东省日照市,是一种绿茶类茶叶。日照绿茶生茶,是指采摘后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绿茶。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幽,味道鲜爽回甘。
二、日照绿茶生茶的特点
1. 产地优势:日照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壤肥沃,为日照绿茶生茶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 采摘标准:日照绿茶生茶采摘标准严格,一般采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嫩芽制作,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3. 制作工艺:日照绿茶生茶的制作工艺独特,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使茶叶保持了鲜嫩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
4. 口感特点:日照绿茶生茶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幽,味道鲜爽回甘,具有很高的品饮价值。
三、日照绿茶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1. 提神醒脑:日照绿茶生茶中含有丰富的咖啡因,可以提神醒脑,缓解疲劳。
2. 抗氧化:日照绿茶生茶中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抵抗自由基,延缓衰老。
3. 降脂减肥:日照绿茶生茶中的茶多酚和茶碱可以降低血脂,有助于减肥。
4. 保护心血管:日照绿茶生茶中的茶多酚和茶碱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四、日照绿茶生茶的泡饮方法
1. 水温:泡饮日照绿茶生茶,建议使用80℃左右的水温。
2. 茶具:选用紫砂壶或瓷器茶具,可以更好地发挥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3. 泡饮时间:第一次泡饮时间为2-3分钟,之后每次泡饮时间可适当延长。
4. 泡饮次数:日照绿茶生茶可以泡饮3-5次,每次泡饮后,茶叶的香气和味道都会有所不同。
五、日照绿茶生茶的文化内涵
1. 茶道文化:日照绿茶生茶与茶道文化紧密相连,泡饮过程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茶道的美学、哲学和道德内涵。
2. 社交礼仪:在古代,日照绿茶生茶是贵族阶层的饮品,泡饮过程中,人们讲究礼仪,相互尊重。
3. 养生保健:日照绿茶生茶具有多种养生保健功效,受到人们的喜爱。
日照绿茶生茶,作为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风味的茶叶,在我国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鲜嫩的口感、浓郁的香气和丰富的功效,赢得了茶友们的喜爱。让我们一起品味日照绿茶生茶,感受那股来自东方的茶韵之美。
普洱生茶算绿茶吗
不属于,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摊晾自然蒸发,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茶。
生茶多以晒青毛茶为原料,毛茶,也称毛条,是指茶树鲜叶初步加工后的初制品,一种茶叶的品质特征往往在毛茶的制作中便可基本成形。
自然分类即把未经渥堆发酵加工的晒青毛茶制成品俗称为普洱生茶,学科分类普洱茶是工艺茶,即采用人工发酵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俗称为普洱熟茶。
/iknow-pic.cdn.bcebos.com/b7003af33a87e950ae29720b1f385343fbf2b49f”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7003af33a87e950ae29720b1f385343fbf2b49f?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冲泡普洱生茶原则上应选择软水,如纯净水、矿泉水等,也可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如本地能找到上佳山泉水,那就更好;
好的山泉水必须符合“清、轻、甘、活、洁、洌”六个要素,清是清澈而透明,轻是水的表面张力大,甘是甘甜可口,活是活水而非死水,洁是清洁无污染,洌是冷洌。
泡茶时要掌握好水温,水温对茶汤的香气、滋味都有很大的影响,普洱生茶要求用100℃的沸水冲泡。
生普与绿茶到底有哪些不同
主要区别有,性质不同、品质特性不同、主要功效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生普洱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是指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为生茶。
2、绿茶
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绿茶品种很多,如英山云雾茶,西湖龙井,峨眉雪芽,湄潭翠芽,兰馨雀舌,惠明茶,洞庭碧螺春,中岳仙茶,剑叶,马边云雾茶,日照绿茶,顾渚紫茶,午子仙毫,黄山毛峰等等。
二、品质特性不同
1、生普洱
普洱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茶味,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普洱减肥效果好一点但是对胃的刺激比较大。不建议长期喝生茶。
2、绿茶
绿茶是不发酵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三、主要功效不同
1、生普洱
生普洱茶功效主要可以清理肠道,有降脂,提神,降压和减肥功效,适合年轻人群,不过生茶的活性成份较多,因此易失眠者、感冒发热者、胃病患者、不宜饮用。
2、绿茶
醒脑提神,利尿解乏,缓解疲劳,抗衰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普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洱生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茶
寻茶记丨普洱生茶:历史起源(一)
哈喽,各位茶友!上一系列的【寻茶记】,我们一同感受了信阳红茶的魅力,信阳红完篇,寻茶的步伐依旧不止,在开启新篇章前,茶在端先给各位茶友出几道题目,看看谁能全部答对!
A.信阳红茶
B.普洱熟茶
C.崂山绿茶
D.日照绿茶
▼
参考答案:B
后发酵茶:(学名:黑茶类)普洱茶,普洱茶它的前加工是属于不发酵茶类的做法,再经渥堆后发酵而制成,它是属于黑茶类。
A.信阳红茶
B.崂山绿茶
C.冻顶乌龙
D.普洱茶
▼
参考答案:D
信阳红茶和崂山绿茶均属于江北产区,冻顶乌龙属于华南产区,普洱茶属于西南产区。
A.普洱茶
B.崂山绿茶
C.信阳红茶
D.新工艺白茶
▼
参考答案:A
信阳红茶、崂山绿茶以及新工艺白茶,都是在现代社会才产制出的,但普洱茶的起源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茶友们答对了几道题呢?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我们今天要探寻的茶
没错,就是普洱茶(生茶)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词”不同
随着2020年步入尾声,年度热词也新鲜出炉。
“新型冠状病毒”、“凡尔赛文学”、“全民核酸检测”……每年的年度热词都真实反应出这一年的社会思潮、公共情绪以及人们最关注的事情。
喜欢上网冲浪的茶友应该略有耳闻:2007年时,“普洱茶”成为了当年中国三大年度热词之一!与之共同提名的还有“股票”和“房奴”。
不难发现,随着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不断深入,普洱茶的影响力也逐年提升。
乾隆帝曾在《烹雪用前韵》一诗中提到:
“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
普洱生茶究竟有何魅力,让乾隆帝都连连夸赞
今天,茶在端正式开启普洱生茶探寻之路
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普洱生茶的魅力
普洱,多产于云南省西南边陲,是镶嵌在西南边陲的一棵绿海明珠。
普洱生茶的历史悠久,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定型于明、繁荣于清。
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有言:
“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东汉末年时期,一千七百年多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武侯遗种”打开了普洱茶话史。
“武侯”指的是诸葛亮,相传他南征时,曾经种植茶树,基诺族深信此事,并且世代相传,尊称诸葛亮为“茶祖”,每年祭拜。
茶马古道,就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是民间国际贸易的通道。
唐代《蛮书》中曾记载: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
史料中的“蒙舍蛮”,是指云南最早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人,“诸山”则是指巍山,而巍山正好是茶马古道重镇。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通过史料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在唐代,西双版纳主产的普洱茶就已销往世界各地。
古人称:“茶兴於唐,盛於宋。”
宋代除了唐代已有的茶马交易外,普洱茶也逐渐深入内地,通过使臣,普洱茶被运输到了中原江南地区,在当时,上好的普洱茶被称为“紧团茶”。
宋朝时,关于普洱茶的文字记载逐渐增多,“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唯恐尽”……
元朝虽然在整体中国茶文化中算是一个相对平淡的朝代,但是在普洱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元朝曾有一地名“步日部”,翻译成汉语为“普耳”,这也是普洱首次出现在历史文字记载中。
随着贸易发展,没有被正式命名的云南茶叶就统称为“普洱茶”,这也是普洱名字的来源。
“普洱茶”这一名称在明朝被正式记录在史书中,明朝至清朝中期,普洱茶被作为贡茶送到朝廷,深受皇帝喜爱,此举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也是在这个时期,普洱茶“六大山头”的年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注:想必茶友们会好奇“六大山头”是什么?下期茶在端将重点讲解普洱茶的产地,想了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
在现代,普洱生茶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
号级茶
从上世纪初起至1938年“中国云南茶业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期间的私人茶庄产制的茶品。
印级茶
从1938年中茶公司成立后,生产首批红印圆茶为开始至1967年,在这期间生产的茶品为印级茶。
七子饼茶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茶牌圆茶改名云南七子饼茶为开始,至21世纪初云南各大国营茶厂转制而告一段落。
普洱的陈香韵味,一如它丰厚的历史底蕴。从茶韵到历史,均成为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普洱生茶的主要产地有哪些?
“六大山头”又是什么?
最全、最系统的茶知识,尽在茶文库
行走的茶学百科库,让好茶有迹可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