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青绿茶的加工(烘青绿茶的加工工艺)

在我国的茶叶文化中,绿茶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烘青绿茶,作为绿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养生功效,深受茶友们的喜爱。从一片青翠的茶叶到一杯香醇的烘青绿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加工过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烘青绿茶的加工世界,感受这其中的奇妙变化。

一、选材与采摘

选材: 烘青绿茶的原料主要选用绿茶品种的嫩叶,如龙井、碧螺春等。这些茶叶品种的嫩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制作烘青绿茶的理想原料。

采摘: 采摘时节一般在春季,此时茶叶的口感最为鲜爽。采摘时,要选择晴天,避免茶叶受到露水的影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这样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较高。

二、摊青

摊青是烘青绿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是让茶叶中的水分挥发,降低茶叶的含水量,使其更容易进行后续的加工。摊青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自然摊青: 将采摘的茶叶摊放在竹筛或草席上,厚度约为5-10厘米,摊放时间为4-6小时。

2. 机械摊青: 利用机械设备将茶叶摊放在专门的摊青设备上,摊放时间为2-3小时。

三、杀青

杀青是烘青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目的是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保持茶叶的绿色。杀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炒青: 将摊青后的茶叶放入炒锅中,用高温炒制,使茶叶中的水分迅速挥发,破坏酶活性。炒青时间约为3-5分钟。

2. 蒸汽杀青: 将摊青后的茶叶放入蒸汽杀青机中,利用蒸汽的高温杀青。蒸汽杀青时间约为30-60秒。

四、揉捻

揉捻是烘青绿茶加工的重要工序,目的是使茶叶卷曲成条状,增加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揉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手工揉捻: 利用手工将茶叶揉成条状,揉捻时间约为20-30分钟。

2. 机械揉捻: 利用机械设备将茶叶揉成条状,揉捻时间约为5-10分钟。

五、干燥

干燥是烘青绿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是将茶叶中的水分进一步降低,使其达到成品的要求。干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烘干: 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利用高温烘干。烘干时间约为2-3小时。

2. 晒干: 将揉捻后的茶叶摊放在阳光下,利用阳光的热量烘干。晒干时间约为2-3天。

六、筛分与包装

筛分是将干燥后的茶叶进行筛选,去除不合格的茶叶。包装是将筛选后的茶叶进行包装,便于储存和销售。

表格:烘青绿茶加工工艺流程

工序 方法 时间
选材与采摘 绿茶品种嫩叶 春季
摊青 自然摊青/机械摊青 4-6小时/2-3小时
杀青 炒青/蒸汽杀青 3-5分钟/30-60秒
揉捻 手工揉捻/机械揉捻 20-30分钟/5-10分钟
干燥 烘干/晒干 2-3小时/2-3天
筛分与包装 筛分/包装 1-2小时

总结

烘青绿茶的加工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技术含量。从鲜叶到香茗,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通过了解烘青绿茶的加工工艺,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欣赏到茶叶的美味,还能体会到我国茶叶文化的博大精深。

烘青绿茶的加工技术

烘青绿茶,除少量以烘青产品在市场直接销售外,大多数的烘青作为窨制花茶的茶胚,通过害花,加工成花茶,供应喜喝花茶的人们消费。如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成都地区等,每年需用大量的花茶。烘青绿茶的制法分杀青、揉捻、干燥3个工艺过程。

杀青:杀青的目的和方法,与炒青绿茶基本相同,无甚差异。

揉捻:由于烘青绿茶绝大部分内销,要求耐冲泡,条索完整。因此,揉捻程度要比炒青绿茶轻些,为了保持条索完整而又紧结,揉捻中最好采用分筛后,筛面茶短时复揉的方法,老嫩混杂的原料,其效果尤为显著。

干燥:烘青绿茶干爆工序,采用烘焙的方法,分为毛火与足火。人工烘焙:人工烘焙是在专用的蔑质焙笼上进行的,也可自备小型烘房中进行。

打毛火:烘茶前半小时,置木炭于焙灶(或火盆)中生火(或用煤炭,须采用间接火温,要安沪条,上覆盖铁锅)。待烟头全部烧尽后,上盖一层灰,中厚四周薄,待火温从四周上升,用焙笼烘焙时,焙心受热妥均匀。烘茶前,把焙笼置于焙灶上,烘热焙心。打毛火时,焙心温度要求到90℃时开始上茶,上茶时焙笼应移到簸箕内,摊叶要中间厚四周薄。每笼摊揉捻叶0.75~1.0千克。上好茶后,用双手在焙笼两边轻轻一拍,使其碎末茶落入簸箕中,以免烘焙时落入火中生烟。然后将焙笼轻轻移放在焙灶上烘焙。衫烘焙过程中,每隔3~4分钟翻茶1次。翻茶时应将焙笼移到簸箕内,以左手指按住焙心,右手将焙笼倾向胸前掀起,使茶胚翻至一边。然后放平焙笼,双手捞起茶叶,均匀撒摊于焙心上,再轻轻拍打一下焙笼,小心故回焙灶上。如此翻茶上烘,大约经5~7次,达5成干左右,即可下焙摊凉。如用煤火干燥,必须采用间接火温,避免吸收异味。打毛火总的要求是掌握“高温薄摊快速”的原则。

摊凉:打毛火后,须进行20~25分钟的薄摊,使水分重新分布。

打足火:打起火则采用“低温侵烘”,温度由70℃左右逐渐下降到60℃左右。每笼摊叶2~2.5千克,每隔5~8分钟翻焙一次,待手捏茶叶成粉末时,即可下烘,完成烘青绿茶的手工作业。

机制烘青:所谓机制烘青,就是绿茶的干燥作业借用烘干机完成。烘干机的种类有手拉百页式烘干机和自动烘干机2种。

打毛火:手拉百页式烘干机,烘前半小时把火烧好,然后开动鼓风机,使热空气进入烘箱。当进风口温度达到110℃左右时,开始上茶,用手将揉捻叶均匀地撤在顶层百页板上,摊叶厚度约1厘米。烘2~3分钟,拉动第一层百页板,使茶胚落入第二层,再在第一层板上均匀撒上揉捻叶,这样依次上叶并拉动各层百页板的把手,使茶胚逐层下落,当茶胚落入第六层后(最底层),应在小窗口随时检查烘干程度,调整撒叶厚度及拉把手时间。烘干程度同样是掌握5成干左右,即手握茶胚不粘手,稍感刺手,但仍可握成团,松手会弹散。条索卷缩,叶色乌绿,减重25%~30%,含水量约40%~45%。茶胚落入出茶口后,及时掏出,摊凉20~25分钟后,打足火。打足火时的方法,与打毛火的操作大体相同。不同之处是,进风口的温度比打毛火时低,一般为80~90℃,摊叶厚度比打毛火时稍厚,通常为1.5~2.0厘米。

自动烘干机:采用自动烘干机,茶胚由输送带自动送入烘箱,每分钟上叶3~4千克。摊叶厚度掌握在1.0~1.5厘米,最后自动卸叶。烘焙时间,快速约10分钟,中速约15分钟,慢速约20分钟。生产上一般多采用快速或中速。不过,当前自动烘干机的种类(型号)较多,快中慢速因机型不同而略有差异,在生产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灵活掌握。同时,必须根据揉捻叶含水量,调节烘箱温度和上叶量,如揉捻叶含水量较高,则烘箱温度相应地要高些,上叶量则应减少,含水量较低,则相反。打足火后的茶胚同样要及时摊凉,烘箱底部的脚茶匝好常清理,分开摊放。打足火时,温度与手拉百页式烘干机一样,比打毛火时低,为80~90℃,适宜中速或慢速。这儿要提出注意的一件事是,不管炒青绿茶,还是烘青绿茶,初制后的成茶,必须摊凉后才能装入口袋运往仓库。

烘青绿茶加工特点及工艺

烘青绿茶的加工特点及工艺如下:

1.加工原料:新鲜嫩叶,具有清香、高绿、肥壮的特点。

2.杀青:将新鲜嫩叶直接放入烘青机里,加温使叶质发生变化,使茶叶避免继续发酵,同时起到锁香保色之作用。

3.揉捻:在杀青阶段完成后,将茶叶放入揉捻机,进行轻微揉捻,使茶汁均匀外泄,促使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更好地挥发。

4.烘干:揉捻结束后将茶叶放入烘干机进行加温烘干,使茶叶含水量达到4%~5%。

5.分级:进行色、香、味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后进行分级。

6.包装: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包装,有盒装、袋装、散装等方式。

总之,烘青绿茶的加工工艺要点是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均匀受热,遵循“以炒代烤”的工艺流程,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烘青绿茶加工技术

烘青绿茶是一种常见的茶叶加工方式,主要用于制作花茶。大部分烘青绿茶以茶胚的形式被用于花茶的加工,特别是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成都等地区,由于消费者喜好,每年需要大量的花茶原料。烘青绿茶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

杀青是与炒青绿茶类似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去除茶叶中的水分,方法基本相同。对于揉捻,由于烘青绿茶主要内销,需要保证茶叶耐泡且保持完整条索,因此揉捻程度较炒青绿茶轻。采用分筛后复揉的方法,可以确保茶叶保持紧结的形态,尤其是对于原料老嫩混杂的情况,这种方法效果显著。

干燥阶段,烘青绿茶采用烘焙技术,分为毛火和足火两个阶段。人工烘焙通常在蔑质焙笼或小型烘房中进行,毛火阶段需要控制火候,保持90℃的焙心温度,摊叶要均匀,每笼茶叶量为0.75至1.0千克。期间需频繁翻茶,保持温度适宜。足火阶段则采用低温慢烘,温度逐渐下降,每笼茶叶量增加,直到茶叶成粉末,含水量约为40%至45%。机制烘青则利用烘干机,如手拉百页式和自动烘干机,操作方法各有不同,但都需根据茶叶含水量调整温度和上叶量。

无论何种烘干方式,烘青绿茶在初制完成后,都需要摊凉后再进行储存,这是保持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

扩展资料

烘青绿茶大部分用于窨制各种花茶,称之为茶坯。特点是外形完整稍弯曲、锋苗显露、干色墨绿、香清味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烘青绿茶大部分用于窨制各种花茶,称之为茶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茶叶基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ejidi.com:443/lvcha/7499.html

标签: